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旅游文化教学课件第六章历史文化景观 上
•历史文化景观是不同于自然景观,不是大自然的恩赐,而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是前人的劳动与创造,积淀了先人的智慧、情感、理想和愿望。历史人文景观往往附着于一定的自然景观,组合成整体的旅游景观环境。•中国历史文化极为丰富,本章主要研究和介绍作为历史文化景观的中国传统建筑、古典园林艺术、宗教文化景观、历史文化遗迹景观、古代陵墓景观。第一节中国传统建筑•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文明成果之一。最初是人作为自我庇护而建造,如恩格斯指出的,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作为艺术的建筑术的萌芽了”。•建筑的形式、风格的发展变化,从一个侧面展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中国传统建筑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工艺、辉煌的艺术成就在世界建筑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一、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特征•从半坡新石器时代的半穴居房屋遗迹,河姆渡带榫卯木构件的雏形干阑式建筑遗存到秦代气势恢宏的秦阿房宫、唐代建筑艺术的高峰,再至宋、元、明、清各代中国传统建筑都有新的发展和创造,建立了长久持续的传统,有着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建筑体系不同的文化特征。•梁思成说:“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成果,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特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变化。中国传统建筑一方面有着共同的文化特征;另一方面不同时代的建筑表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特征主要如下几个方面:(一)木构架的建筑结构体系•在世界建筑史上,国际间取得伟大成就的建筑体系,基本上都采用砖石结构;而只有中国传统建筑采用木构架的建筑结构体系。•一方面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多森林而少顽石;•另一方面则是中国文化意识重视现世人生,强调新旧更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做出的选择。•中国传统建筑对于木构架的长期利用创造出独具的结构特征、艺术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传统木结构建筑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抬梁式结构最为典型,应用最普遍,可以不断扩张室内空间,增加建筑的纵深感;相当多的建筑采用灵活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结构形式。•中国木构架的建筑结构在力学上有充分的合理性,由斗拱等木结构组合成的一体化的构架,建筑负荷传承合理,建筑跨度越大、出檐深度越大,斗拱重叠层数越多,成为建筑整体中美的装饰。在技术上和审美上堪称木构架建筑的精华;不仅构筑上方便而经济,而且结构牢固、重量轻、韧性好有优越的抗震性能;结构功能灵活,能自由进行空间分割或延伸,以统一的整体结构满足多样的功能要求和审美要求,创造了无数建筑精品。•几种不同时代的斗拱:唐、五代(上)、宋、辽(中)、金、元(下)。(二)天人协调的精神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协调的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如科学史家李约瑟所言,“中国建筑总是与自然调和,而不反大自然。”帝王的宫殿“上高拟天,下蟠法地”;用于祭祀、庆赏活动大典的名堂(正屋)上圆象天,下方象地,五室象征五方;天坛祈年殿的28根柱子,代表四时、四季、十二时辰、十二月和二十八宿。西方传统建筑用垂直高耸的形象表达他们对于“天”的理念。对于西方人来说,这“天”是神的居所、是现世人的彼岸世界,因而在建筑形象中营造一种升腾感。与西方建筑明显不同,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天”是摸得着、看得见并与人和谐相处的,营造的是在天地之间能够和谐、本真生活的空间。天人协调、天人合一的意识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表现得非常充分。(三)注重建筑体制的伦理内涵•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建筑在营构上和建筑形象的塑造上,当要表现某种情感、愿望或营造氛围时,都必须是适度的,合乎社会道德伦理秩序与规范,即“发乎情而止乎礼义”。古代建筑的礼规既多且严,大至在结构上中轴线的长短、楼层的多少、屋顶的形式、台基的高度等,小至琉璃瓦的形制与色彩、房屋的装饰、柱础的雕镂、甚至门的高度、门钉的路数、匾额的形色等都有一定的规定。中国传统建筑的和谐结构形态与伦理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另一重要文化特征。•(四)单体造型与群体组合之美•传统建筑通过单体建筑平面延展的群体组合扩大规模,丰富空间关系,扩展功能和加强审美效果。如梁思成先生所说:“一般的说,一座欧洲的建筑,如同欧洲的画一样,是可以一览无遗的;而中国的一处建筑,都像一幅中国的手卷画。手卷画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开看过去,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房屋,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全部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这方面最卓越的范例。由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个庭院,由庭院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幻。”(五)丰富多样的艺术装饰•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装饰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其艺术风格既不同于欧美古建筑,也不同于亚、非、澳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古建筑而独树一帜。中国传统建筑充分采用壁画、绘画、雕塑、书法、诗词楹联等艺术形式进行内外装饰,散发出绚丽多姿的艺术魅力。•圣母殿重檐飞升二、各类传统建筑的观赏特征(一)宫廷建筑•宫廷建筑以北京故宫为代表,空间体积庞大,装饰华丽,气势雄伟,结构复杂,内容丰富完备,显示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宽大无边。这是依靠皇权集中全国的能工巧匠发挥集体智慧,展现人类审美创造力的巨大无穷创造出最大规模的集体成果。在用料十分考究,工艺十分精湛,造型十分端庄、高雅,在各个方面都是严守规范精益求精,做到完美无缺。从而获得典雅、雄奇、壮丽的美感。•故宫建筑完全遵从封建礼制建造。整个布局体现了“左祖右社”〔宫城前东侧为太庙,西侧为社稷坛〕,“前朝后寝”〔外三殿为皇帝办公场所,后三殿为皇帝生活场所〕的体制。故宫建筑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太和殿又是整个故宫的中心。稳定端庄又崇高威严,给人以至高无上的感觉。(二)民间民居•中国地域辽阔,地理差别大,民族众多,民俗各异,各地区、各民族的民居具有独特的建筑体式,有着丰富多变的形态。华北东北的木构架四合院,福建客家人的环形大土楼,江南青瓦粉墙的“四水归堂”式住宅以及白族、纳西族的“三坊一照壁”式住宅;西北黄土高原的平地窑洞,靠山窑洞和窑院;藏、青、甘、川地区的雕房,门巴、珞巴族的梯级平台楼;湘西古巷的吊脚楼,南方傣、景颇、壮等民族的干栏式竹楼、木楼;内蒙与西北游牧民族的蒙古包、帐房、鄂温克族的“仙人柱”(撮落子);新疆维吾尔族冬暖夏凉的“阿以旺”……构成了中华民居建筑多姿多彩的画卷。•民居建筑受到当地气候环境生态、生产力水平和民族、地域文化的影响。对“礼制”秩序的展现都更为和谐平和,在居室环境中营造竹苞松茂、上和下睦的情感氛围;建筑形式美的特征也与一定的自然条件、生活实用需要密切相关。民居建筑与民族或地域的文化形象和审美内容密切地融合联系在一起,并以最为质朴、清新的形式展现出来。•(三)古城建筑•江苏省武进县的“淹城”夯土墙是目前我国保存得最古老的城墙;现存规模最大的为南京古城;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保存完好的平遥古城,只留下断垣残壁的高昌、交河和楼兰故城……这许多的古城墙和古城建筑都是我们民族建筑艺术的伟大成果。•对于古城的欣赏,不仅在于它们所显示出建筑艺术成就,而更多的是它们所包含的深刻的历史内涵。平遥古城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古典园林自夏商时代的“岩栖”和“囿”肇始,经秦汉、魏晋南北朝以至唐宋等各代的演变、发展,到清代达到了鼎盛,出现了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著名的皇家园林和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在古典园林发展的过程中,众多的文人直接参与园林的构想与规划,使园林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得到诗歌、绘画、雕塑等相邻的文学艺术样式的滋养。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以山石、泉池、花木、建筑为构成要素•中国古典园林以山石、泉池、花木、建筑四个构成要素组合成丰富多样的景致。四个构成要素中,以山水为主、建筑为从。空间的比例建筑应小于山水,存于山水、融入于山水,成为山水的点缀、衬托,与山水景观尽量协调一致、融为一体。(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原则•明代造园家计成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建构的原则。既寄托人们的高雅情趣,又要如自然景观.一样原始质朴。•其一,必须因地制宜、顺应自然、随形就势地布设景观,以保持天然的真趣、真意。•其二,景观布局不讲均衡对称而求自由变化。•其三,是以假当真、以假乱真,垒山、引水,山如真山,池如真是池;用瘦、漏、透、皱、丑的太湖石和嶙峋嵯峨、棱角分明的黄石垒石造山,以形成“妙造自然”的情趣。(三)以“雅”为基调的诗情画意追求•文人参与造园,追求“书卷气”的求“雅”的审美情趣对古典园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自然而非做作,淡朴而非浓艳,幽静而非喧等,都属于“雅”的范畴;将诗情画意的艺术美境界创造引入园林的营造之中,使中国古典园林“是诗,但是立体的诗;是画,但是流动的画。”•留园古典园林中的驳岸(四)以有限达到无限的环境空间创造其主要途径有如下三条:•1.传神取势。古典园林在布置山石、泉池时,取名山大川的态势传其神韵,使眼前的浅池矮峰也能给人有高山大川的感觉与联想。•2.借景添姿。就是将园林范围之外视线可及的景色,根据园林自身景致的需要组织到园林的整体景观之中,增添园林景致的内容与层次,实现拓展和延伸园林空间的目的。•3.分隔求变,曲折求深。将特定的空间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景观,强化空间的转换,使人获得连绵不尽,层次丰富,变化无穷的空间感觉;通过分隔形成园林中不同景观环境的开与合、虚与实、藏与露、动与静的流动变化的节奏和韵律。•二、各类园林景观•(一)皇家园林•清代是皇家造园的高潮,最有代表的是承德避暑山庄和北京的“三山五园”,即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畅春园、圆明园。皇家园林是整个封建时代园林艺术的总结,积淀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伟大成就。•皇家园林独具皇家气派,追求宏大的规模,雄伟的气势。清代皇家园林都在几百公顷左右,以磅礴的气势将传统的风景名胜区再现到园林中来。如避暑山庄将北国山岳、塞外草原、江南水乡的风景名胜汇集于一园;颐和园的万寿山、昆明湖,则是杭州西湖在京畿的重现。••突出建筑的形式美,加重建筑的造景作用是皇家气派的另一特点。清代皇家园林建筑包罗了我国古典建筑的全部型制,仅圆明园个体建筑形式就有五六十种,一百多组建筑群的平面布置也无一雷同。•清代皇家园林还全面吸取江南私家园林精湛的造园技巧与形式,在工整雅典的宫廷色彩中增添了江南园林清新素雅的诗情画意。•皇家园林是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后形成的盛清时期兴建的,皇家艺术的审美观。所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就是使美的形式体现出寰宇一统、富有天下的理念,表达“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帝皇理想追求。(二)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在魏晋南北朝逐渐兴盛,明清时期进入发展的高峰。私家园林以江南园林最具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又是苏州园林,主要有以下审美特点:•1.具有精巧玲珑之美•现存的苏州园林,最大的拙政园仅4公顷,环秀山庄才0.1公顷,怡园0.6公顷,,网师园也仅半公顷。虽为“壶中天地”,却能于“咫尺之内”“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辨千寻之峻”;“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私家园林精巧而玲珑。•2.以人工造景为主•以巧妙的构思、灵活的结构人工营造的有限山池、花卉、树木创造具有天然山水野趣的园林。•3.以多种艺术手法创造诗情画意的意境•私家园林巧于组合不仅建筑玲珑奇巧,还陈设各种字画、工艺品及精美家具,张挂诗词楹联等,营造、渲染园林的诗情画意。文人画家参与园林设计与营造是私家园林能够具有诗情画意的一个很直接的原因。•(三)邑郊园林•邑郊园林园林是可供多数人游玩的公共园林。由城郊的奇山秀水,古树名花,山道楼阁,古刹名塔等自然与人文景观组合而成,是比私家园林大得多的景观区域。如杭州的西湖、苏州的虎丘,桂林的叠彩山,肇庆的七星岩,南京的栖霞山、扬州的瘦西湖等等。•历代在邑郊园林的开发中在保护自然美同时,积极创造环境美,使园林与周围环境有着良好的景观关系,自然山水与人工建筑的尺度比例都恰到好处,如苏东坡对西湖的赞赏一
本文标题:旅游文化教学课件第六章历史文化景观 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1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