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三节河流
1教案补充课题:第二节人口目标:1、掌握中国人口的总量和其在世界的排名2、中国人口现状3、中国人口政策4、人口分布及简单分析重点:1、2、3难点:4教学方法:过程:一、知识回顾:10分钟行政区划分为哪三个等级,分别由哪些省级行政区域构成?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口诀和相对位置的记忆。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二、接入新课:20分钟1、学生看书回答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的国家。明确: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是印度人口第二的国家2、中国的人口现在大约有多少人?占世界人口的几分之几?明确:书上,2010年人口普查人口达到13.4亿约是世界的五分之一3、读图1.10回答中国人口增长的转折点在哪里?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明确:1949年,1949年以前中国人口增加缓慢,但1949年以后人口增加迅速。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经过了8年抗日战争和4年国共内战,成立后中国社会稳定,经济逐步增长。社会环境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所以人口增长迅速。目前由于中国人口的基数大,所以增长的速度迅速。但和以前的自然增长率比较已经下降了很多。4、人口多必然会造成人口问题,对环境的压力大,对社会的需求大我们应该解决这样的问题。那么中国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的方针是什么?明确:计划生育政策,方针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5、实施了计划生育的政策后中国人口有没有改观?有,人口增长的速度逐年减少,但人口数量依然在增加。6、但是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的人口问题是?明确:由于以前人口基数大,老年人的数量就越来越多,而实施了计划生育后年轻人就越来越少。这就是人口老龄化得问题。独生子女的数量越多,他们承受的抚养压力越大。教师可画图解释。举例解释。7、回顾人类聚落哪些地方容易形成;教师引导学生推测中国哪些地方人口较多?明确:水源,地形,土壤,交通是聚落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在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情况下,东部地形比较平坦,河流主要自西向东流,2东部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东部沿海地区受海洋因素的影响降水比较充沛,气候比较温和。所以人口应该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读图1.13学生观察总结,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西北部人口较少只占全国的6%,人口分界线大致为黑龙江黑河到云南的腾冲。三、知识巩固10分钟练习册7页知识结构,和选择题1.2.3.4.5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五、作业布置练习册二大题,和思考与探究。教学反思:教案补充课题:第一章,第三节民族教学目标:1、我国民族的构成2、民族的分布3、民族的文化与分布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56个民族,人口在5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的掌握,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教学难点:民族文化与分布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我国的人口数量,约占全球人口的几分之几?我国的人口现状和政策我国人口的分界线和分布规律二、新知接入:“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多花。。。。。。。。”中国地域辽阔,其中生活了很多不同的民族,由多个民族构成。其中汉族人数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的民族称为少数民族。1、学生介绍你所知道的少数民族教师点评,2、学生默读第二段回答人口最多的,和人口超过500万人的少数民族教师明确:3、提问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不要肆意制造民族矛盾,中国刑法是不允许的。4、看谁掌握的多读图17页和18页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学生展示:2——3个学生展示教师鼓励并根据地域特色介绍民族文化便于学生掌握35、学生阅读19页图文信息总结民族分布特点和大致位置明确: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引导学生发现少数民族和自治区的关系。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三、知识巩固:练习册知识结构和选择题四、课堂小结:本节学习了我国是由55个少数民族和汉族构成的,其中壮族的人口在少数民族中是最多的大1600万以上。还有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满、回、苗、维、彝、土、蒙、藏。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五、作业布置:练习册:13页综合题,思考与探究教学反思:教案补充课题: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掌握中国地势2、运用中国地形图掌握主要的地形区3、运用地形图和景观图掌握主要的山脉教学重点:1、2教学难点:2、3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我国民族的构成2、民族的分布3、民族的文化与分布之间的关系二、新知接入:1、学生读书最后一页中国地形图观察中国地势教师引导:各种颜色所表示的地形区域总结中国地势大致走向2、中国地势与亚洲地势的关系分析教师引导:亚洲地势中高周低,中国位于亚洲东部的东亚,所以可以推测中国的地势为西高东低3、学生再观察地形图中国陆地主要有几种颜色,呈什么状分布?明确:主要有三种颜色,东边为绿色代表平原,中间为黄色代表1000到3000米海拔地区,西边为咖啡色,代表3000米海拔以上的地区呈阶梯状分布。所以中国的地势走向分三个阶梯。海拔最高为第一节阶梯,中间为第二节,东部沿海地区为第三节阶梯。4、学生读图,观察三级阶梯的山脉分界线教师明确:”Y”字分布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昆仑山,祁连山,雪峰山5、学生再读地形图,观察中国的主要地形区4明确:中国的主要地形区有高原,平原,盆地,山脉重要较大的高原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主要的平原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的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主要的山脉:昆仑山,阿尔泰山,天山,喜马拉雅山,横断山,祁连山,阴山,贺兰山,秦岭,巫山,雪峰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三、知识巩固:熟读地形图。巩固记忆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教案补充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等温线图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2、运用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掌握我国降水分布特点3、掌握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区的划分,明确地理差异性教学重点:1、2教学难点:2、3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2、我国主要的地形区3、我国主要的山脉二、新知接入:1、学生看书30页第一段和彩图,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气候差异。教师引导: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而夏季我国普遍高温。2、读图2.13和2.14,运用等温线图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教师引导:从图2.13可以看出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的漠河,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和冬季风。从图2.14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3、学生再读图2.17掌握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并了解气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明确:5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其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不同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及主要农作物:5A.寒温带:一年一熟;春小麦、大麦、马铃薯B.中温带:一年一熟;春小麦、谷子、大豆、高粱C.暖温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春小麦、玉米、谷子D.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三熟;双季稻、油菜E.热带:一年三熟;水稻、热带经济作物F.青藏高原区:一年一熟;青稞4、学生读图2.18——2.22,观察中国年降水量分布的特点及区域划分。教师明确:特点: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大多集中在5~9月。根据干湿状况,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注意几条等降水量线。5、学生读图2.23,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补充:沿40°N植被从东向西依次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三、知识巩固:熟记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和干湿地区划分图。巩固记忆及检测:练习册23页①——⑦小题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教案补充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掌握我国的气候类型和特征2、运用资料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3、运用资料分析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教学重点:1、2教学难点:2、3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2、我国降水分布特点3、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区的划分二、新知接入:1、学生看书38页图2.24——2.25,说一说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教师引导:我国有5种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多样。攀枝花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山区的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变化。2、分析认识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39页活动)。提示:根据气温判断温度带,再结合降水判断气候类型。归纳气候6特点要说出冬季和夏季的区别,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特点。3、读图2.28,了解季风气候。(1)季风成因:主要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影响。(2)影响我国的两类季风:寒冷干燥的冬季风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温暖湿润的夏季风是我国东部地区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的原因。(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界线:除青藏高原外,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4)季风区:分界线以东,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较多,注意集中在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影响,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干旱。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明确:三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5、分析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40页活动)三、知识巩固:熟记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巩固记忆及检测:练习册23页⑧——11小题五、课堂小结六、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教案补充课题:中国的河流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概念2、掌握内流区和外流区的范围3、掌握南北河流水文特征的比较方法教学重点:2、3教学难点:3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掌握我国的气候类型和特征2、运用资料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3、运用资料分析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顾:二、接入新知:1、教师讲解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概念:7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最终消失在陆地上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2、学生读图2.30观察我国的河流主要是内流河海是外流河?内流区和外流区的范围?明确:主要是外流河,内流河很少。3、学生读图2.30再观察我国的外流河主要流入什么洋,还有一些河流流入其他大洋,你能说出来吗?主要注入太平洋,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我国的内流河主要掌握塔里木河。4、学生思考内流区和外流区和我们以前所学的什么分界线大致一样?明确: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一样。(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降水多的地区主要行成形流河,降水少的地区主要形成内流河。5、学生读图2.31图比较中国南北的河流的汛期有何差异,并思考原因。教师明确:南方河流汛期长,北方河流汛期短,这和雨带的推移是相吻合的。南方河流没有结冰现象,北方河流有结冰现象,有凌汛。(教师补充凌汛)三、知识巩固:练习册知识结构与选择题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练习册填空题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案补充课题:中国河流课时二教学目标:1、长江的源头,和长江的分段2、长江流经的区域3、长江的作用4、长江的问题重点:2、3、4难点:3、4一、知识回顾:1、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概念2、内流区与外流区的范围83、图示南北河流的差异并分析二、接入新课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内流河内流区,外流河外流区,我们中国的母亲河是长江和黄河,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长江。2、同学们知道长江的源头在哪里吗?学生看图回答。明确:唐古拉山,沱沱河。源头到宜昌为长江的上游,宜昌到湖口为中游,湖口到出海口为下游。3、长江主要流经了哪些区域呢?学生读图回答4、长江的作用A,水能宝库,学生看书并联系所学的知识分析称为水能宝库的原因明确:长江流域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至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跨越了三级阶梯,在阶梯之间落差较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全国的三分之一。B、黄金水道,学生看书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黄金水道。明确:内河航运发达占全国的三分之二,成为沟通东西交通的重要水道。5、长江的问题。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原因是什么呢?上游水流湍急,带走大量泥沙,到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堵塞河道,使河床
本文标题: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三节河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45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