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摘要:未来图书馆的形态将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结合的复合型,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将是集知识性与环境性于一体,管理模式更加的趋向于以人为本,自助服务,价值取向则是以社会公益性为主,图书馆建筑的设计则会综合文化、艺术、无障碍、安全等诸多因素。未来图书馆如何发展与演变?这是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一大重点与热点,历来学界众说纷纭,论调不一。至于未来图书馆的特征学者亦多有论及,然大多局限于对未来图书馆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细节探究,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者却极为罕至。鉴于此,笔者试图对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进行宏观分析,以推动此领域研究深入发展。一、未来图书馆的形态:复合型复合型图书馆将是未来图书馆的主要形态,它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相结合的一种图书馆发展模式,集两者优势于一体,具有统一管理机制和统一检索系统。上世纪末数年间图书馆学界持“传统图书馆消亡论”者为数众多,然经过十多年来的事实证明此论断着实过于武断,以目前图书馆的发展形势而言,复合型图书馆才是大势所趋。我们处在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大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将对既有的社会生活、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由于图书馆处于社会知识信息搜集、储存、传播的中心地位,既最快感受到时代进步的步伐,又直接面临信息化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信息存储量的局限。现在的图书馆基本是以纸质知识信息载体为收藏对象的,主要包括图书、报刊、手稿、档案等。这些文献载体与数字化的信息载体(如CD光盘等)相比,表现出信息贮量小,体积大,占用空间多的缺憾。如以每本书50万字计,每张CD可存贮1000本书的信息,按目前技术水准,500万册藏书量的大型图书馆藏书,只需5000张左右CD即可贮存,而5000张CD只需几个文件柜即可收藏。二,服务方式的局限。现在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基本上采取办证借阅和开架阅览的方式,这种服务方式无疑受时间、区域、借阅数量等诸多限制,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读者对知识信息大量、及时、便捷的要求,当然也难以为远离图书馆的广大城乡读者提供远程阅读服务。三,资源利用的局限。现在的图书馆由于创办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不同,分属于各级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和大中专学校以及一些科研单位,各图书馆之间缺乏直接的联系和网络沟通,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一些读者为查找某些急需资料,有时不得不在不同图书馆(甚至不同地区图书馆)之间来回奔波,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与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相比,其局限性显而易见。由于时下图书馆的上述局限性,一方面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知识信息需求在剧增,另一方面图书馆却日渐萧条和冷落,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年轻读者为互联网所吸引。面对当今图书馆出现的尴尬局面,图书馆业内人士在忧虑和思考,社会有关部门和人士也在关注和思考。图书馆出路在哪里?它们的明天将走向何方?颇具代表性的是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即“必然衰落论”和“存在合理论”。“必然衰落论”者认为:随着电子信息资源的日益重要和纸质信息资源的日益减少,随着电脑在办公室和家庭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图书馆不可避免地要走向衰落。美国《图书馆杂志》1992年发表的“图书馆未来”一文认为:“一旦计算机显示器显示质量在稳定性、对比度、分辨率及色彩等方面超越纸张,而且必要的通讯能满足要求,图书馆及纸张文稿将迅速消失。”“存在合理论”者认为:以纸质信息载体为收藏对象的传统图书馆与人类文明共进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也必将随着未来人类文明的进步而进步,只要人类文明不消失,作为其重要载体的图书馆也必将存在下去。如美国《图书馆杂志》1992年在发表“图书馆未来”一文的同时发表的另一篇文章就认为:“一种理想的信息存贮和检索设备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可以移动并且能在任何环境下运行,不需要能源供应,不需要预热便能够立即使用,它应该具有高度的信息存贮能力,无限制地保留信息而不会损伤、退化;也不会意外消除。没有任何电子设备适合上述说明,即使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出现。但是有一种非电子设备完全符合以上特征,甚至具备更多优点,它已经存在了500多年,这就是图书。”上述两种对立的观点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人类创造的文明中不存在尽善尽美的东西,人类所有的创造有其长也必有其短。实际上,数字化的信息载体(互联网和光盘等)与纸质载体(图书和报刊等)都是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它们只有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代的数字化信息载体与传统的纸质信息载体的有机结合,将催生出一个全新的图书馆模式,这就是“复合型图书馆”。复合型图书馆将是手工操作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数据化图书馆(主要表现形式如各种互联网站、音像信息中心等)之后的第四种全新图书馆模式,是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方向。未来的复合型图书馆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电子文献资源以其体积小、容量大、检索方便、信息更新快等优势将会成为未来图书馆的主流资源,占据馆藏比例逐年攀升。与此同时,传统纸质文献仍会在未来图书馆占有一席之地,即使占据馆藏比例日益下降,由于其固有属性及读者的广泛性,纸质文献的绝对数量将会呈增长趋势。可以说,电子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履行情报职能的最佳信息载体,纸质文献资源则是图书馆履行社会教育职能的最佳信息载体。因此,把二者有机进行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才能在网络化时代体现其价值所在。二、未来复合型图书馆的特征:纸电结合,虚实结合复合型图书馆将融数字化信息载体与纸质信息载体为一体,承担着信息化社会知识信息的搜集、储存、传播、开发的重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复合型图书馆将会有一个飞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它的主要特征大体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复合型图书馆将是普通出版物与电子出版物的有机结合;是线性文本和虚拟文本的有机结合;是有形建筑和计算机界面的有机结合;是信息资源内部采集与馆外共享的有机结合;是图书管理人员提供的中介服务与读者自我服务的有机结合等等。第一,纸质信息与电子信息的结合。以传统纸质的图书、报刊作为知识信息的载体与传播媒体目前仍然是图书馆收藏的主要对象,大量地搜集保存纸质为载体的知识信息仍是图书馆最重要任务之一。与此同时,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把数字化的信息(包括音像资料)纳入自己的信息资源范围,加以统盘考虑和开发,既要扩大纸质文献的收藏,也要重视电子文献的收藏;既要注重文字信息的收集存贮,也要重视音像资料的存贮,以便为现代化建设开辟更为广阔的知识信息资源。第二,实有馆藏和虚拟馆藏的结合。实有馆藏指的是馆内实际收藏的传统文献信息和经过数字处理的电子信息(如馆内拥有的资料数据库、硬盘等)。在数字化时代,加强图书馆硬件建设,加大传统文献信息和电子信息的搜集、存贮以及开发均是十分必要的,但同时我们应当看到,任何一个图书馆搜集和馆藏信息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将人类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知识信息都揽括其中,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图书馆也无法满足不同读者对不同知识信息的需求。因此,必须大力加强虚拟馆藏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信息中心)之间知识信息的互换和交流,努力实现各个图书馆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使读者走进任何一个图书馆都能做到既可充分查阅本馆所拥有的各种知识信息,也可以方便地查阅到外馆(信息中心)所拥有的资料和信息,从而为读者提供及时、便捷、准确的信息服务。复合图书馆不仅重视纸质文献的采集与整理,而且将文献资源数字化列为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为读者提供各种指导与帮助,包括数据库使用方法、联机目录的查询方法、主题指南、网络资源查询方法等,使读者能够快速而有效地找到所需文献,而不受文献收藏地点、查找文献时间、文献载体使用范围的限制,充分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知识信息搜集、存贮、传播的中心,要真正完善其社会功能,就必须极大地丰富其实有馆藏和虚拟馆藏,以便为广大读者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这是图书馆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须看到,知识信息以爆炸速度在剧增,据了解,全世界每天约有百亿以上信息元的信息量在传递,而且其年增速为15-20%。现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可以通过功能强大的信息网络与外部连续,形成一个无限的信息空间,普通读者面对这样一个信息空间,有时真正感到无从下手,难以搜集到所需信息。如果不提高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我们的读者仍徘徊于信息网络之外,成为信息社会中的“信息穷人”。因此,丰富馆藏固然重要,但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导航”,帮助读者以最便捷的方式,准确获取各自所需的知识信息也十分重要。作为未来图书馆的主流形式复合型图书馆,必须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如:良好的馆舍条件、丰富的馆藏、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功能齐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但是,软件建设也是绝对不可忽视的,这里的软件建设既包括优良的阅读环境,也包括文明的工作秩序;既包括从业人员优秀的工作作风和服务理念,也包括员工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一句话,员工队伍建设既是图书馆软件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硬件建设的基本条件,建设复合型图书馆,就必须培养大批复合型图书馆的员工。唯此,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才会相互影响、相互推进,从而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从而大大加快图书馆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三、未来图书馆的服务:知识性与环境性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为了满足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运用自身具有的和可以利用的知识信息资源,以多种方式和手段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应该说图书馆的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未来图书馆将是服务内容的知识性与服务环境最优化两者并重而行。除文献信息资源具有丰富性的特征,未来图书馆的知识性还体现在与其他场馆的兼容与合并方面。曾有学者预言:未来图书馆将往综合性发展,融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艺术馆于一体。上海市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亦认为无论是早期法国的洞窟画,还是记录人类活动的纸莎草和甲骨文,都是图书馆收藏对象,图书馆从来没有为自己做过载体上的限制。吴亦预言:将来,随着社区文化功能和布局的调整,文化馆、博物馆、市民会馆等社区文化教育机构可能与图书馆融为一体,成为区域文化共同体,而其中图书馆在这一综合性文化共同体中将发挥核心作用。未来图书馆服务的另一个特征即是图书馆环境的最优化,图书馆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性方面,也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休闲场所。上世纪九十年代,法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丹麦皇家图书馆等一大批西方图书馆已将咖啡厅引入了图书馆。直至目前,我国亦有图书馆进行效仿,以提升读者阅读环境。读者餐厅、茶秀、咖啡厅、音乐厅、氧吧等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彩色的地毯、舒适的沙发将会给读者如家一般的感觉,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阅读,真正实现读书休闲;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图书馆亦是一个交流的场所。高雅的格调,别致的建筑,清爽的环境,浩瀚的书刊,图书馆又将成为外地游客的目的地之一。四、未来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未来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复合型特征亦决定其业务范围和人员构成也相应将具备复合型特征。业务范围既包括传统大型珍贵纸质文献收藏及一般纸质印刷文献的采集、整理、存储、借阅、检索、保存等,亦包括电子阅览、远程检索、数据库建设等业务。传统业务与现代业务将有机联系,互相补充。图书馆人员也将成为复合化人才,既掌握传统图书馆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亦需掌握与之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适应未来图书馆的发展需求。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图书馆馆员应当具备适应未来图书馆发展的素质,因为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主体为馆员,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由馆员来实现的。这些素质应当包括:有规划目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专业技能和相应理论知识及研究能力;具备计算机技能和网络技术。值得强调的是,最后一种素质是未来每位图书馆馆员不可或缺的,它是网络化环境之下图书馆管理的必要手段。接受培训学习成为馆员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通过不断进行崭新知识的系统学习以应对图书馆界信息化应用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未来图书馆馆员都是一流的学科精英,他们在某个学科或某几个学科中的交叉领域,有精湛的研究,毫不
本文标题: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16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