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5年)2003年,自治区政府印发了《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提出在全区重点发展枸杞、清真牛羊肉、奶牛、马铃薯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淡水鱼、蔬菜、牧草及秸秆饲料、玉米、优质稻麦、酿酒葡萄六大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规划实施期限截止到2006年底。2006年,自治区农牧厅在制定《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在总结以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顺应自然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将农业农村经济的区域发展方略由“两分法”(即川区和山区)调整为“三分法”(即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确立了加快构建引黄灌区现代农业、中部干旱带特色农业和南部山区生态农业“三大区域”产业体系;遵从经济规律,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条件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以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为突破口,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出在全区重点培育枸杞、清真牛羊肉、奶牛、马铃薯、瓜菜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优质粮食、淡水鱼、葡萄、红枣、优质牧草、农作物制种六大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初步形成。2007年,全区特色优势产业的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中宁枸杞、吴忠奶牛、西吉马铃薯等产业收入占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实践证明,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促进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完全符合我区的区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但是,在看到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产业规模总体偏小,集中度不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低,支撑能力不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三是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较低,产业链条短,缺乏强势龙头企业的带动;四是市场发育不够,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大流通的格局尚未形成;五是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六是品牌培育滞后,缺少能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在国内外市场叫得响的知名品牌,靠品牌开拓市场的力度不够;七是农业投融资渠道单一,信贷资金严重不足,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为了适应我区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切实解决好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构建特色农业新体系、力促设施农业新发展、推动产业化经营新突破和增强农业装备新实力”的决策部署以及“一个产业一个规划”的具体要求,参照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2年)》及《关于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在总结第一轮(2003—2007年)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一、进一步加快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是提高产业化水平、走具有宁夏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重要选择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带动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是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瓶颈。前一轮规划实施表明,优化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实行相对集中连片的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能够推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提升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带动产业链条延伸,有利于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格局,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因此,继续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将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发展具有宁夏特色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事关农产品有效供给,事关粮食安全。继续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优势产区发展主导产品,有利于资源、政策、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集聚,有利于充分挖掘生产资料、品种、技术和物质装备的生产潜能,促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形成优势产区和规模优势,是多数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增强农业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成功经验。继续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把优势区域率先建成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基地、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和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档次,进一步增强我区农产品整体竞争力,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四)是夯实新农村建设产业基础、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继续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势头,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优势区域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打牢产业基础,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依然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特色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化生产,还有利于带动农产品加工、储藏、包装、运输、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链,逐步形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及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按照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准确把握当前我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产业大县建设为重点,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为关键,突破产业制约瓶颈,强化产业升级整合,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区域带动能力,加速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力布局,为发展具有宁夏特色现代农业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二)基本原则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瞄准现实需求,超前预测潜在需求,坚持量的增长与质的提升并举,确保主要农产品生产总量,全面提升特色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坚持比较优势原则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条件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优先发展资源条件好、特色突出、优势显明、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的优化配置,尽快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带。3、坚持统筹协调原则统筹特色优势产业“三大区域”布局,各县(市、区)着力壮大主导产业,兼顾发展一般产业,加快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全面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统筹产业发展的协调性,坚持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构建,强化生产、加工、流通的有效衔接,不断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4、坚持科技引领原则紧紧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突破口,推进产业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有机结合,构建起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引领产业健康持续、又好又快发展。5、坚持农民自主原则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保障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带动、信息服务等途径,调动农民自觉自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积极性。三、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重点(一)战略性主导产业1、枸杞产业发展现状:形成了以中宁为主体、以贺兰山东麓和清水河流域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产业带;2007年种植面积50.9万亩,比2003年增长95.7%,干果总产7万吨;全区有枸杞加工企业138家,规模以上27家,形成了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叶茶等10大类50多种产品,加工转化率近20%;宁夏枸杞干果流通量占到国内市场总规模的46%,全年枸杞干果及深加工制品出口量达7000吨,居全国主导地位,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在中宁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枸杞专业批发市场,成为了全国枸杞的“集散地”和枸杞价格的“晴雨表”。主攻方向:加快枸杞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继续扩大枸杞基地规模,加强绿色枸杞、有机枸杞出口基地建设,着力提高枸杞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紧枸杞采摘机械研究与开发,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培育和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的枸杞加工、营销龙头企业。优势区域:加快建设以中宁为核心,以清水河流域和贺兰山东麓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产业带。重点建成三大产业分区:中宁核心区、清水河流域区和贺兰山东麓区。发展目标:到2012年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干果产量达到16万吨以上,加工转化率超过30%。2、清真牛羊肉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带由引黄灌区肉牛肉羊杂交改良区、中部干旱带滩羊生产区和六盘山麓肉牛生产区构成;2007年肉牛饲养量150万头,肉羊饲养量1055万只,分别比2003年增长56.3%和13.3%,牛羊肉总产量17.4万吨,占全区肉类总产量的58%;全区建成清真牛羊肉加工企业7家,其中5家达到清真肉品屠宰加工国际标准,取得“出口肉品加工企业”资质;建成了平罗宝丰、吴忠涝河桥、西吉单家集等较大的区域性牛羊肉专业交易市场,吸引了周边省区养殖、贩运户入市交易。主攻方向:积极引进国内外良种牛羊种质资源,健全杂交改良和纯种繁育体系,加快滩羊保护性开发;加强饲草料调制和高效饲养技术推广应用,逐步实现牛羊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市场供给;大力培育强势龙头企业,打造“清真”品牌产品。优势区域:进一步加快建设引黄灌区肉牛肉羊杂交改良区、中部干旱带滩羊生产区和六盘山麓肉牛生产区。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区肉牛饲养量达到200万头,出栏90万头,平均胴体重达到170公斤,牛肉产量达到15.3万吨;羊只饲养量达到1500万只,出栏802万只(羔羊400万只),羊肉产量12万吨,其中,滩羊饲养量达到600万只,出栏300万只,滩羊肉产量3.9万吨,滩羊裘皮150万张以上。3、奶产业发展现状:形成了以吴忠市和银川市为核心区、石嘴山市和中卫市为发展区的产业带;2007年奶牛存栏数32万头,是2003年的2.5倍,鲜奶总产量94万吨,成母牛年均单产突破6000公斤,人均鲜奶占有量154公斤;有乳品加工企业28家,年鲜奶加工能力100万吨,生产液态奶13万吨,各种奶粉5万吨。主攻方向:继续引进国内外良种奶牛冻精,实施奶牛良种工程,持续提高奶牛生产能力;加快奶牛“出户入园”,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提高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完善质量检测体系,提高牛奶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培育一批规模较大、产品品种较多、竞争力较强的乳品加工企业。努力形成奶牛基地支撑、龙头企业带动、知名品牌引领的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优势区域:优先发展银川、吴忠奶业核心区,加快建设中卫、石嘴山奶业发展区。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区奶牛存栏达到80万头,鲜奶总产量达到300万吨;培育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10家以上,生产液态奶30万吨以上,各种奶粉12万吨以上;创建乳制品名优品牌5个。4、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带以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为主;淀粉加工、鲜食菜用、种薯生产“三驾马车”相互支撑、互为促动,种植面积335万亩,是2003年的2.6倍,成为全区种植面积第一大作物,鲜薯总产350万吨;有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2900余家,规模以上100多家,年可加工鲜薯150万吨,生产精淀粉20万吨、粗淀粉5万吨、糊化淀粉2.5万吨。主攻方向:坚持开发种薯产业、提升淀粉加工、扩大鲜薯外销三业并举的发展方向,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主攻产业提质增效。建设“三级”种薯繁育体系,全面提升种薯繁育能力;加强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提高单产和品质;积极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大力开拓种薯和鲜薯外销市场,促进产业外向型发展。优势区域:一是由引黄灌区、扬黄灌区构成的早中熟商品薯种植区域;二是中部干旱带中熟商品薯种植区域;三是以南部山区半干旱区为主的淀粉加工薯种植区域;四是以南部山区半阴湿区为主的晚熟菜用薯种植区域;五是以六盘山麓冷凉地带为主的脱毒种薯繁育区域。发展目标:2008年以后,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到2012年,鲜薯平均亩产达到1000公斤以
本文标题:现代农业型特色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