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时效性中的反思及策略
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时效性中的反思及策略保康县马良镇重阳小学:郝明亮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与飞速发展推动着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信息化与知识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上世纪的90年代,哈佛大学的校长尼尔鲁登斯在一次演讲中说:人类的一般知识寿命只有10年,数学和科学知识的寿命只有两三年。历史跨入到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知识时代,社会的深刻变化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交往和生活方式,并对人们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提出严峻的挑战。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已经进入了信息网络社会时期,信息网络社会对我们每个人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新要求,托尼瓦格纳在他的《七大生存技能》中就把“信息的获取与分析”作为当今社会人类生存技能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不仅影响着生产和工作有关的活动,又影响着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活动。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科技事业的迅猛发展,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教学模式已逐渐退居二线,在教学思想观念与教学方法上,占主导地位,便是轰轰烈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有着动态的、开放的、交互的优势,以其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化,能有效跨越时空的限制,大大提高教材的表现力,而使学生学习更有趣、简便和有效,有力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英语教学情境是一种方法手段,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们应该在掌握这样一种教学艺术的基础上,熟练运用这一种方法手段。给学生创设一种英语学习气氛——进行以交际为目的的“情景教学”。但在实际的英语情境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还是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反思。现在提出来和大家在一起商榷,让我们在反思中提高。反思一、多媒体技术在运用上的依赖性冲淡了教学的主题。现代信息技术赋予了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而课堂教学也完全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而变得多姿多彩。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变抽象为直观,化空洞为充实,体现英语教学的真实性。例如:运用英语《空中课堂》的光盘,进行光盘教学,就有利于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进行真实的情景教学,也有利于拓宽学生运用知识渠道,给学生提高运用英语的平台,这样做,能够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实效性。然而不足的是:少数教师在课堂,过分依赖光盘,上从头到尾都在用光盘,在课堂上,缺少的是围绕主题的有效性教学,而整堂课,与其说在用光盘进行教学,不如说在放碟子,整堂课,都是围绕着光盘在活动。我认为这样的光盘课,误解了教学的实质,更冲淡了教学主题,忽视了学生的存在,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花课,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无关。反思二,应付化的媒体下载严重脱离师生实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能有效地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化难为易,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是有益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手段,优化我们的教学方法。虽然是好事,如果使用不当,则加重教师与学生的负担。然而不足的是:少数学校为了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给教师定任务,下指标。这样,一件有益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好事,就成为教师疲于应付的差事。为了完成任务,少数教师不得不奉行“拿来主义”,一门心思的在应付上下功夫,全盘下载,完成定的任务。目前下载的媒体一般设计得比较漂亮,内容也比较丰富。然而大部分媒体资源没有尊重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甩开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知识体验,脱离了课堂教学实际,教学实用性差。教师在使用时总是感觉不尽如人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使用后,学生也没有多大的收获,花费了时间与汗水,但收效不大,形成了付出与收益不符。反思三,机械化的媒体播放扼杀师生的个性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手段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因此少数教师便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夸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作用,形成"不用信息技术就不是一节好课"的观念,对手自己的媒体资源,没有创造性的使用,而机械化的呈现给学生。对其所用的信息技术手段,例如课件,就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点一下,课件便按程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来的课,就显得呆板,毫无生气,授课者的角色,由教师变成了机械操作员,像一个机器人一样,按照课件的程序,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在这样的教学流程中,我们的教师一点一滴的消磨自己的讲课特点和授课个性,我们学生的个性也一点一滴的被扼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本。情景不仅仅是为语言的运用提供条件,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用好以下几点策略:策略一,在媒体的播放中,可截取对自己有用的片段进行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自己教学过程,能有效地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同时突出重点,化难为易,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到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中,自己的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能力有很大提高。但并不是所有的媒体信息对自己的教学都实用,有的媒体信息互相重复,有的媒体信息运用起来严重脱离自己学生的实际,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浏览自己所准备的媒体,然后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从媒体中截取对自己教学有用的片段,选择性的使用,进行教学,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策略二,在媒体的制作中,加进自己的元素,对媒体进行加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定媒体的程序化,并非是否定商品化的媒体,也不是把所有的媒体“一棒子”打死,说得一无是处,毕竟它们大都集各专家之精华,集各专家之智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点难点的把握,以及突破这些关键所设计的方案都有其独特的方法与见解。而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全盘继承,而是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需求,重组、整合这些教学资源。在对资源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水平,加进一些自己的元素,对媒体进行加工,使重组后的媒体更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更能彰显自己的个性。把这样的媒体运用于我们的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策略三,提倡自己制作课件,彰显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媒体使用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对其必要性做充分的论证。现在社会上的一些教学媒体,都有它独特的优点:在技术应用、美工、音乐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使人乍看之下,耳目一新,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但是当我们将其运用到课堂上时,却往往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课件在设计过程中,太看重商业化,而忽略了教学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偏离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是,如果自己在研究教材以后,根据自己学生实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自力更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课件,既可以提高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也可以提高自己分析学生、研究教材的能力,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心应手,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做,更有利于彰显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媒体使用观。策略四,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交互使用,发挥各自的优势。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走进新课程》中也指出: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发挥和挖掘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用小黑板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等传统的电化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黑板、卡片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所教的单词、句子板书在黑板上,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其效果不一定比用幻灯片效果差。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和使用价值。积极运用到、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相互协调,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大力推广使用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具有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的神奇力量,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情景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时效性。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时效性中的反思及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25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