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全国2011年10月《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全国2011年10月《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08.10、09.4、10.7);(P3)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09.1、10.4、11.4);(P6)3.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09.1)。(P8)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1.物质资料生产与政治经济学及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关系(08.7、09.1);(P12)2.劳动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概念(10.1、11.1);(P13)3.生产工具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08.10、09.4);(P15)4.三次社会大分工(08.7);(P18)5.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10.10、11.1);(P20)6.社会生产方式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08.10、10.7、11.4);(P21)7.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以及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08.7、10.1、11.4);(P24)8.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10.1、11.1);(P26)9.基本经济规律(10.4、10.10)。(P27)第三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1.社会再生产的内容(09.4);(P30)2.产业结构的类型(08.7、09.4、10.1、10.4、10.7、11.1);(P33)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09.1);(P35)4.国民收入含义(08.10);(P36)5.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08.7、10.10、11.1);(P36、37)6.经济增长的方式(08.10、10.4、10.10)。(P39)第四章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势1.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09.1、10.10);(P41)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10.1、10.7、11.1、11.4);(P45)3.商品的二因素(09.1、09.4、10.4);(P47)4.商品价值的形成(08.7、09.4、10.4);(P50)5.商品价值量的决定(08.10、10.1、10.4、10.7、10.10、11.1);(P52)6.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0.4、10.7);(P55)7.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08.10、08.7、10.4、11.1);(P57)8.货币的五种职能(09.1、09.4、10.1、10.7、11.1、11.4);(P59)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形式(10.10、11.4)。(P62)第五章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方式1.资源配置的目标(10.7);(P67)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08.7);(P69)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08.10、09.4);(P70)4.市场对社会经济的作用(11.4);(P76)5.市场体系的概念和分类(09.1、10.7、11.1、11.4);(P76)6.市场秩序(09.4、11.4);(P78)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第六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1.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08.10、09.1、10.1、11.1);(P86)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10.10);(P87)3.资本主义生产的二重性(11.1);(P88)4.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09.4);(P89)5.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08.7、10.1、10.4、10.7、11.1);(P91)6.剩余价值率的含义(08.10、09.1、10.10);(P91)7.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及其两者的关系(08.7、08.10、09.1、09.4、10.1、10.4、11.1、11.4);(P96)8.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08.10、10.1);(P98)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08.10、08.7、10.4、11.4);(P100)10.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09.1、10.1);(P101)11.资本的有机构成(08.7、10.4、10.7、10.10);(P106)12.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大量剩余人口的原因(11.1)。(P108)第七章资本的流通过程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08.7、08.10、09.1、09.4、10.10、11.1);(P113)2.资本的周转和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08.7、09.1、10.1、10.4、10.7、10.10、11.1、11.4);(P118)3.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09.4、10.10);(P123)4.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09.1、09.4、10.4、10.7);(P124)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08.1、10.7);(P127)6.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09.4、10.1、10.4、11.4);(P128)7.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10.4、11.4)。(P133)第八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1.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08.10);(P136)2.生产成本对经济活动的影响(09.4);(P137)3.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的区别(08.10、09.4、10.10);(P138)4.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08.7、10.4);(P139)5.部门竞争和平均利润的形成(09.1、11.4);(P140)6.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关系(08.10、10.4、11.1、11.4);(P142)7.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08.10、10.7、09.4、10.4、11.1、11.4);(P145)8.借贷资本的概念及来源(09.1、10.1);(P150)9.利息和利息率(10.10、11.1、11.4);(P151)10.银行利润的构成与来源(08.10、09.1、11.4);(P156)11.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10.1);(P15)12.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10.4、11.1);(P158)13.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和级差地租产生的关系(09.4、10.1);(P160)14.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10.10);(P162)15.绝对地租的形成条件(10.10);(163)16.土地价格的含义及决定因素(10.1、10.4);(P164)17.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11.4)。(P166)第九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原因(10.4、11.4);(P169)2.产生垄断的原因(09.4);(P170)3.垄断组织的形式(11.4);(P171)4.垄断利润的含义及获的垄断利润的途径(08.10、10.7);(P172)5.垄断时期的自由竞争(09.4、10.4、11.1);(P174)6.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含义及其统治(08.7、08.10、09.4、10.4、10.10、11.4);(P175)7.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08.7、08.10、09.1、11.1);(P177)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和实质(08.10、09.1、09.4);(P180)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08.7、10.4)。(P187)第十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和经济全球化1.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08.7);(P191)2.资本输出的形式、实质及其作用(08.10、11.1、11.4);(P192)3.跨国公司的形成(09.4、10.1、10.7、10.10);(P195)4.殖民地的作用(09.1);(P195)5.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形成与实质(10.1、11.1);(P196)6.经济全球化的内容(08.10);(P198)7.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08.10、09.1);(P200)8.经济一体化及经济一体化组织(09.1、09.4);(P202)9.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09.1、10.7);(P206)10.建立新经济秩序的途径(11.1)。(P208)第十一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1.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两种趋势并存(09.4、10.1、10.4、11.1);(P211)2.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历史过程(08.7、08.10、09.1、10.4、)。(P218)第十二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1.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过程(08.7、10.1);(P225)2.社会主义的本质(11.1、11.4);(P227)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08.7、10.4)。(P234)第三篇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08.10、09.1、10.1、10.10、11.1);(P237)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容、实现形式(08.7、09.1、11.4);(P242)3.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08.7、08.10);(P252)第十四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与消费1.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内容、性质和作用(08.7、09.1、11.1、11.4);(P255)2.按劳分配模式的特点和实现形式(08.7、09.4);(P260)3.个人收入的多种分配方式(09.1);(P266)4.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09.4);(267)第四篇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08.7、08.10、10.4、11.4);(P282)2.经济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1.4);(P284)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1.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地位(10.7);(P294)2.企业的活力和企业的经营机制(08.7、10.1);(P297)3.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形式(09.1、10.4);(P304)第十七章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和市场1.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特征(08.7、10.4);(P311)2.现代市场体系的含义及其培育和完善(10.1、11.4);(P312)3.货币流通的本质和形式(08.7、10.4、11.1);(P317)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形成(10.4、10.7、10.10、11.4);(P319)5.社会主义的价格体系(10.1、11.4)。(P320)第十八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1.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08.7、10.10);(P323)2.社会消费基金的构成(10.1);(P327)3.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和意义(08.7、08.10、09.1、09.4、10.4);(P331)第十九章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宏观调控1.转变政府职能的基本原则(08.7);(P339)2.宏观调控的目标与任务(08.7、09.4);(P341)3.宏观调控的手段(08.7、10.1、10.4、11.4);(P348)4.宏观调控政策(09.4)。(P354)第五篇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第二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与经济效益的关系(10.1、10.10);(P363)2.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意义(11.1);(P368)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08.7、08.10、09.4、11.1);(P369)4.国民经济比例如何影响经济增长(09.1)。(P37)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发展1.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及其影响(08.7);(P377)2.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经济现代化(09.4、10.1、10.7、11.1);(P378)3.可持续发展的实质(08.7、10.10);(P379)4.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09.4)。(P385)第二十二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1.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和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09.4);(P391)2.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性质、特点、作用及基本原则(08.7、09.1、10.7、10.10);(P392)3.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式和基本原则(09.4、11.1、11.4);(P399)4.对外经济援助的含义和目的(09.1);(P400)5.经济特区的含义及特点(10.4、10.7、11.1)。(P403)
本文标题:全国2011年10月《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6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