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习重点:掌握旅游者的定义;理解旅游资源的含义与特点理解旅游产品的含义与特点;掌握旅游业的含义与内容能综合评价旅游活动各要素在旅游发展中的意义§3.1旅游者问题:1.当你放暑假回家或开学时从家来到青岛时,你认为你是旅游者么?2.学校的韩国留学生到黄山旅游,他们算国际旅游者还是国内旅游者?3.1.1国际旅游者的定义1.1937年临时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的界定“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访问旅行超过24小时的人。”(1)属于国际旅游者的四类人(依据目的)为了娱乐、家庭事务或健康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为出席国际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包括科学、行政、外交、宗教、体育等会议或公务)为商业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在海上巡游途中停靠某国,登岸访问的人员,即使其停留时间不足24h(2)不属于国际旅游者的五类人为到另一国家谋求职业或长期居住的人;前来入学就读的外国学生;居住在边境地区、日常跨越国境到邻国工作的人;临时过境但不作法律意义上停留的人,即使在境内时间超过24h。(3)缺陷:访问超过24小时,没有对一日游游客进行规定2.1950年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的界定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IUOTO)对1937年定义做了修订,包括将以修学形式旅游的学生视为旅游者,以及界定了一个新的旅游者类型:internationalexcursionist,即“短途国际旅游者”或“当日往返国际旅游者”。该类型旅游者指在另一个国家访问不超过24小时的人。另外,IUOTO还定义了过境旅行者,他们是路过一个国家但不作法律意义上的停留的人,不管他们在该国停留多久。3.国际旅游者定义的进一步规范1963年联合国在罗马举行的国际旅行与旅游会议上,对逗留时间超过24小时的旅游者(tourists)与逗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游客(visitors)加以区别。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明确了旅游者(tourists)与不过夜旅游者(excursionists)的划分,且二者统一于visitors一词,其定义为:“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外,基于任何其他目的到一个非常住国去访问的人。”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了visitors、tourists和excursionists的技术性定义。这些定义成为大多数国家进行旅游者统计的依据。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定义:国际游客(internationalvisitors)不包括下列人:为移民国际游客有分为国际过夜旅游者和国际不过夜旅游者(1)惯常环境在界定“惯常环境”时,应考虑两个维度:①第一个维度是活动发生的频率。也就是说凡属一个人基于日常性事务而经常前往的地方,即使该地距离其居住的地方比较远,通常都可认为是其惯常环境的组成部分。②第二个维度是距离。也就是说,凡是距离一个人的居住点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并非经常去这一地点,通常都可认为处于其惯常环境的范围之内。WTO提出将160公里用作界定“惯常环境”的临界标准。4.游客界定的关键点:(2)停留时间下列情形不属于游客范畴:如果一个人在目的地的连续停留时间超过了12个月,则不再被看作是来访游客,而视同为该地的居民;如果一个人在某地停留虽然不足12个月,但其决定将该地作为自己的定居地而不复离去者;如果一个人在某地的连续停留时间虽然不足12个月,但打算在12个月之内返回该地定居者。(3)获取报酬报酬:指工资、薪金之类的收入,但不包括获自于到访地区的旅行津贴或者少量的补足费。界定游客的再一标准是,其旅行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事从到访地区获取报酬的活动,或者不是为了作为追求报酬者的随从人员而外出。打工人员、为演出而来的艺术家、履行咨询服务任务的人员、演讲与授课人员、来访的职业运动员。5.我国对来华入境旅游者的界定国家旅游局将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统称为游客(Overseavisitors),(海外游客)。包括两种人:外国人、港澳台同胞;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主要目的不是获取报酬;分为入境游客和入境一日游游客;入境游客必须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对不属于游客的情况作了详细规定。3.1.2国内旅游者的定义1.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分为Domestictourists&Domesticexcursionists;其他方面都类似于国际旅游者的规定;2.各国间对国内旅游者界定的分歧主要是依据时间标准还是距离标准1)距离标准:北美国家多采用。例如:加拿大规定外出旅行80公里(有的省规定40公里)以外算作旅游者;美国规定外出80公里(单程)以外算作旅游者。不考虑是否过夜。优点:通常超过一定距离后就离开了其日常居住的社区(城市),且距离与时间往往是成正比的。符合旅游“异地性”的特征。缺陷:行政边界居民容易被遗漏。2)时间标准:欧洲国家多采用。例如英国,在异地过夜至少一次;法国,出于特定目的外出旅行大于24小时小于4个月的人。优点:在外过夜的旅游者通常旅行距离较远,离开了其日常居住的地区;缺陷:将当日往返的一日游游客排除在外。3.我国对国内旅游者的规定(1)分为国内过夜游客和国内一日游游客国内过夜游客:在其他地方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不超过12个月;国内一日游游客:离开常驻地10公里以外,时间超过6小时又不足24小时,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2)规定了7种不属于国内游客的人。3.1.3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1.支付能力(1)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income):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2)可随意支配收入(discretionaryincome):个人或家庭的总收入扣除全部纳税、社会保障性消费(养老金、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以及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消费部分(衣、食、住、行)后余下的部分。个人(家庭)收入分配图个人收入纳税可支配收入日常必须支出可随意支配收入耐用品消费储蓄娱乐汽车音响张家界七日游储蓄社会保障消费打球恩格尔系数:用于日常必需品的开支占全部家庭总开支的比例。临界点:经验表明,家庭收入达到一个特定数值后,其外出旅游的可能性会大幅度提高,且超过这一值后,每增加一定比例的收入,旅游消费会以更大比例增加。该值即为临界点。两个相关概念: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800-1000之间时,居民普遍产生旅游动机;在$4000-10000之间时,普遍产生出国旅游动机;达到$10000以上时,产生州际旅游动机。参考:我国2012年人均GDP为6094美元,个别城市超过10000美元(天津为15069美元、北京为13967美元、上海为13565美元)。收入水平与旅游需求间关系收入水平决定着个人或家庭能否外出旅游收入水平决定了个人或家庭外出旅游的消费水平:国际旅游V.S.国内旅游;收入弹性(英国研究:1.5;WTO:1.88)收入水平影响者旅游消费结构“旅游消费中的恩格尔系数”:交通费用占全部旅游支出的比重。2.闲暇时间人一生的时间工作时间非工作时间法定就业工作时间附加工作时间满足生理需要闲暇时间社会活动时间每日余暇每周余暇公共假日带薪假期闲暇时间的分布1.每日余暇:对旅游活动没有意义2.每周余暇:双休日。可用于短途旅游,短期度假。3.公共假日:我国从1999年国庆开始实行劳动节、国庆和春节七天长假制度,“黄金周”。2008年1月1日《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施行了新的假期制度。4.带薪假期: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我国的《劳动法》中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假制度,劳动者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休假”。2008年1月1日施行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明确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3.其他影响因素(1)社会方面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社会政治状况(外交政策(思考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历程)、政局稳定等);(2)个人方面因素:收入、家庭成员教育背景、家庭成员职业、带薪假期、年龄、家庭生命周期、性别、身体状况等。这些因素有些是相互联系、相互决定的,如教育背景与收入,年龄与身体状况。起主要作用的有两个,身体状况和家庭拖累情况。3.1.4旅游者的类型消遣型旅游者事务型旅游者个人和家庭事务型旅游者主要活动观光、度假、探险、体育、娱乐会议、商务洽谈、市场调查、促销、展览探亲访友、修学、参加婚礼、葬礼、宗教朝拜出游频率低高较低季节性很强很小较小时间选择自由度较大很小较小地点选择自由度很大很小较小停留时间较长不确定较长价格敏感度高低高服务要求低高较低1.按旅游的目的划分旅游者类型:观光者和度假者分类依据:旅游的本质是追求“新奇感”和“变化”。“新奇感”原则上是指人们第一次看到或体验到它的那种新奇。而“变化”并不一定意味着完全的新奇(如从日常工作环境转换到常去度假的海滩)。观光者和度假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观光者主要需求新奇,而度假者则侧重寻求变化,不管这种变化是否带来新奇感。观光旅行通常是不重复的,而度假旅行则趋向重复。观光者的旅游过程是多目的地的,趋向于在一次旅程中造访多个地方。而度假者的旅行以单一目的地为特征,前往度假地,又从那里返回。从旅行模式的区别来看,观光者更强调位置移动而较少强调停留,度假者则恰相反。即观光者更接近狭义的“旅行者”成分,而对于度假者,“访问者”成分占主导地位。从两者所看重的吸引物来看,观光者希望造访一国或一地与其他地方相异的独有特色,而度假者更容易被设施和宜人的条件(舒适的住宿、可口的餐饮、海滩阳光、山地的新鲜空气、运动和娱乐机会)吸引。从出行距离看,度假者与观光者相比,通常前往的目的地距离较近。(观光)旅游者类型:四种旅游者角色假设前提:新奇感和陌生感是旅游体验的重要元素,但人基本上是被其本土文化所塑造的,并被其习惯的行为模式所束缚。因此,大部分人都不十分愿意置身于完全陌生的环境当中,如果完全进入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就会造成不愉快,甚至不安全的体验。大多数旅游者需要身边存在一些熟悉的东西,且只有以较强的熟悉感为基础才能欣快地体验变化和新奇。从整体来看,旅游体验结合了一定程度的新奇感和一定程度的熟悉感。新奇感和熟悉感的各种可能组合构成一个连续谱。团队大众旅游者(theorganizedmasstourist):最缺乏冒险性的一类旅游者,在旅程中,自始至终躲在”旅游罩(touristbubble)“中。他们购买包价旅游产品,行程安排是事先安排好的,每一次停留都做了充分准备,旅游者几乎不用自己做决策。个人大众旅游者(theindividualmasstourist):与前者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行程不完全是事先计划好的,旅游者对他们的时间安排和行程有相当大的自主控制权,不用受旅游团队的束缚。他们的游览不会过多的偏离团队旅游者的路线。他们也大部分时间在”旅游罩“中获取旅游经历,只是偶尔出去探险。熟悉性在此仍占主导地位,但新奇体验要强于前者。探索者(theexplorer):这类旅游者自己安排行程,他们试图尽可能远离人们走的太多的线路,但他们仍然需找舒适的住宿和可能的交通方式。他们试图与当地人交往,学说当地语言。他们敢于更远的离开”旅游罩“,但仍然小心翼翼,确保遇到危险时能够回到”旅游罩“。漂泊者(thedrifter):这类旅游者富于冒险精神,最敢于远离常规路线,放弃他们本国的生活习惯。他们基本上不使用任何常规的旅游设施,并认为普通旅游者的经历只是”赝品“。他们自己规划行程,与当地人一起生活,并常常通过打零工来维持旅行生活。漂泊者没有固定的日程和时间表,也没有明确的旅行目的。他们几乎完全沉浸在东道主的文化中。2.按旅游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划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家庭构成:家庭生命周期3.按旅游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划分保守型近自我中心型中间型多中心型近多中心型普劳格的旅游者个性心理模式课后思考题:一个旅游景区企业想要了解来访游客的各种特征,以便提高旅游产品吸引力、提升游
本文标题: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