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土地肥沃,人口密集,物产丰富,一直以来都是北方及西域少数民族觊觎的对象。中国两千年历史中,有三次持续时间较长、大规模的异族入侵时代:1、五胡乱华时期2、金元入侵时期3、满清入侵时期一方面,这些少数民族文化低,思想落后,对中原文化、礼仪充满了向往之情;另一方面,这些在大漠严寒中生存下来的民族有着比中原人更激情的血性,信奉“弱肉强食”的真理,又对汉人的懦弱充满鄙视。这种双重心理非常微妙。但凡是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结局只有两个:一、拒绝融入汉文化,最终被赶出二、积极融入汉文化,继而被同化,丧失了民族特性,很快腐败、堕落两种结局,可谓“殊途同归”,都是汉文化占据主导力量,最终战胜了异族。五胡时的匈奴、羯、氐族由于拒绝融入汉文明,加上凶残嗜杀,最终灭绝于汉人以及其他民族的屠杀之中。而另外一个民族——鲜卑,从北魏孝文帝始开始了大规模汉化,迁都洛阳,第一,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穿汉族服装;第二,禁止用鲜卑语,改说汉话;第三,改鲜卑复姓为汉姓,孝文帝把自己皇族拓跋姓改为元姓,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鲜卑贵族同汉家世族通婚。第四,在鲜卑中建立门阀制度,把汉族地主的门阀制度推广到鲜卑族当中去。第五,改鲜卑官制、法律、礼仪、典章为汉制,革除鲜卑旧制。汉化对异族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以鲜卑族举例说明:一方面,汉化使北魏中下层人民生活更好,自耕农民增加,农业、手工业都得到发展,国家整体繁荣;另一方面,汉化使得少数民族上层开始腐化堕落,学习汉人的享受乐趣,如高阳王元雍富兼山海,学习西晋的石崇、王恺,其住宅、园囿像皇宫一样豪华,僮仆多达六千,妓女五百,一餐费数万钱。这种双重影响导致的结果是:异族政权一旦汉化,就会经济繁荣、国力增强,但难以保持长期延续,由于自身腐败堕落,转而很快就灭亡。北魏很快就分裂,继而鲜卑族人消泯。当时间到了宋朝时,情况也是如此。北方契丹人建立的辽国,自“澶渊之盟”后,开始大力汉化。辽圣宗改革法度,大力任用汉人士大夫,消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发展,辽圣宗本人的汉文化程度也非常高,尤其崇拜诗人白居易。这一时期,也是辽国国力发展鼎盛时期,声明远播中亚,乃至于西方以“契丹”称中国。然而汉化后的辽国短短十几年时间后很快就走向腐败堕落。异族的心理其实很微妙:一旦汉化,富裕起来,就产生“爆发富”心理,由刚开似的鼎盛变成大肆挥霍、享乐主义,很快就坍塌。之后的辽道宗在位长达47年之久,他在位期间,辽国政治更加腐败。辽道宗重用耶律重元等奸佞,自己不理朝政,结果导致“重元叛乱”。此外他还笃信佛教,在位期间曾大修佛寺佛塔,社会风气日趋消极。契丹这个剽悍勇猛、好战凶狠的民族,在全盘汉化达到繁荣时,内部腐化堕落,几十年后被更凶狠的女真人攻灭,取而代之的是金国。金国的主体民族是女真,所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个民族最初同样有着血气方刚,把以汉族为主体的宋朝一直赶到了长江以南,占领了北方广大地区。稳固政权、夺取土地后的金国同样实行汉化政策,有“小尧舜”之称的金世宗完颜雍大力提倡儒学,讲究忠孝,封孔子的后人为衍圣公,还让金人放弃游牧改为农耕。金世宗执政时期是金国最强盛时期。但很快,金国重蹈辽国覆辙。在国力鼎盛后,汉化的金人开始迅速走向腐败,堕落。女真人在更加野蛮暴力的蒙古人面前不堪一击,如昙花一现般灭亡了。之后的蒙古人似乎对中原文化并不感兴趣,他们不效仿鲜卑族、契丹族、女真族的汉化政策,而是采取与汉文化截然对立的态度。然而,统治中国的元朝政府由于不能产生国民的认同感,拒绝接纳汉文化,不到一百年,就很快被底层人民推翻,被汉人赶回到漠北去了。纵观千年以来的少数民族,有匈奴、羯、氐、蒙古族拒绝融入汉文化,最终都被武力消灭的例子;有鲜卑、契丹、女真族积极融入汉文化,很快被同化后走向腐化堕落的例子。这些少数民族在中原的这个大染缸里的结局都是一样:殊途同归,走向毁灭。反思我们汉文化:能够如此消泯异族,这究竟是幸事,还是一种不幸?之后的满清入主中原,满人统治者吸取了前朝历代少数民族的教训。皇太极、顺治、康熙等一些初期统治者深谙汉文化的威力,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同样只有两个:1、要么像蒙古人那样拒绝汉化,这很难稳固政权2、要么像鲜卑族那样大力全盘汉化,而结果是很快导致贵族阶层的堕落腐化满清统治者比以往的少数民族有更清醒的头脑,一方面保持自己民族特色,以满语为官方语,八旗掌握军权,满族人掌控朝政;另一方面在文化、科举上大力弘扬汉文化,尊重士人,崇尚理学。一硬一软,这可以说是吸取了前朝教训,比契丹、女真、鲜卑更有头脑,得以维持三百年的原因。但是,入主中原后的异族都有同样一个毛病:暴发富心理。满人与之前的鲜卑、契丹、女真一样,这些少数民族长年在严寒风雨中征战,一旦进入中原的温柔乡,很快被同化、陷入享乐思想中。最明显的标志便是满语的逐渐消失,皇帝为挽救而做出的努力,把它定为官方语言,但是满族的民族特质依然像多米诺骨牌般崩塌。几代人之后,满人不懂满语者占大多数,官方语言也早已被认同为汉语,国家政策如一纸空文。昔日如契丹女真一样剽悍的满族人,八旗军,因为世袭,因为不用操心国事与生存,开始思虑如何享受,所以才有现在北京的一些小玩意的精巧,如何养花、如何遛鸟。仅仅两代帝王,到康熙(我本人欣赏康熙的个人魅力)时,满族的八旗军就开始腐化堕落。这些八旗子弟俸禄优厚,无衣食住行之忧,享有特权,好吃懒做,丧失了战斗力,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主要是依赖汉将赵良栋、王进室、蔡毓荣、董卫国等,到康熙末年时,官场腐败,军队士气更加下降。雍正即位后大力整顿,重新恢复了八旗军作战,吏治有所清廉。但时间短暂,到乾隆时政治军事又开始腐败下去。乾隆平定准部、回疆、金川,虽然还是八旗、绿营并用,但是战斗力仍以绿营为主。再到后期,连汉人军队也堕落,将领熏染官习,兵卒骄顽疲弱,到了嘉庆之后,清朝只能依靠地方上的乡勇团练力量,太平天国席卷半个中国,八旗军不堪一击,依靠的只能是曾国藩的湘军。所以,从五胡乱华开始,到辽金元,再到满洲人,历代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无一结局不是:暴发富式的心理,在汉化后很快腐化堕落,然后是无一例外的同化、消泯民族特性,最终淹没在中国这个大染缸里。想起《走向共和》里的一句话:管他什么族什么国的人,到了咱中国这个酱缸里,全都给酱没了……
本文标题:元朝入主中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7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