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人教版)
第1页八年级下期期末语文试题一、语言基础知识(共2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匿.名(nì)诘.责(jí)荷戟.彷徨(jǐ)B、磨蹭.(ceng)觅.食(mì)夜阑.人静(lán)C、诱.惑(yóu)禁锢.(gù)恍.然大悟(huǎng)D、庶.母(shù)广袤.(máo)颔.首低眉(hé)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和蔼正襟危坐名目莫终一是B.落第正人君子托辞肃然起敬C.摧眠鹤立鸡群轩昂鼠目寸光D.掌故相形见拙牟取沧海桑田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②他觉出其中有什么,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出来。③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④这位收买专利权的商人按照合同了自己的诺言。A.疑惑奥秘放弃实现B.疑心秘诀舍弃实现C.疑惑秘诀放弃履行D.疑心奥秘舍弃履行4、根据下面句意,选择句序排列最合理的一项填在括号内。()(2分)①所以,诗人写道:“春色先以柳荫归”,“春风杨柳万千条”。②你看,在那冰雪初融的时候,不是暗暗泛青的芽首先把春意带到人间吗?③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④你再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将粒粒柳芽抽成万条柳丝。⑤它那轻盈婆娑的树姿,那迎风摇摆的树枝,那青翠欲滴的细叶,不仅为桃杏增添了色彩,还给人们送来了春的气息。A、③②④①⑤B、⑤①②④③C、③②④⑤①D、②④③⑤①5、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1)修改意见:(2)修改意见:6、古诗文填空(共6分,每空1分)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赤壁》中,作者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③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7、语文综合练习(共6分)名片,人际交往中正面推介自己的一种工具,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传统礼仪用品。早在西汉时期,名片就开始流行,当时称做“谒”,也就是谒见别人时通报姓名籍贯的名帖,大多是用木片或竹片削制而成,也被称做“(名)刺”、“名纸”。现代的名片就是由古代发展来的,本质是发生了大的变化,但格式、种类、用途等产生了不少区别。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名片、解说名片、打造名片、使用名片。(1)剧作家沙叶新的名片值得称道。名片上画着他一手抱文稿一手举笔杆的全身漫画像,神态悠然自得,旁边写道:“我,沙叶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暂时的;剧作家——永久的;某某委员、某某理事、某某教授、某某顾问——都是挂名的。”可谓自嘲而不失机敏。那么请如法炮制,为《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也设计一张充分表现其文学艺术形象的名片:(2分)(2)提炼要点,整合成一个句子,为“名片”下定义。(2分)①名片是一种比较小的硬纸片。②名片主要起自我介绍作用。③名片上印有姓名、单位、身份、地址和电话号码等内容。④名片一般在与人交往的场合使用。(3)方寸之内,传情达意。名片作为人与外界交往的一种媒介,能很好地表现一个人的品德修养。那么请为自己设计一张道德名片,用精练的语言彰显自己的道德追求。(2分)二、现代文文阅读(23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8至12题。(11分)生存智慧我的道德名片:第2页①自然界常会有些故事,让我们人类匪夷所思,却不能不为之动容。②在北美阿拉斯加的茫茫荒野上,生长着一种老鼠,以植被为生,繁殖力极强。但种群繁殖过盛以致会对植被造成严重危害的时候,其中一部分成员的皮毛就会自动变成鲜亮的耀眼的黄色,以吸引天敌捕食的目光;倘若天敌的捕食仍不足以尽快使鼠群减少到适当的数量,老鼠们便会成群结队地奔向山崖,相拥相携,投海自尽。③同时,这块土地上还养育着种狐狸,以鼠为生,是这里老鼠的天敌。但它们对老鼠的捕食也并非无所节制,当鼠群减少、狐群增加而严重威胁鼠群的繁衍的时候,狐狸们便会采取行动,限制种群的发展:一部分成员会聚在一起,疯狂地、不间歇地舞蹈,夜以继日,直到力竭气绝而死。④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中国的黄山。黄山猕猴每一族群一般维持在28只左右,这是族群最佳生活状态的临界点,族群成员以生命来维护这一状态------每当族群数量超出,年纪较大的猴子就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坠崖而亡。⑤这一幕一幕的故事,何其悲哉,何其壮哉,何其伟哉,惊天地而泣鬼神。⑥然而,动物界的这些行为又能赢得我们人类多少真正的理解、同情、尊重和敬意呢?我们的知识、我们的价值念总使我们习惯于一言一以蔽之:本能使然.。我们自居价值优位,常常以一种傲慢、鄙夷甚至敌意的眼神打量着自然界的生命活动。更要紧的是,由于自身的私欲和利害,我们人类之间要达到理解、同情和尊重甚至难乎其难,遑论对自然界及动物界。⑦人类曾为自己远离自然界的进化而荣耀,曾为自己成为这个星球上绽于的最灿烂最美丽的精神花朵而自得,更为自己以理性的铁蹄征服自然而豪情万丈。然而翻阅一下类那充满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史籍,想一想那足以把地球毁灭几十遍的核武库,望一望那在儿童的记忆里不曾是蓝色的空,数一数由于生态恶化而每天都在灭绝的物种,我们人类作为一种类存在,作为地球生物圈一个链环的存在,究意比自然界的其他生物高明多少?这实在是一个令我们回答起来气短的问题。在上述动物的行为面前,我们人类应该感到汗颜和愧怍,应该有罪感,应该反躬自省。⑧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为了自身,为了这个哺育着珍贵的生命的蔚蓝色星球,我们人类自当走出“主人”、“中心“的自恋情结,低下那傲慢的理性头颅,收勒征服的望的马缰,尊重自然,学习自然,回归自然,找回在自然中的应有位置,与自然和谐相处。而这首先是要实现人类的态度、立场、观念以及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革命。⑨“哲学走向荒野“,当是要类生存智慧的趣向。8、文章开头写哪些“让我们人类“匪夷所思”的故事?请加以概括。(3分)9、第⑥段中“本能使然”中的“然”指的是什么?(2分)10、第⑤段中作者为何说“这一幕一幕的故事”是“悲”的,是“壮”的,是“伟”的?(2分)11、我们曾以“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长”而自豪,但作者却说“在上述动物的行为面前,我们人类应该感到汗颜和愧疚,应该有罪恶感,应该反躬自省”,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2分)12、第⑧段作者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你认为人类在自然界面前该如何“补牢”?(2分)(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3至17题。(12分)拔掉那颗蛀牙①她恨全家人。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第3页⑾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⑿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⒀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⒁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⒂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13.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2分)14.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②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分)15.第⑾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16、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3分)三、古诗文阅读题(15分)(一)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17~20题。(12分)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草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亦不详.其姓字()(2)每有会.意()(3)期.在必醉()(4)其言兹若入之俦.乎()18、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9、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3分)20、请结
本文标题: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3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