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练习题一、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写在文后空格中。(2分)威尼斯还是一片荒芜的海滩,马可到意大利各地传教,乘船经过里阿托岛海岸,当时风暴骤()起,把船刮到荒凉的沼.泽地带gē()浅了。马可以为到了绝境,向天祈.()祷,似乎听到天使在召唤:“愿你平安,马可!你和威尼斯共存。”这样,这位《马可福音》的作者成了威尼斯的护城神,其标志为狮子。现在的威尼斯城huī()还是一头狮子拿着一本《马可福音》。2.根据要求默写(8分)(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诗句是:“,。”(2)杜甫在《望岳》一诗中写出了作者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这是有所作为的人不可缺少的。(3)王安石《登飞来峰》诗中传达出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4)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也不会;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好和全部精力,。”3.名著阅读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这部小说是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小说,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请你回答下面几个问题: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_________②主人公是在___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③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______________精神,_____________的意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④同学们已读过《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小说,有同学根据《西游记》的内容,出了一副上联:斩妖降魔,金猴奋起千钧棒。请你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情节对出下联。上联:斩妖降魔,金猴奋起千钧棒下联:4.假如你是导游,请你选择家乡一个景点,设计一段解说词,100字以内,能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以引起游客的遐思。(节选自《蓝蓝的威尼斯》)八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得分评卷人二、阅读理解(32分)(一)阅读《阿里山纪行》选段,完成6—9题。(共12分)①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②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③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了。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④在树身之间穿行了一阵,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它的树龄大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⑤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两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神木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6.选文作者通过移步换景,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请你根据提示,概括每幅画面的内容。(4分)宁静的林区拔地参天的神木7.选文语言典雅、凝练,极具美感。请从文中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3分)句子:赏析:8.选文第一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请从下面的诗句中选出与之写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B.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9.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3分)(二)阅读《蓝蓝的威尼斯》选段,完成10—15题。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这里不是“开门见山”,而是“”。②听说,原先这里像太湖水乡,也有说类乎苏州城,其实,威尼斯,她有独特的瑰丽的形象。③这里没有汽八年级语文第3页共8页车,大小船挤在大运河里,穿梭般的来往不绝。④我们登上汽船(等于城市公共汽车),观赏两岸风光,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⑤泛舟在大运河上,就像在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⑥汽船穿过一座座桥梁,其中有一座全由大理石建成的“李亚度桥”,特别引人注目,就是1592年建成的独孔拱桥,雕刻精细,造型优美,桥上两侧开设商店,别具一格。⑦汽船向前驶去,河道逐渐开阔,现代化的摩托艇、汽艇和古老的“公朵拉”并行。⑧“公朵拉”是一种小游船,翘着头尾,由船夫摇橹,供游客饱览两岸风光。⑨据说历史上盛时有一万多艘,现在只保留四百艘了。10.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2分)1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3分)12.用“‖”给文段分层次并概括层意。(3分)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13.本段是抓住了威尼斯建筑的什么特征来写的?又是怎样写的?(4分)14.作者说,威尼斯“有独特的瑰丽的形象”,请你说说她的独特之处有哪些?(4分)15.为什么作者说“泛舟在大运河,就像在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4分)得分评卷人(二)阅读《会“舞蹈”的听力毛细胞》,完成16—20题(共14分)①在美国的一个实验室里曾上演过一场别开生面的“舞蹈表演”,“明星表演家”不是人,而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被放大许多倍的一个毛细胞,是从一只牛蛙耳朵里取出来的,细胞的顶部有一簇明显的细细的纤毛。研究人员给这位不同寻常的“舞蹈演员”配乐,从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到斯特劳斯的曲子再到披头士合唱队的音乐。②各种音乐声此起彼伏,电子放大器将音乐声转换成一根细小的玻璃探针的震动,用来刺激这个毛细胞,模仿耳朵受到的正常声音刺激。毛细胞顶部的纤毛或者在高音调的小提琴声中轻轻颤动,或者在震耳的锣钹鼓声中向一边歪倒,或者在摇滚乐的声浪中弯腰萎缩,像一株遭遇飓风的小树。③毛细胞上纤毛的“舞蹈表演”告诉我们,听力细胞上的纤毛在听觉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纤毛会随着声波的机械振动而颤动,机械振动产生的声波以不同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表示出不同的声音信息,听觉神经将这些信息送到大脑皮层的听力区域,大脑在瞬时之间对各种声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无论是音乐声、水龙头的滴水声,还是我们周围世界各种各样的声音。④毛细胞所起的作用很像是一种小型天线,过去人们一直猜测这种细胞在听力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理论在医学临床诊断中已经得到了证明,许多人的听力受损都与毛细胞八年级语文第4页共8页损伤有关。⑤人类耳蜗中只有16000个毛细胞,相比之下,眼睛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达到1亿个,所以听力细胞是非常珍贵的。噪声环境对听力细胞的损害非常大,如手提电钻的重击声,车辆的尖啸声,以及重金属摇滚乐声等都对听力细胞有极大的杀伤力。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听力损伤,如长期置身于噪声环境中,疾病,遗传因素,年老(人到了65岁以后一般都会丧失40%的听力)等,听力细胞一旦受损是无法再生的。⑥研究人员多年来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听力毛细胞的活动情况,他们发现听力毛细胞有着两种与众不同的特性,即极度的敏感性和极快的速度。经过数千次的实验,研究人员已得出结论,听力毛细胞极其敏感。将听力毛细胞顶端的纤毛移动一个原子的位置,细胞就会有所反应。这种极短距离的移动,只能由极低的、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引起,这种移动就好比将巴黎艾菲尔铁塔的顶端移动2.5厘米那样微不足道。⑦研究人员同时还发现,听力毛细胞的反应速度极快。听力毛细胞每秒钟能够“开”“关”2万次,有些动物的听力细胞甚至更为惊人,如蝙蝠和鲸,它们每秒钟分辨各种声音的次数可达20万次。⑧相比之下,眼睛中的感光细胞就要慢得多了,比如,当你在看电影时,屏幕上图像每秒钟虽然只换24次,但你的眼睛会认为它们是连续发生的,每秒钟处理2万次的听力系统与我们的视觉处理能力相比要快1000倍。(摘自《大自然探索》)16.阅读文章第③段,选出对听觉机理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A.声波→听觉神经→毛细胞→信息处理→大脑皮层听力区域B.声波→毛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力区域→信息处理C.声波→听觉神经→毛细胞→大脑皮层听力区域→信息处理D.声波→毛细胞→听觉神经→信息处理→大脑皮层听力区域17.仔细阅读⑤—⑧段,说说听力毛细胞有哪些特征。(3分)18.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加以说明。(4分)19.第⑥段中划线句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2分)20.听力毛细胞一旦受损是无法再生的。请你结合文章的介绍,说说人类应如何避免听力毛细胞受损。(3分)得分评卷人一、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和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21-23题(16分)(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八年级语文第5页共8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B)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1)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3)相与步于中庭()(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1.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2分)22.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4分)23.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3分)二、【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乙】得西山后八日,寻.(沿着)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姆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高耸仰卧),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qīn高耸)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柳宗元《钴姆潭西小丘记》)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怡然..不动。()③负.土而出()④若牛马之饮于.溪()25.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不可.知其源天涯若.比邻其岸势.犬牙差互以其境过.清势.有曲直过.故人庄ABCD八年级语文第6页共8页2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21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