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临床特点分析
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临床特点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93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发生率最高61.3%,心房纤颤33.3%,其次是房性早搏11.8%其他22.6%。结论治疗心衰伴心律失常纠正心功能不全是治疗的关键,而不急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应根据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程度和个体差异,选择性地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关键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发心律失常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收集2004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93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各种相应地治疗措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93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26例,年龄32-81岁,平均63.6岁。基础心血管病为冠心病31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5例,高血压心脏病18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4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临床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71例,胸闷33例,心悸54例,黑蒙或晕厥11例。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经过胸片X线、心电图、M型或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参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分级符合Ⅱ~Ⅳ级病例为心力衰竭。所有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病人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控制感染,降低高血压,缓解心绞痛,调整血糖,平衡血电解质。酌情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正性肌力药物等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纠正心衰。根据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程度和个体差异,选择性地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所有患者门诊随访3月-2年。2结果2.1心律失常类型在所有心衰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病人中,其中室性早搏57例(61.3%)、心房颤动31例(33.3%)、房性早搏11例(11.8%)、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7例(7.5%)、房性心动过速4例(4.3%)、I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3.2%)、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3.2%)、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1%)、窦性心动过缓2例(2.2%)、预激综合征1例(1.1%)。2.2预后经治疗,心功能Ⅱ级67例,心功能Ⅲ级7例,心功能Ⅳ级16例,死亡3例,其心律失常为房早6例,室早3例,房颤1例,室速消失,随着心力衰竭好转,多数心律失常得到控制和减少,总有效73例,总有效率78.5%,主要死亡原因为严重心力衰竭。随访3-6个月后,有室性心动过速或快速心室率伴心房颤动的患者3例发生猝死,其中1例冠心病,1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例扩张型心肌病。猝死患者均合并心律失常发生。3讨论心力衰竭易合并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往往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其发生因素多而复杂,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1)心肌缺血。心室肌缺血区内外存在着局部电位差,容易引起折返激动,所以遍认为心肌缺血是发生VA的病理基础。(2)心室重构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使室壁张力增加,导致心室反应性肥大和扩大,心肌细胞外基质-胶原网的组成均有变化;(3)神经内分泌机制激活。心衰时心输出量下降,代偿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血管紧张素产生增加,促进成纤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介导心室重构。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可诱发心律失常,将使心功能状态恶化。(4)机械-电反馈即心室的机械性扩张所引起的心肌电生理变化,心衰时左室容量与压力增加,室壁张力增加,是心衰伴VA的血流动力学基础,它能明显影响心肌的电生理特性,诱发心律失常;(5)电解质紊乱。长期应用利尿剂,尤其是袢利尿剂,低钾的发生率较高,胃肠道淤血、食欲差也是电解质失衡的原因,低钾可触发心律失常和猝死[2,3]。低血钾增加心肌缺血期间室颤的危险性,使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率增加[4]。本组室性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为多见,检出率仅为61.3%,房性心律失常尤以房颤多见,占33.3%。其基础心脏病仍以风心病占首位,风心病心房颤动检出率达51.6%(16/31)。风心病房颤与心衰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房颤可加重心衰,而心衰可诱发房颤。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改善预后[5]。在心泵机能紊乱的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引起的症状程度之间差异很大。当心律失常发生于电生理不稳定,缺血,泵衰竭时,应先妥善处理缺血和心力衰竭。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以防止致死性心律失常从理论上讲是合理的,但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负性肌力作用及致心律失常的负作用,使CHF病人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两个潜在的不良作用,即使心室的泵功能恶化和使室性心律失常加重[6]。因此,应用正性肌力药物最好不增加心率,洋地黄类、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均可选用,临床上应根据CHF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程度和个体差异,选择性地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CHF伴无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不宜经验性地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尤其对一些年青无其它合并症的患者[7]。但在合并复杂心律失常时(如室并行、短阵室速、多源多形室早、尖端扭转型室速等),应在积极治疗CHF的同时,严密监护下给予电复律或选择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小心慎用,以避免发生药物中毒。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Ⅲ类药胺碘酮用于CHF并发顽固性心律失常患者安全度好,它不仅能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而且能降低总病死率。本实验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或心肌梗塞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时,用胺碘酮效果良好,不仅抗心律失常,且有扩冠,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同时,用ACEI抑制神经内分泌的激活,从而改善病人愈后。参考文献[1]蔡军,江洪.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及有关药物治疗[J].中国心脏起博与心电生理杂志,2002,16(5):384.[2]吕红.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与临床[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8,25(2):91.[3]瞿龙.心力衰竭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l,22(1):47-48.[4]OladapoO0.FalaseAO.Congestiveheartfailureandventriculararrhyth-miasinrelationtoserummagnesium.AfrJMedMedSci,2000:29(3-4):265-268.[5]戴闺柱.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现代概念[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1):75-77.[6]林传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血管内科高级研修班讲义.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心血管病学会,1995.6.P7[7]马建群,王临海,张子彬,等.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P381~386.
本文标题: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临床特点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80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