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促进早期断奶仔猪早期脂肪的利用
促进早期断奶仔猪早期脂肪的利用苏继影许连祥王鹏前言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已经成为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早期断奶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及饲养母猪的经济效益,减少母猪向仔猪的疾病传播机率(切断仔猪的最初疾病感染源),从而有利于仔猪的成活及生长,提高栏舍的利用效率。但仔猪早期断奶时易受心理、环境及营养应激的影响,生产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仔猪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甚至停滞等。由于仔猪的肠道发育不完善,消化酶分泌不足、活性低,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差,最终导致仔猪早期断奶后能量摄入不足,所以营养学家一直推荐对仔猪使用高能量的平衡日粮。1仔猪利用脂肪的效果近年来,许多学者从脂肪添加的类型、添加量以及仔猪不同断奶日龄、断奶后不同时间的日粮中添加脂肪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其中多数研究认为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以提高断奶2周后仔猪的生产性能,但2周内的效果不明显。表1显示的是近几年来饲料中添加脂肪对仔猪增重效果的影响。1.1不同类型脂肪的添加效果许多研究证明,猪对动物油的利用率不如植物油高,断奶后2周的仔猪对植物性脂肪的消化率,例如大豆油、玉米油、棕榈油、椰子油或是这些油脂的混合物,都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Cera等(1988)发现,玉米油比猪油或牛油更易消化,但猪在断奶后1~4周对不同来源的脂肪消化能力差异不大。在各种脂肪中,猪对牛油的消化率比植物油低,对猪的生产性能的改善也差。研究表明,断奶仔猪对玉米油的消化率比牛油、猪油、或牛油和猪油的混合物高13%。前苏联的很多研究证明,猪对动物性的脂肪消化率为80%~90%,而对植物性脂肪的消化率则为90%。根据不同脂肪对仔猪饲料报酬、增重和血液尿素氮的影响,应按下例顺序选择脂肪种类:稳定化猪脂椰子油豆油玉米油猪油牛油。1.2仔猪断奶后时间和断奶日龄对脂肪利用效果的影响早期断奶后2周内的仔猪对脂肪的消化率较差。随着日龄的增加,消化道发育趋于成熟、完善,对脂肪的利用率逐渐增加,同时动物脂肪和植物油脂的消化率差别也越来越小。Dove和Cera等证实,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使用6%的玉米油,并没提高断奶后头2周的生产性能,却显著提高第3、4周及其以后的仔猪生长速度。Tokach等(1989)进行试验研究在高营养浓度日粮中添加脂肪的适宜水平,试验采用384头21日龄断奶仔猪,在第一阶段分别饲喂含0%、3%、6%、9%的油脂。结果表明,提高日粮中脂肪水平对断奶后0~2周龄仔猪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效率无显著影响。另外,断奶时的日龄也对仔猪利用脂肪的效果有影响。据石旭东报道,对于35d断奶的仔猪,28日龄开始补饲添加3%猪油的日粮至49日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8.39%。因此,仔猪断奶日龄越大,对脂肪利用的效果差异越小,这可能与仔猪不同断奶日龄消化道损伤的程度不同有关。目前,脂肪在断奶仔猪日粮中应用能够得到多数学者认同的结论是,仔猪断奶后1~2周内对脂肪的利用效果较差,2周后利用率显著提高。对于断奶初添加油脂是否会诱导脂肪酶的发育,尚存有争议,如何尽快提高断奶后仔猪体内脂肪酶的活性,是影响脂肪利用效果的关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2导致仔猪消化脂肪效果差的原因分析2.1仔猪本身的原因早期断奶仔猪的脂肪营养既不同于生长育肥猪,也不同于大龄断奶仔猪。由于其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有多种自身条件限制了对脂肪的利用。仔猪日粮中补充脂肪后,断奶仔猪对脂肪的消化率较低,和生长肥育猪的反应不同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下列一种或多种因素所致:2.1.1仔猪胰腺发育不成熟,胰酶分泌力弱、活性低据Owsley(1986)报道,27日龄仔猪的胰腺重7.65g,只及56日龄30.28g的1/4。又据lindemann(1986)报道,仔猪3周龄时脂肪酶活性只有15421活性单位,而1周后(28日龄)脂肪酶活性就达到48756活性单位。相对于淀粉酶、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来说,脂肪酶活性在仔猪3,4周龄间的差距最大。这说明早期断奶仔猪脂肪酶的分泌远远不够,直接影响了对脂肪的分解。国内张振斌等(1999)对14日龄仔猪断奶后脂肪酶活性变化的研究表明,断奶后胰脂肪酶活性不断下降,而空肠内容物脂肪酶活性变化较平稳。第6d开始升高,至第9d比断奶前增长44%,而哺乳组至第9d则比最初增长了20倍。这些试验结果在理论上支持了胰脂肪酶活性低对仔猪断奶后2周内对日粮中的脂肪利用效果差、而3~4周则可改善生产性能的结论。但也有人认为,断奶后2周内仔猪对油脂利用较差的原因并不是脂肪酶分泌不足和肠道内脂肪酶对外源脂肪水解不充分,而是由于小肠内脂肪水解产物不能被很好的吸收。仔猪的小肠中大部分位置的pH值低于6.0,胰脂酶在pH8.0~9.0的环境中活性最强,从而限制了胰脂酶催化分解脂肪的功能。2.1.2断奶仔猪肠道绒毛形态受损,肠绒毛脱落刚断奶仔猪日粮中豆粕的大豆抗原可引起仔猪肠道过敏性反应,损伤小肠绒毛,小肠表现严重的绒毛脱落,肠黏膜淋巴细胞增生和隐窝有丝分裂速度加快(Heppcll等,1982;Mille等,1984),降低小肠吸收总表面积。小肠维持正常的结构与功能是包括脂肪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本保证,大量使用脂肪也会降低小肠绒毛高度,这会使仔猪对脂肪利用率降低。2.1.3胆汁分泌量不足日粮脂类进入十二指肠与大量胰液和胆汁以及小肠液混合后,在这里胆汁在肠的蠕动下起到一个重要的乳化脂肪的作用。使脂肪微粒变得更加均匀,增加脂肪与胰脂酶在脂一水交界面的接触面积,才能更充分地分解脂肪。Caranina等(1968)认为,早期断奶仔猪胆汁分泌不足影响了脂肪的乳化,从而影响了对脂肪的消化、吸收作用。2.1.4小肠脂肪吸收膜载体利用率低脂肪进入机体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是可以在肠道内被消化为脂肪酸,并被肠壁吸收,而决定脂肪酸吸收速率的是肠黏膜载体蛋白的利用率和浓度,特别是长链脂肪酸只有与载体蛋白结合才能被转运。季芳(1989)发现,仔猪刚断奶时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活性会降低,2周后才逐渐升高。这可能影响断奶2周内仔猪对脂肪的吸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尚不能得出肯定结果。2.1.5其他当仔猪小肠内容物里钙水平高时,钙与脂肪酸皂化而抑制脂肪酸的吸收。2.2脂肪原因2.2.1仔猪对乳脂及饲料中脂肪的消化仔猪的乳成分中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哺乳仔猪从母乳中获得的能量约为56%,主要来自乳脂,甚至达到65%。仔猪对乳脂的消化率为95%以上,但对饲料中脂肪的消化率在断奶后1周为60%~70%,第3、4周最高可达到85%。日粮中脂肪酸碳链的长短、饱和度、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添加量、添加时间等因素均影响日粮脂肪的消化吸收。总的来说,碳链短的比碳链长的容易吸收,不饱和的比饱和的脂肪容易吸收(表2、表3)。表2不同脂肪的脂肪酸组成%脂肪酸乳脂豆油玉米油棕榈油猪脂椰子油辛酸+葵酸+月桂酸(C12:0)肉豆蔻酸(14:0)棕榈酸(16:0)棕榈油酸(16:1)硬脂酸(18:0)油酸(18:1)亚油酸(18:2)亚麻油酸(18:3)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饱和中链脂肪酸C<16长链脂肪酸C>16长链/中链0.33.430.29.24.935.412.01.838.858.41.5143.154.11.2600.067.780.063.5719.0958.78.511.4686.357.567.989.9111.90010.190.082.4927.6759.57012.6887.326.8910.2789.738.740.33.043.00.23.039.0100.549.349.71.0146.552.51.120.151.2822.872.7716.8338.1212.150.940.6853.941.3227.0767.552.5057.6117.038.8502.666.672.270.0386.158.970.1183.4911.630.14资料来源:穆玉云博士,朴相淑,2000年。2.2.2短链脂肪酸吸收好的原因一是中短链脂肪酸酯化率低,大部分可以直接吸收,不必经过脂肪酶的降解,而长链脂肪酸必须经过酶解作用,形成脂肪微粒后才能被吸收;二是中短链脂肪酸是通过门静脉直接进入肝脏,而长链脂肪酸必须在吸收细胞内重新合成甘油三酯,才能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转运,再进入各个组织,前者速度快,后者速度慢。另外中链脂肪酸甘油酯能被各种脂肪酶较快、较完全地水解,提高了消化率和在体循环中的清除率,而脂肪酶对长链脂肪酸的水解作用较差。表3仔猪对不同长度的脂肪酸消化率%脂肪酸3周龄的仔猪7周龄的仔猪短链脂肪酸8696中链脂肪酸7090长链脂肪酸3778资料来源:潘宝海,1998年。2.2.3脂肪酸的饱和度仔猪进食脂肪的脂肪酸消化吸收速度与不饱和程度呈直线相关。脂肪酸饱和度消化率的关系早经Freeman等(1968)确定,一般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更易消化吸收(表4)。表4不同脂肪的不同饱和度脂肪酸消化率%脂肪来源长链不饱和脂肪酸长链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C16:1棕榈酸C16∶0硬脂肪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豆油椰子油椰子油豆油各半94.2586.0291.2681.0468.3661.816.5052.7376.7990.1376.6766.2957.9840.1852.7092.7786.1789.1584.4976.3683.4468.7823.1555.47注:油脂的添加量是10%,(资料来源:刘金银,1999年)。据Jones测定,豆油中饱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11.43%、86.35%,而牛油中分别为41.76%、39.18%,这是造成牛油在仔猪日粮中利用效果低于豆油的主要原因。虽然椰子油的饱和脂肪酸比例很高,甚至高于牛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但由于大多是短、中链脂肪酸(C14),所以在仔猪肠道中的消化率也相当高,饲用效果好于动物脂肪。Gera等(1988)试验发现,玉米油比猪脂或牛羊脂更易被仔猪消化,断奶后1~4周平均消化率分别为84.2%、77%和75.4%。Mahan等在一项试验中发现,断奶仔猪对玉米油的消化率比牛羊脂、猪脂混合物高13%。椰子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也较高,但比牛羊脂脂肪酸链短,故也表现出与玉米油、大豆油等相似的仔猪易消化特性。2.2.4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U/S)Young(1963)指出,在有不饱和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存在的情况下,长链饱和脂肪酸的吸收增加。因而可以认为脂肪的消化率取决于整个日粮中不饱和脂肪酸(U)与饱和脂肪酸(S)的比率(Stahly等,1984)。短链和中链脂肪酸的消化率与日粮中U/S无关,因为它们容易形成脂肪微粒。Stahly等(1984)也认为脂肪的消化率取决于日粮中U/S,二者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并指出U/S比值若高于1.5,仔猪对油脂消化率为85%~92%;若低于1.5则消化率直线下降。Powels等报道,U/S比值对生长猪则呈指数反应,当U/S为2.0时,其消化率最高。Pow1es等(1994)认为U/S为5.71时,仔猪对脂肪的消化能值还有提高。因此,营养学家做了大量的试验将不同脂肪酸组成的油脂混合,利用脂肪酸组成的互补性,提高油脂的利用率,使用效果好于单一添加油脂组。2.3脂肪的添加量目前,饲料中添加1%左右的脂肪是为了减少饲料生产工艺中粉尘的产生及便于制颗。增加脂肪的添加量可给仔猪提供能量。一些研究表明,断奶仔猪日粮中脂肪的最适添加量为2%~4%。乌克兰生理生化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在2~4周龄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3%的饲用动物油脂或向日葵油,仔猪日增重可提高10%~14%,每千克增重耗料可节省8%~10%,死亡率几乎减少一半。当断奶仔猪日粮中脂肪添加量提高到4%时,由于机体氧化脂肪酸的能力有限,导致大量的脂肪在脂肪组织内沉积,肌肉组织增长速度缓慢。然而,Dove(1993)观察到,在7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来源的脂肪,添加量分别为10%、17%、34%脂肪的颗粒料饲喂仔猪,生长速度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升高而加快。
本文标题:促进早期断奶仔猪早期脂肪的利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86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