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2011_赵辅
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1数据结构与算法1.算法的概念、算法时间复杂度(计算工作量)及空间复杂度(内存空间)的概念描述算法的工具通常有传统流程图、N-S结构化流程图、算法描述语言等。一个算法一般都可以用顺序、选择、循环3种基本控制结构组合而成。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逻辑结构(逻辑关系)及物理结构(存储结构)的定义3.栈的定义及其运算、线性链表的存储方式如果一个非空的数据结构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则称该数据结构为线性结构。栈是限定只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通常称插入、删除的这一端为栈顶,另一端为栈底。栈是按照先进后出或后进先出的原则组织数据的。4.树与二叉树的概念、二叉树的基本性质、完全二叉树的概念、二叉树的遍历具有以下两个特点:①非空二叉树只有一个根结点;②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两棵子树,且分别称为该结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二叉树具有以下几个性质:性质1:在二叉树的第k层上,最多有2k-1(k≥1)个结点;性质2:深度为m的二叉树最多有2m-1个结点;性质3:在任意一棵二叉树中,度为0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性质4: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其深度至少为〔log2n〕+1,其中〔log2n〕表示取log2n的整数部分。性质5: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log2n〕+1。小技巧:在二叉树的遍历中,无论是前序遍历,中序遍历还是后序遍历,二叉树的叶子结点的先后顺序都是不变的。3、满二叉树与完全二叉树满二叉树是指这样的一种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都有两个子结点。在满二叉树中,每一层上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值,即在满二叉树的第k层上有2k-1个结点,且深度为m的满二叉树有2m-1个结点。完全二叉树是指这样的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在最后一层上只缺少右边的若干结点。对于完全二叉树来说,叶子结点只可能在层次最大的两层上出现:对于任何一个结点,若其右分支下的子孙结点的最大层次为p,则其左分支下的子孙结点的最大层次或为p,或为p+1。5.二分查找法6.冒泡排序法2.程序设计基础2.1程序设计设计方法和风格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1、源程序文档化;2、数据说明的方法;3、语句的结构;4、输入和输出。注释分序言性注释和功能性注释,语句结构清晰第一、效率第二。2.2结构化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四条原则是:1.自顶向下;2.逐步求精;3.模块化;4.限制使用goto语句。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顺序结构;选择结构;重复结构2.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以60年代末挪威奥斯陆大学和挪威计算机中心研制的SIMULA语言为标志。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1、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2、稳定性好;3、可重用性好;4、易于开发大型软件产品;5、可维护性好。对象是面向对象方法中最基本的概念,可以用来表示客观世界中的任何实体,对象是实体的抽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中的对象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由一组表示其静态特征的属性和它可执行的一组操作组成。属性即对象所包含的信息,操作描述了对象执行的功能,操作也称为方法或服务。对象的基本特点:1、标识惟一性;2、分类性;3、多态性;4、封装性;5、模块独立性好。类是指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方法的对象的集合。所以类是对象的抽象,对象是对应类的一个实例。消息是一个实例与另一个实例之间传递的信息。消息的组成包括:1、接收消息的对象的名称;2、消息标识符,也称消息名;3、零个或多个参数。继承是指能够直接获得已有的性质和特征,而不必重复定义他们。继承分单继承和多重继承。单继承指一个类只允许有一个父类,多重继承指一个类允许有多个父类。多态性是指同样的消息被不同的对象接受时可导致完全不同的行动的现象。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3.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计算机软件是包括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在成本、质量、生产率等问题。软件工程是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开发和维护的一整套方法、工具、文档、实践标准和工序。软件工程包括3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软件工程过程是把软件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包含4种基本活动:(1)P——软件规格说明;(2)D——软件开发;(3)C——软件确认;(4)A——软件演进。软件周期: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过程。软件生命周期三个阶段:软件定义、软件开发、运行维护,主要活动阶段是:(1)可行性研究与计划制定;(2)需求分析;(3)软件设计;(4)软件实现;(5)软件测试;(6)运行和维护。软件工程的目标和与原则:目标: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且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基本目标:付出较低的开发成本;达到要求的软件功能;取得较好的软件性能;开发软件易于移植;需要较低的费用;能按时完成开发,及时交付使用。基本原则:抽象、信息隐蔽、模块化、局部化、确定性、一致性、完备性和可验证性。软件工程的理论和技术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开发技术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开发过程、开发工具和软件工程环境。软件工程管理包括:软件管理学、软件工程经济学、软件心理学等内容。软件管理学包括人员组织、进度安排、质量保证、配置管理、项目计划等。软件工程原则包括抽象、信息隐蔽、模块化、局部化、确定性、一致性、完备性和可验证性。3.2结构化分析方法结构化方法的核心和基础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理论。需求分析方法有(1)结构化需求分析方法;(2)面向对象的分析的方法。从需求分析建立的模型的特性来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实质:着眼于数据流,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建立系统的处理流程,以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为主要工具,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结构化分析的常用工具(1)数据流图;(2)数据字典;(3)判定树;(4)判定表。数据流图:描述数据处理过程的工具,是需求理解的逻辑模型的图形表示,它直接支持系统功能建模。数据字典:对所有与系统相关的数据元素的一个有组织的列表,以及精确的、严格的定义,使得用户和系统分析员对于输入、输出、存储成分和中间计算结果有共同的理解。判定树:从问题定义的文字描述中分清哪些是判定的条件,哪些是判定的结论,根据描述材料中的连接词找出判定条件之间的从属关系、并列关系、选择关系,根据它们构造判定树。判定表:与判定树相似,当数据流图中的加工要依赖于多个逻辑条件的取值,即完成该加工的一组动作是由于某一组条件取值的组合而引发的,使用判定表描述比较适宜。数据字典是结构化分析的核心。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特点:(1)正确性;(2)无岐义性;(3)完整性;(4)可验证性;(5)一致性;(6)可理解性;(7)可追踪性。3.3结构化设计方法软件设计的基本目标是用比较抽象概括的方式确定目标系统如何完成预定的任务,软件设计是确定系统的物理模型。软件设计是开发阶段最重要的步骤,是将需求准确地转化为完整的软件产品或系统的唯一途径。从技术观点来看,软件设计包括软件结构设计、数据设计、接口设计、过程设计。结构设计:定义软件系统各主要部件之间的关系。数据设计:将分析时创建的模型转化为数据结构的定义。接口设计:描述软件内部、软件和协作系统之间以及软件与人之间如何通信。过程设计:把系统结构部件转换成软件的过程描述。从工程管理角度来看: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软件设计的一般过程:软件设计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先进行高层次的结构设计;后进行低层次的过程设计;穿插进行数据设计和接口设计。衡量软件模块独立性使用耦合性和内聚性两个定性的度量标准。在程序结构中各模块的内聚性越强,则耦合性越弱。优秀软件应高内聚,低耦合。软件概要设计的基本任务是:(1)设计软件系统结构;(2)数据结构及数据库设计;(3)编写概要设计文档;(4)概要设计文档评审。模块用一个矩形表示,箭头表示模块间的调用关系。在结构图中还可以用带注释的箭头表示模块调用过程中来回传递的信息。还可用带实心圆的箭头表示传递的是控制信息,空心圆箭心表示传递的是数据。结构图的基本形式:基本形式、顺序形式、重复形式、选择形式。结构图有四种模块类型:传入模块、传出模块、变换模块和协调模块。典型的数据流类型有两种:变换型和事务型。变换型系统结构图由输入、中心变换、输出三部分组成。事务型数据流的特点是:接受一项事务,根据事务处理的特点和性质,选择分派一个适当的处理单元,然后给出结果。详细设计:是为软件结构图中的每一个模块确定实现算法和局部数据结构,用某种选定的表达工具表示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细节。常见的过程设计工具有:图形工具(程序流程图)、表格工具(判定表)、语言工具(PDL)。3.4软件测试软件测试定义:使用人工或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软件测试的目的: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软件测试方法: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静态测试包括代码检查、静态结构分析、代码质量度量。不实际运行软件,主要通过人工进行。动态测试:是基本计算机的测试,主要包括白盒测试方法和黑盒测试方法。白盒测试:在程序内部进行,主要用于完成软件内部操作的验证。主要方法有逻辑覆盖、基本基路径测试。黑盒测试:主要诊断功能不对或遗漏、界面错误、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性能错误、初始化和终止条件错,用于软件确认。主要方法有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等。软件测试过程一般按4个步骤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验收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3.5程序的调试程序调试的任务是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主要在开发阶段进行。程序调试的基本步骤:(1)错误定位;(2)修改设计和代码,以排除错误;(3)进行回归测试,防止引进新的错误。软件调试可分表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静态调试主要是指通过人的思维来分析源程序代码和排错,是主要的设计手段,而动态调试是辅助静态调试。主要调试方法有:(1)强行排错法;(2)回溯法;(3)原因排除法。3.软件工程基础3.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计算机软件是包括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软件工程是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开发和维护的一整套方法、工具、文档、实践标准和工序。软件工程包括3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软件工程过程是把软件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包含4种基本活动:(1)P——软件规格说明;(2)D——软件开发;(3)C——软件确认;(4)A——软件演进。软件周期: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过程。软件生命周期三个阶段:软件定义、软件开发、运行维护,主要活动阶段是:1、可行性研究与计划制定;2、需求分析;3、软件设计;4、软件实现;5、软件测试;6、运行和维护。软件工程的目标和与原则:目标: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且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基本目标:付出较低的开发成本;达到要求的软件功能;取得较好的软件性能;开发软件易于移植;需要较低的费用;能按时完成开发,及时交付使用。基本原则:抽象、信息隐蔽、模块化、局部化、确定性、一致性、完备性和可验证性。软件工程的理论和技术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开发技术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开发过程、开发工具和软件工程环境。软件工程管理包括:软件管理学、软件工程经济学、软件心理学等内容。软件管理学包括人员组织、进度安排、质量保证、配置管理、项目计划等。软件工程原则包括抽象、信息隐蔽、模块化、局部化、确定性、一致性、完备性和可验证性。3.2结构化分析方法结构化方法的核心和基础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理论。需求分析方法有:1、结构化需求分析方法;2、面向对象的分析的方法。从需求分析建立的模型的特性来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实质:着眼
本文标题: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2011_赵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85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