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八年级下册历史课本课后答案
1第1课动脑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为什么?提示: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歌曲的旋律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国内形势来思考。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此你如何理解,请在小组里交流。提示:从中国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获得民族独立,从人民政治地位、经济文化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国家实力将不断增强等方面来理解。2.想一想:右边是庆祝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毛泽东宴请西藏客人时的照片。照片中间是毛泽东,在他两边的都是谁?提示:左边是阿沛·阿旺晋美,右边是十世班禅。第2课动脑筋1.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能不出兵吗?提示:(1)课文中已经给了明确答案,就是中国人民必须对美国的侵略加以制止。中国应该出兵援助,应该保家卫国。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应该使学生树立保家卫国、振兴民族的自信心。(2)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还应该使学生明白出兵不出兵是和国家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2.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提示:(1)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志愿军战士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许多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活动与探究1.观看:你看过《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电影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观看这些电影。提示:(1)在看这些影片的过程中,感受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2)写一篇观后感,在观后感中谈一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2.朗诵会: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歌颂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事迹的文学作品。提示:在学完这一课后,可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演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演讲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立志为祖国奋发学习争光的信念。第3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过长年战乱的中国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历时一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但却面临着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地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动脑筋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封建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只有废除这种制度才能真正解放农民,才能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第4课动脑筋你怎样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提示:可以结合课文及《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找出“一五”期间我国在国民经济方面取得的建设成就,得出小男孩的结论“了不起!……”看问题既要历史地看,同时也要发展地看。小女孩的观点“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在现在看来的确如此,但在当时的中国却是“了不起”的事情。要激发学生发愤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练一练列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任意三项或更多的国家建设成就21.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2.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3.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4.武汉长江大桥建成5.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6.东北工业基地形成小调查: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的家乡有哪些重要建设成就?提示:搜集材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多个渠道,比如:实地考察、走访老人、上网搜寻以及到图书馆、阅览室查找图书、报刊资料等。第5课动脑筋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提示:三大改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1.小调查:调查一下家乡农村合作化情况,在班里交流。提示:可访问年长者,也可上网、去图书馆查资料,列出调查提纲,充实材料,最后形成文字材料。2.小调查:调查一个老字号店铺在公私合营时的情况,在班里交流。提示:各地老字号店铺很多,可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老字号店铺,调查其创办的年代,产品销售情况,公私合营情况,写出文字材料。第6课1、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2、我们应该学习“模范人物”什么精神呢?①爱国主义精神,②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③艰苦创业的精神,④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等等。动脑筋除王进喜等人外,你还能说出哪些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英雄模范人物及其事迹?他们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提示:先由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提示:雷锋、向秀丽等。他们的事迹和优秀品质可由学生自己查找和总结。活动与探究1.调查研究:提示:教训有很多,但主要的教训有①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2.出壁报:提示:①可以通过上网,到图书馆、博物馆查找相关的材料;②可以分小组出壁报,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评比,看哪个小组办的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第7课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和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但由于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毛泽东等对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作了错误的估计,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上混淆了是非。结果,事与愿违,“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反而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文化大革命”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这个教训,就不可能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路线和政策。二月抗争是在党和国家正在遭受严重灾难的情况下发生的,是老一辈革命家同林彪、江青一伙的斗争。其目的是力图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在这场斗争中,老一辈革命家代表了党和人民的意志,表现了无私无畏的凛然正气。动脑筋请你评论一下当年“文化大革命”中“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种种现象。3提示:指导学生学习、了解宪法的有关规定,然后结合“文化大革命”中“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种种现象进行评论,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现象严重破坏了我国的民主与法制。1.整理口述史料:访问老一辈人,将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加以整理,形成史料。提示:访问长辈可采取开小型座谈会或个别访谈等形式。由于长辈中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很多,各人的经历也不同,因此开展这项教学活动,首先要选择和确定好访谈对象,同时,还要事先拟定访谈提纲。在座谈或访谈时,应当按访谈对象的原话忠实记录。2.小调查:调查一下,在“文革”中,你的家乡有没有被破坏的文物古迹,后来又是怎样修复的?提示:调查可采取分组或个人等形式进行。调查的途径也有多种方式,如:采访老人、查找图书资料、查找网上资料、访问文物古迹管理部门等。第8课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华国锋坚持“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致使“文化大革命”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促进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1977年8月党的十一大前后,邓小平、陈云等一大批老同志亲自宣传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于是,开始了党在思想上、理论上规模巨大的拨乱反正工作。1978年5月10日,由胡耀邦直接领导的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首先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随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及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报纸也转载了这篇文章。文章鲜明地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就从理论上根本否定了“两个凡是”。这篇文章在全党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迅速展开。这场大讨论,促进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动脑筋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答: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文化大革命”遗留的政治、思想、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打开新局面,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历史性课题。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了这个艰巨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中共中央召开了工作会议,为全会作了充分准备。在闭幕会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篇讲话,实际上成为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活动与探究举你身边的一个例子,说明人们法制观念的提高,或不遵守法制的危害。提示:你知道《今日说法》这个电视节目吗?你知道为什么把每年的“12.4”定为法制宣传日吗?假如你有时间关注这个节目,对法、法制及现行宪法一定会有更深的了解。另外,“法”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中学生,你们会涉及到《宪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你在平时的生活中留意过吗?如果你注意观察,你会找出很多生动的事例来回答本课提出的问题。第9课练一练阅读对外开放示意图,找出下列地区的地理位置提示: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绘制一幅《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41.提建议:你以一个改革开放者的身份收集身边农村或城市改革开放的资料,提出你认为哪些还可以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建议。提示:搜集材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如查找图书报刊资料、查找影视资料,参观本地区乡村或城市历史展览、访问有关人员等。提出的建议可包括:经营管理体制、产业结构调整、旅游资源开发等。2.议一议: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国有企业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后,生产都大大发展了,为什么?提示:可以从管理体制改变、生产经营权转换、分配形式变化、科技进步等方面讨论;也可以请部分家长从各个层面谈谈自身感受,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问题。第10课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答: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邓小平强调走自己的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邓小平做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邓小平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障问题上,邓小平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邓小平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等等。动脑筋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答: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二是实行改革开放后,他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三是十二大上他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观点;四是十三大上他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五是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总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本文标题:八年级下册历史课本课后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27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