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讨论并推动供给侧改革,并不是跟风赶时髦,而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在对经济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思路与新方法。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但需求刺激效果甚微。需求不足仅是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因此,需要从供给端着手改革。眼下,供给侧改革正从高频词化身成为政府、企业明晰而具体的改革路线图。也谈医疗行业的供给侧改革2016-03-25蔡晓珊静定思动最近的非法疫苗事件引起的民愤不断升温,对公众的安全信心冲击很大。问题疫苗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疫苗安全的恐慌,还有对医疗行业的监管担忧。医疗行业是个敏感地带,因为这里牵涉到生、老、病、死等人生大事。国内的“看病难”、“医药潜规则”、“医患之殇”一直是备受争议的焦点。在国内,做一个医生的确不容易,巨大的门诊量和手术量,以及与工作强度不相匹配的正规收入,紧张的医患关系,让医生产生职业厌倦;在国内,做一个病人也不容易,一号难求的就诊经历,欠规范化的诊断,缺乏跟诊和随访,让老百姓对医疗服务怨言不少。剑拔弩张的医患关系和抱怨指责不休背后,我们更应该冷静下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对策。那么,医疗行业的问题症结究竟在哪?半年来笔者看过《经济观察报》上连载的国内和国外医生撰写的好几篇关于中美医疗以及不同体制下医疗服务差异的文章,感触良多,国内外医疗服务巨大差异的背后,是整个医疗体系的不同。无论是分级诊疗的实施、医疗资源的分布、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还是医生的培养制和高薪资、规范化诊疗、医生考核和团队协作,都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行业改革的思路。然而,“医改”为何一直迟迟徘徊不前、甚至是步履维艰?进一步来看,无论是医、还是药,目前我国的医疗问题的直接表征是医疗资源的供需不平衡,甚至是结构性失衡。因此笔者认为,医疗行业也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医疗行业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已经提过,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理顺要素价格,平衡供需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医、药价格都被扭曲,医生的挂号费、收入不能体现其劳动价值,护士的服务收入也跟其工作量相去甚远;至于药品,由于大多数由政府定价,也不能跟随市场供需情况而调整。如此一来,由于挂号费太低,专家号炙手可热,大医院门庭若市,一方面出现了患者就诊的一号难求,另一方面患者普通小疾病也来挂专家号,产生了许多低效甚至无效门诊;而由于药品不能自由定价,加上医生的报酬太低,造成医生拿药商回扣、开检查单拿提成的现象普遍存在。而这个医疗供需失衡的现象背后,正是由于我们的医疗资源被行政所垄断。医疗行业的行政垄断,将医疗资源集中于少数的公立大医院,提高了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的门槛,用人事编制捆绑了医生的就诊范围,对药品价格形成牢牢的定价权,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源和要素不能自由流动,不能流向最有价值的地方,人为的干预又扭曲了要素的价格,自然会出现供需的失衡。而由于行政垄断,未免就会出现市场寻租行为,也就不难解释为何会存在医药勾结、收红包、过度检查等腐败行为了。因此,医疗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关键就在于破除医疗行业的行政垄断,放开医疗市场,让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市场化的医疗体制更能够解决大部分的医疗供需问题。除了弱势群体和基本的医疗保障,政府应该减少对医疗行业的干预。当医疗资源分布更加公平均匀,患者就可以增加就医选择,医院也不会人满为患;当医生的劳动价值更加合理,医生的积极性就更容易被调动,也更有精力专注其医疗服务;当医生可以自由流动,医疗资源便可以被社会共享,同时也能会形成对医生的考核机制,优胜劣汰。只有破除行政垄断,医生的多点执业和分级诊疗才能有实施和开展的基础,药品的价格才能理顺,医疗监管才能有的放矢,“医改”才能跨过改革的深水区。引例:在开始我们的主题之前,给大家先讲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一家包子铺做了很多包子,包子做出来了,但是卖不出去(通常说的内需不足或产能过剩)。于是,从需求侧做文章,号召人们买包子,并促进包子外销。但从效果看,人们买包子还是不踊跃,而且外销也基本饱和了。这意味着在需求侧做文章的空间已经不大。于是,目光转到了供给。那么问题来了。原来包子做的就有问题,好吃的包子很有限,无法下咽的包子做了一堆。这样,新的思路就有了。多做好吃的包子,少做或不做无法下咽的包子(以前提到经济增长,条件反射就是要扩大需求、刺激消费,现在要换一种新思路、新方法,那就是供给侧改革,引出供给侧改革,大概就是要发展新兴产业,提供适销对路产品,去库存,消灭过剩的产能)。从中国梦、克强经济学,到经济升级版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改革是中国2016又一新概念。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比较:供给侧主要内容: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具体表现:通过鼓励企业创新、促进、淘汰落后、降低税费负担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特点:从经济运行的源头入手,从产业、企业的角度观察认识问题,更突出长远的转型升级。效果:中医疗法:文火慢煮、综合施治,引出的味道更浓。需求侧主要内容:“三驾马车”理论(投资、消费、出口)。具体表现:通过扩大投资、鼓励消费等方式扩大需求,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特点:从经济运行的结果出发,便于宏观调控进行短期的逆周期调节。效果:西医疗法:可以救急,但副作用大。供给侧改革的四大红包(作用)一、消费问题现状:国内产品质量无法满足需求,消费者选择“海淘”和“代购”。供给侧改革后:国内产品物美价廉,无需“海淘”和“代购”。(打个比方,原来我们致力于让更多的人来买蛋糕,但现在是我们要努力把蛋糕做好做精致,这样自然不愁人们不买蛋糕了)二、房地产问题现状:以限购限售等方式控制需求,导致买房难,卖房难,房价却暴涨。供给侧改革后;增加房地产土地供给,提高开发商供给住房的质量和效益。三、教育问题现状:入学难、入园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供给侧改革后:实施教育改革和创新驱动,培育高水平人才,促进教育公平。四、医疗问题现状: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供给侧改革后:提升医疗服务格局,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供给侧改革怎么做(五大任务)一、去产能:1)把控制新增产能和承接产业转移结合起来,淘汰落后产能;2)技术改造升级一批、兼并重组整合一批、对外投资转移一批、严格标准淘汰一批、完善政策扶持一批;3)让“僵尸企业”退出市场。二、去库存:1)实施不低于22万户的城镇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50%以上;2)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落地;3)鼓励金融机构向转移进城农牧民发放购房贷款;4)探索共有产权等措施,逐步消化大平米住宅库存;5)推动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引导房地产企业转型发展;6)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政策。三、去杠杆:1)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和检测预警;2)做好政府存量债务置换、民间借贷监管、风险案件处理等工作;3)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四、降成本:1)打好简政放权、减税降费、金融扶持、流通体制和电价市场化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组合拳”;2)降低企业的交易、人工、财务、物流成本和税费负担五、补短板:1)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促进资金资源向传统产业改造集中,向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3)加快构建适应发展、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插入视频案例:选自《财经国家周刊》题名:董明珠:我所理解的供给侧改革真正的供给侧创新,格力做了什么?在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看来,格力正是一家用行动切实实践供给侧改革的企业。格力的每一步,都带着供给侧改革创新的基因。最近一段时期,格力动作频频。3月2日,投资50亿元的格力智能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在武汉市蔡甸区开建;3月6日,发布公告称拟收购主营新能源汽车的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3月8日,在北京上线董明珠自媒体,并高调推出大松高端电饭煲万人体验行动……格力的转型脉络也由此更加清晰。之前,格力相继布局工业装备、机器人、高端模具等领域,在家电主业之外,开辟多条跑道。“像格力这样,把空调、分布式能源、手机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的智能家居,就是真正的供给侧创新。”在与董明珠一起出席某个访谈节目时,供给侧改革理论研究专家贾康对此评价说。格力的供给侧改革实践也不全是好评,跨界转型、多元发展、“冲动投资”等,格力的做法也新来争议。面对这些“非议”,董明珠有什么话说?作为一家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的掌舵者,对于当下进行的供给侧改革又有着怎样的思考?3月10日,董明珠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详解她的新主张。敢于担当敢于挑战《财经国家周刊》:李克强总理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作为制造业领域的企业家,你怎么理解供给侧改革?董明珠:如果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减库存、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产品,我觉得还是简单化了,其实不仅仅是这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的重点是要让更多的人把思想解放出来,要敢于担当、敢于挑战,敢于承担社会责任。我一直说,供给侧的改革,还要有一个思想的转变。企业家不是简单的、单一的,政府给政策,我们企业就能活下去,我认为政府要加大力度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用市场的杠杆来调动经济发展,我觉得这能够让我们企业有更好的成长。现在供给侧改革过程当中,我个人想应该加一点,就是勤劳致富,不是投机致富。要脚踏实地,认真做每一件事,有人认为享受就是幸福,对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劳动就是幸福。我在格力20年来,我没有休过一天年薪假,平常怎么生活,除了睡,睁开眼睛就是格力,这就是我个人的价值观,我不强调别人跟我一样,但是每个人有自己的要求,不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像你这样子,因为每个人生活方式不一样,但是有一点不能忘了,就是勤劳致富。企业家要坚守底线《财经国家周刊》:今年3月2日,格力在武汉蔡甸区的智能装备产业园正式开建,格力除了智能产品外,在智能装备上也发展迅速,从产品到装备,营造全产业链和智能生态,这也是格力供给侧改革的举措吗?董明珠:格力到武汉蔡甸建智能装备产业园,还是共享、协同发展的考虑。为什么不到高新区、经济发达地区去?那里确实有更好的政策,格力在地方投资,当然需要政府的一些支持,但到了今天,比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我们更应该关注协同发展。如果一个城市、一个省份或者某一个地区很富有,其他地方很贫穷,靠什么解决?不是说靠简单的扶贫,给点钱,拨点东西去,而应该要在当地实现再造血。格力在武汉建智能装备产业园,选择了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虽然现在它还不太有人愿意去,但格力去了以后,把经济带动起来,相关配套也跟过去以后,它就改变了。所以格力现在想呼吁更多的企业到一些穷乡僻壤的地方去,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去建工厂不是去污染,在供给侧改革当中,企业家还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要坚守自己底线,不以破坏环境发展自己的工业,不以破坏环境发展自己的企业。一定要做到环保成为第一要素,达到环保的条件才能搞工业制造,这也是格力这些年来一直坚守的原则。改革迫使企业转型《财经国家周刊》:有评论说空调市场已经饱和,行业天花板已经显现。打通供给端和需求端的供给侧改革,实际上也是一次品质革命,这和你一直倡导的工匠精神是一致的,你是怎么理解的?董明珠:这个饱和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技术不断升级,市场也就不断存在,但是有一条,我不是简单为了一个扩张做一个东西,如果我为了扩张,为了单纯第一,我做房地产最快,马上可以赚钱。很多年前别人都说,别人都做房地产,你们格力为什么不做,我那个时候就想,我们得坚持自己的工匠精神。现在发展装备,也是一种工匠精神,因为我们具有了能够生产核心部件的能力。一个好的企业不是纯粹是看利润,第一考量是你这个技术能否在社会上给他们带来好处,第二才能谈赚钱。制造业是最辛苦的,施振荣有一个微笑曲线理论,谁都不愿意在底部。但是我想,总要有人做出牺牲,这个社会总得有一小部分人敢于出来担当,他们的存在给别人带来了改变。制造业就是这个作用,没有制造业,抽掉底部,你的微笑已经不存在了。中国制造为什么工艺不如人家,为什么精度不如人家?除了我们想赚快钱,我们更重要的还是缺失了担当精神。整个全球经济下行,可能认为坏事,大家都很焦虑,但是反过来
本文标题:供给侧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80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