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生物教案1 赤壁市傅水清
1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1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学目标:说出动物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重点和难点: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课前准备: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教学设计:动物的多样性1、动物种类的多样性2、动物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一、常见的水中动物——鱼1、游泳:(1)体型呈梭形、鳞片;(2)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3)鳍:鳍是运动器官,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2、呼吸:(1)鳃是呼吸器官。(2)鳃的结构。鱼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小结与练习22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学目标:说出动物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教学过程:一、其他水生动物1、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等。它们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2、软体动物:乌贼、章鱼、扇贝、河蚌等。它们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3、甲壳动物:如虾类、蟹类。它们体表有甲。4、其他:如海豚、鲸、海豹、龟、鳖等。二、水域环境的保护认同保护水域环境的重要性烟波浩渺的海洋,奔流不息的江河,涓涓流淌的小溪,原本都是水生动物的乐园。然而,人类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正在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大量水生动物死亡,甚至灭绝。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三、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四、课堂小结:1.你了解了吗?常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2.你明白了吗?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和结构特点。3.你认同了吗?水域环境的污染影响水生动物的生活。33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学目标:用比较分析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重点难点: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特点;教学过程:1列举陆地生活的动物都有哪些,并回忆他们是如何生活和运动的。2举例并说出所举例动物的生活方式和运动方式。3陆地生活的动物:地表生活的动物地下穴居的动物水陆两栖的动物能在空中飞行但需要在陆地上栖息活动的动物4陆地环境与水环境相比有哪些不同点吗?陆地环境比较干燥,湿度较小;陆地环境的昼夜温差比较大;缺少水中的浮力;陆地环境中有气态的氧;陆地环境复杂多变……5陆地动物有哪些结构特点与这样的环境相适应呢?分小组观察讨论。陆地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例如,爬行动物体表一般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等;陆地的动物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的运动器官,适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缘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于觅食和御敌;陆地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陆地动物还普遍具备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6学生练习44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①教学目标: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主要特征;重点难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活动的设计及实施教学过程1鸟类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为什么呢?鸟类有翅膀,是飞翔器官。如果给人安上两个翅膀,人能象鸟类一样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吗?2鸟的体形是怎样的?你们能联想到些什么呢?鸟的体形呈流线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3鸟类的体表被覆着什么?有何意义?被覆羽毛有保温的有与飞行有关的。如果没有羽毛,鸟类会飞不起来的。4将鸟的翅膀展开,你能识别出与飞行有关的羽毛吗?它们在结构上和排列上有何特点?羽片平整、羽轴很明显的正羽是与飞行有关的羽毛,它们在排列在翅和尾部上,是彼此重叠的,展开时呈扇形,这样就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5鸟的外部形态是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的。6学生练习55第四节空中飞行的动物②教学目标: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主要特征;重点难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活动的设计及实施教学过程鸟类的内部结构如何呢?请大家根据家鸽的内部结构彩图来进行探究。1鸟类在空中飞行是剧烈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你们说能量从哪来?从食物中来。2鸟类在食量和消化方面有哪些特点?鸟类的食量很大,消化能力很强;粪便不贮存,减轻了体重,利于飞行。3阅读表格:从鸟与人的心脏及心搏次数的比较中,你看出了什么?鸟类的心脏肌肉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4鸟类在空中飞行时需要的氧气量很大,大约是静止时的20多倍,那么它的呼吸系统有怎样的特点才能满足这么多氧气的需求量呢?(观察鸟体内的气囊分布示意图)有肺和气囊;气囊与肺相通,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5鸟类有哪些适于空中飞行生活的特点?身体的表面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发达的胸肌,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6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莱特兄弟就是从鸟类的这些特点中得到启示,为我们人类实现飞向蓝天的梦想,经过不懈的努力,才有了飞机的问世。6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6第一节动物的运动①教学目标: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重点难点:理解肌肉、关节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教学设计知识讲授:1引言——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人的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运动需要多个系统配合完成――运动有利于动物适应环境2了解了许多动物的运动方式,但动物是怎样完成这些动作的?(板书,第一节动物的运动)看到胳膊弯过来了,就能断定谁参与了?骨肌肉3人体的运动系统就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板书,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探究活动:关节的结构和功能4学生练习77第一节动物的运动②教学目标: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重点难点:理解肌肉、关节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教学设计1人身上有很多关节。关节比较灵活,使骨的运动速度能加快。那动物呢?尤其是哺乳动物是不是也这样?骨骼肌是如何带动关节运动的呢?骨骼肌在骨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骨、关节和肌肉是怎样协调配合的呢?2是谁让它们配合得如此默契?当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时,骨骼肌的活动将会受到影响,如运动失调和瘫痪等。可见,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板书,三、运动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当你做剧烈运动时,你的身体往往会伴有哪些变化?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出汗等3对动物来说,运动能力的强弱意味着什么呢?对动物来讲,它们的肌肉越发达,跑得越快,得到食物或避开敌人的机会就越多,这样的动物就会更适应于环境。(板书,四、动物运动的重要意义)4概括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的。肌肉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产生运动5学生练习88第二节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①教学目标: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重点难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教学过程:1请问哪些同学饲养过小动物?都饲养过哪些动物?饲养过狗、猫、乌龟、兔子、蚕、金鱼、蜥蜴、鸡、鸽子等。2你所饲养的动物都有哪些行为?把你饲养动物的经历与同学老师分享好吗?小动物要吃东西、要睡觉,这些用你教吗?这些行为不用教,是生来就有的,我们把这样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所以动物还具有学习行为。比如:小猫吃奶、鹦鹉学舌、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大雁南飞等,这些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哪些是生来就有的,哪些是后天获得的?小猫吃奶、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大雁南飞是生来就有的,而鹦鹉学舌是后天获得的。大雁南飞是后天获得的。有些动物的行为,如鸟类的迁徙和鱼类的洄游,都是本能和学习结合的结果,不能绝对化。为什么蚕生来会吐丝,而小猫却不会?先天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跟遗传有关。3小结练习99第二节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②教学目标: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重点难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教学过程:1你认为先天性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书中的资料3给你怎样的启示?资料3中的行为不是学来的,而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且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有利于动物生存繁衍。先天性行为有局限性,不能够适应环境的改变。2不同动物学习行为相同吗?这说明什么?不同动物学习行为不同。越高等的动物学习能力越强,学习形成的时间就越短。3动物的学习能力有遗传因素作用吗?有。4学习行为对动物有何意义?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的繁衍意义重大。5人类的学习行为复杂、多样,这使人类更好的适应环境,并改变环境。作为中学生我们应抓住大好时光发愤学习概括小结:人类是动物界进化等级最高的类群,人类的学习行为也是动物界中最为复杂多样的。同时,从某种意义说,人类的生存质量也更多地依赖学习行为。人类有复杂的语言文字,有着其他任何动物都没有的、依靠第二信号系统的学习行为。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人类大脑的发育,人类语言的发展和通过语言文字等信息符号的学习是有关键时期的1010第三节社会行为①教学目标: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明确社会行为的特征;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重点难点:动物的社会行为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教学过程:1动物中有哪些是群体生活的?你们还知道别的群体生活的动物吗?还有狒狒、蜜蜂、蚂蚁等。。2群体生活的动物与独居的动物相比有哪些特征呢?蜜蜂是群体生活的动物有一只蜂王,专门负责产卵,还有少数雄蜂专门与蜂王交配,而工蜂占大多数,它们负责采蜜、侦察、守卫、清理蜂巢和饲喂小蜂等工作,非常辛苦,可见它们是有明确分工的。狒狒群是一个大家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不同,排成等级次序,形成“等级社会”。作为首领的雄狒狒负责指挥整个群体的行为,其它成员都要听它的。小结:只要是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3蚂蚁也是我们熟悉的动物,你们能区别出它们是蚂蚁家族的哪类成员吗?腹部膨胀自己不能动像大肉虫似的是雌蚁。还有雄蚁、工蚁和兵蚁。为什么雌蚁的腹部那么大?里面应该有很多卵,这样就可以生出许多小蚂蚁,使种族可以延续。4学生练习11教师:展示狒狒群体生活图片,狒狒群中的首领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它会成为首领?学生:身体最强壮。教师:那它有哪些特权?学生:它可以优先享有配偶、优先享有食物和巢所,并负责指挥整个群体。教师:为什么许多动物都要群体生活呢?学生:因为它们的单个力量不足以使自己和其它动物抗争,容易被伤害,所以只好借助于群体的力量。还有的动物如猴子,可联合起来以防不测。教师:社会行为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食物、敌害以及生存条件等的适应。教师:(展示两只蚂蚁共同搬运食物的图片)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那么动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学生: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都可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教师:人类了解了动物的一些特征以后,有什么用呢?请阅读书P41。学生:人们利用昆虫间的气味通讯,如性引诱剂,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教师:可见了解动物的行为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师:信息交流对于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非常重要。下面,我们来探究动物间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请同学们阅读书P39—41,参考其中的探究活动,小组合作找到本组感兴趣的动物,提出问题,探究动物间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流的。希望同学们走进大自然去认真的研究。两周后我们把写好的探究报告带来进行交流和评比。学生:(课后完成探究活动)第二课时:学生:学生代表汇报本组的探究报告,同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同学可提出问题,最后进行评比。教学反思:本节内容学生感兴趣,应引导学生多讨论。在设计探究计划和实施探究活动时,给学生创设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活动,个性化的设计,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能力非常重要。及时总结,教学效果很好。12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
本文标题:八年级生物教案1 赤壁市傅水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74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