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保教知识与能力选择题
22.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23.幼儿注意的规律特点:注意的选择性稳定性分配广度24.感知觉的概述: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25.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1视觉○2听觉○3触觉○4空间知觉○5时间知觉26.儿童的视觉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视敏度发展,颜色视觉的发展。27.听觉-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最小差别的能力。28.幼儿往往把老师作为知觉的对象。29.知觉的恒常性中最主要的是视觉的恒常性。30.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的运用:□1适应现象□2对比现象□3感知觉中对对象与背景的关系31.记忆是对信息输入,储存,提取的过程32.表象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33.想象在儿童1~2岁开始萌芽幼儿的想象有两个特征:形象性和新颖性34.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人认识的高级阶段。35.幼儿的思维发展标志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36.思维的发展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37.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1直觉行动思维0~2岁○2具体形象思维2~6.7岁○3抽象逻辑思维在幼儿末期即6~8岁38.1~1.5岁的儿童开始发出第一个类似成人说话时用词的音4岁的儿童基本上能掌握本民族全部语音。3~4岁是儿童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39.幼儿期,主要是在4岁左右,语音意识明显地发展起来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40.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动机作用○2组织作用○3信号作用○4感染作用41.情绪状态的种类心境激情应激42.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5岁左右43.意志的概念:意志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的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实现某种目的,要采取一定的行动,并克服一定的困难,这些心理过程即是意志。44.幼儿意志的发展○1目的性的发展○2坚持性的发展○3自制性的发展○4独立性的发展45.自我意识的概述:自我意识指主体对自己的意识,它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因素。46.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年龄转变期为4~5岁,特点主要表现在坚持性和自制力上47.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策略:○1在自我评价中树立信心○2在自我体验中享受成功○3在自我调节中增进交往48.个性倾向性的含义: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作用。49.需要和动机的概念: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50.幼儿兴趣的含义:兴趣是人积极地接近·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51.幼儿兴趣的特点:○1指向性○2情绪性○3动力性52.幼儿气质的概述: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53.气质的类型:希波格拉底将气质分成四类型: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粘液质。54.婴儿气质的表现:○1托马斯-切斯将类型分为: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2布雷泽尔顿将类型分为:活泼型·安静型·一般型○3巴斯的活动特性说:活动性,情绪性,社会性,冲动性55.幼儿气质的发展表现出:稳定性和可塑性56.性格的概念:性格是表现为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互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57.幼儿亲子关系的发展:爱恩斯沃斯将儿童的依恋模式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之后的研究者在其基础上上提出第四种类型”混合型依恋”。58.早期“安全型”依恋者在2岁时产生更多复杂的探索行为。59.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3岁左右幼儿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4岁左右幼儿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说笑,互借玩具。5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幼儿游戏中社会性交往水平最高的就是合作性游戏。60.同伴的作用分为三个方面○1强化者○2榜样○3社会比较的参照61.在幼儿同伴交往中,孩子自身对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的能力是影响同伴接纳性的主要因素。62.四种社交类型幼儿○1受欢迎型○2被忽视型○3被拒绝型○4一般幼儿63.斯拉夫和同事对3~4岁幼儿的师幼关系研究发现鲜明的类型区别:温暖型·参与型·支持型·冲突型和控制型。64.皮恩特从情感与行为两个维度将师幼关系分为:积极的关系和有障碍的关系。65.布罗菲从教师角度出发,将师幼关系分为:亲近型·关系型·漠不关心型·拒绝型。66.李红2007年将师幼分为:亲密型·紧张型·淡漠型。67.根据庞丽娟的研究,师幼互动的基本特征:教育性,交互性和连续性,网络性,组织化和非正式化相结合。68.亲社会行为的含义:亲社会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69.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特点:2岁左右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即已萌芽。70.3~6·7岁儿童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并出现明显个别差异:第○1合作行为发展迅速。第○2分享行为受物品的特点,数量,分享对象的不同而变化第○3出现明显的个性差异。71.幼儿日常的生活环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60%来自同龄人,40%来自与成人。72.促进幼儿移情能力发展的策略:引导换位思考及联想,是孩子移情能力发展的关键。73.攻击性行为的含义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物为目的的行为。74.攻击行为的起因:年龄小的幼儿较多因为物品和空间的争夺而产生攻击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游戏规则,行为规范等社会性问题引起的攻击所占比率逐渐增多。75.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1模仿学习(主要体现在父母的惩罚和大众传播媒介两方面)○2经验积累与强化(被欺负者的退缩谦让,鼓励了攻击者的攻击性行为)○3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76.为了减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教师应该注意的是:○1尽量满足儿童合理的心理需要○2努力提供宣泄内心压力的多种形式和途径。77.观察法的含义:观察法指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得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78.观察法的具体方法:○1日记描述法○2轶事记录法○3实况祥录法○4时间取样法○5事件取样法○6等级评定法○7频率计数法○8行为检核法79.问卷法的含义:问卷法是将一系列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组合起来,以书面形式征询被调查者的意见,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分析,获取有关信息的研究方法。80.问卷类型最常用的是被研究者是否控制问题回答时的形式,可以将问卷分为开放性问卷·封闭性问卷·半封闭性问卷。81.谈话的含义:谈话,就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当面交谈来收集材料。82.个别谈话与团体谈话:团体谈话一般指6~12个对象进行的谈话。83.作品分析法的含义:作品分析法是指研究人员有目的地为研究对象确定一个主题,研究对象按照预定程序完成作品,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活动作品进行分析,获取研究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对研究对象的发展做出评价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84.作品分析法的类型:○1语言作品分析○2建构作品分析○3绘画·手工作品分析:绘画·手工作品分析是以学前儿童绘画·手工作品为分析对象的一种作品分析法85.作品分析法的操作程序:○1明确具体研究目标○2确定分析指标○3选择作品抽查法(总体检查·分类检查)○4实施操作○5研究资料的统计与分析○6得出结论86.发育迟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格发育落后·运动发育落后·语言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落后·心理发育落后等。87.语言发育迟缓的定义: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在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其语言发育没达到与其年龄相应的水平,但是,这不包括由听力障碍而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及构音障碍等其他语言障碍类型。88.智力发育迟缓,通常指18岁以前。89.智力发育迟缓的诊断标准:IQ值不足7090.肥胖症的概述:一般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即可称为肥胖,若超过50%则称为重度肥胖症。引起幼儿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饮食过量·运动过少·遗传因素·心理障碍和抚育方式。91.幼儿肥胖的防治:定期称体重·控制饮食·运动处方92.语言障碍的识别:○1构音异常—是指如四五岁的孩子扔以两三岁的孩子的方式来发育。○2流畅度异常—指说话不清,俗称口吃。○3发声异常○4语言发展异常—语言发展的速度·程度低于正常儿童。93.自闭症,又叫孤独症,是一种较严重的发育性障碍。自闭症的主要表现为:社交困难;言语发展迟缓,语言刻板,奇异难懂;刻板或仪式性行为。94.自闭症幼儿的早期鉴别:行为观察是幼儿园教师常用的鉴别方法。95.引起损伤的多动·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症状发生在7岁以前。96.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的发展水平:○1现有的发展水平○2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97.儿童视觉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视敏度的发展·颜色视觉的发展。98.(背)最早的智力检测量表是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编制的,称为比奈—西蒙量表。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推孟修订,改名为斯坦福---比奈量表。1936年,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了学龄前智力量表。99.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力中心。100三岁前儿童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岁后,特别是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随着儿童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逐渐发展起来。模块二学前教育原里选择题一.教育与政治的关系:1.政权性质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2.政治体制决定了教育体制3.政治纲领决定了教育的方针·目的4.教育的普及化·民主化促进社会政治的民主化二.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看幼儿教育保教结合,小学教育则“以教为主”。幼儿园课程主要是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幼儿教育以游戏为主,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三.马卡连柯曾说过:“教育的主要基础是在五岁前奠定。四.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1教育目的2幼儿园教育的目标3各个幼儿园具体的教育目标五.幼儿园的双重任务1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2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六.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看1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3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更高的教育质量。模块一学前儿童发展1.什么是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发展的涵义)学前儿童是0-6岁(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2.狼孩不属于遗传.3.一般将托幼机构对学前儿童的影响称为‘学前教育’将家庭和社会对学前儿童的影响称为‘环境’.4.成熟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1880-1961)格塞尔认为支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二:成熟和学习5.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6.对学前教育的启示(如通过’娃娃家’等角色扮演游戏补偿现实生活中未满足的欲望)7.华生.斯金纳.班杜拉是行为主义学说在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8.华生是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主义创始人9.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分为两类○1应答性行为○2操作性行为10.班杜拉的社会学校理论是强调模仿,即观察学习.11.认知发展学说创立者皮亚杰认为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建构出新的图式.12.认知发展阶段:0-2岁是感知运动阶段2-7岁是前运算阶段语言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出现直觉思维.有三个特点○1相对具体性○2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性]12.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苏联儿童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通过成人或年长伙伴来习得和掌握的.13.生理发展--在第一年里儿童身长和体重增长最快.14.动作训练方面不宜过早,应在四五个月时开始练习爬,六七个月时练习坐.15.一岁后的儿童可以从事最初的游戏活动,如用积木搭建楼房等.16.幼儿身体发育的基本规律是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头尾原则:身体是从头部延伸到身体的下半部[头部→颈部→躯干→下肢]17.幼儿身高每年平均增加5~7.5厘米,体重每年平均增加2~3千克.18.骨骼和肌肉的变化—首先发育的是大肌肉群,幼儿的骨骼容易变形,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姿势,防止骨骼变形.19.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婴儿期发育很快,幼儿期发育较缓慢,在青春
本文标题:保教知识与能力选择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98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