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语文3-4导学案
知识链接: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二、说明文的常识:1、说明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2、说明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东西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等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5、说明语言:准确、简明(科学小品文:生动、形象)、周密6、说明文的结构: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2.递进式(事理性说明文大多使用)三、说明文的分类: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四、常见9种说明方法:1、举例子: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只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作用:把比较复杂的事物说得具体明白。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作用:有条理地说清楚事物或事理。3、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作用:把事物说得精确直观。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作用:把抽象或陌生的事物或事理变得具体易理解。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作用:准确简练概括地说明事物。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作用: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作用:把事物说得精确直观。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这个定义,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作诠释,不能颠倒,说成“银白色的金属是铀”。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作用: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五,辨析说明文语言特点:平实、准确或生动、准确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字形、字音。2.细读课文,了解作者说明沙漠里光怪陆离现象的方法。3.了解文章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即从现象谈起,最后对现象给以科学解释)。学习重点:1、了解文章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学习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可读性强的特点。自主预习案1、填空。竺可桢(1890—197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作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2、给加点的字注音。戳穿()玄奘()蜃楼()戈壁()酷热()蔚蓝()万顷()3、词语解释光怪陆离:单枪匹马:【我的疑问】合作探究案1.本文描述并解释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从文中找出,从那些词语上可以看出可怕的)2.思考:第4、5段是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具体原因是什么?3.那么文章的2、3两节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先明确具体内容,然后再看作用,思考一下:写作手法的运用。)4.课文先说沙漠中的奇怪现象然后解释具体的原因,这种顺序是什么说明顺序?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5.思考: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括号中和词语,说说加点的词语用得好的理由。(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沙漠是这样的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看不见)一只走兽(野兽)。[2]、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也)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所以)就十分困苦了。[3]、这一魔鬼的幻术(魔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揭露)。拓展训练案1.课内问题探讨①名词解释(结合课本的语言)海市蜃楼:鸣沙:②课文为何不一开始就介绍沙漠里的两个奇怪现象,引用古代典籍里的亲身倒过沙漠的人的故事有何作用?③“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的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为什么?⑤从本文发表至今四十多年来,人类对沙漠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你从报纸杂志或网络上还了解到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能不能用科学道理对这些奇怪现象作一些说明?2.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一)向沙漠进军沙漠地区空气干zào____________(躁燥噪),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三千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一千五百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两千五百小时。日光可以用来发电、取热、煮水、做饭。沙漠湖水含盐,日光使水蒸发,可以取得蒸liú____________(溜馏镏)水和盐。日光变为热能和电能最良好的工具是半导体,估计将来有可能在沙漠里用便宜的半导体做屋顶,人住在里边冬天不冷,夏天不热。①据拼音选字填空。②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这一小节所讲内容为____(A.沙漠的危害B.沙漠的改造C.沙漠的利用)④给这段文字分层,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⑤第②句话所用的说明方法为____________。A.下定义、列数字B.分类别、列数字C.作比较、列数字D.摹状貌、列数字⑥沙漠地区利用日光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⑦最后一句中如将加点词“估计”去掉,表达效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⑧沙漠地区可以利用日光取得的资源有哪些?教学反思: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字形,字音。2、阅读课文,找出关键词语句子,了解这些词句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3、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证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自主预习案1、填空。伽利略,()国伟大()学家和()学家。他是革命的先驱,后人尊称其为“近代科学之父”。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啁啾..()喈.()人迹罕.至()惊诧.()铰.链()一幢.()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yì()断jing()然不同yì()日zhì()息chán()释mí()补宽yòu()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欲夸夸其谈....;相反,学识丰富倒使人在判断某些新事物时,变得甚为优柔寡断....。夸夸其谈:优柔寡断:【我的疑问】合作探究案阅读课文2,3段,完成5-8题。5、给加点的字注音。啁啾喈喈犊宥6、体会关联词的作用。我还可以试举另外许多例子,来阐释大自然在生成其事物中的丰富性,其方式在感觉与经验尚未向我们启示之时,都是我们无法设想的,即便经验有时仍不足以弥补我们的无能。7、第一节和第二节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共同说明一个什么道理?8、选择下列观点中的一个,运用课文中的例子加以阐释和说明。(1)苏格拉底说:只有知道自己不聪明的人才是聪明的。(2)也许我是错的,也许你是对的。但是我们很可能都是错的。(3)为学会避免犯错误,我们必须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因此,掩盖错误是最大的理智的罪恶。(4)我们必须了解,自我批评是最好的批评;但是别人的批语是必需的。它几乎和自我批评一样有益。创新实践声音是怎么发生的?这个问题,似乎早已不再是我们要探究的了,可是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觉?请用简洁的话写出。(60字以内)拓展训练案阅读下列语段,完成4-8题。①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的大树,一颗鱼卵能变成千斤的大鱼。它们的体积增大了千万倍,需要很多的有机物质来a。一切生物,只要活着就要消耗能量。一个成年人,即使一点工作也不做,一天也要消耗1400大卡的能量。这些有机物质从哪里来?能量从哪里来?②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例如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等,它们既能构成躯体,又能在呼吸时被氧化而放出能量。水和矿物质盐类,虽然也是生物体所b的,而且也参与躯体的组成,但是它们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③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④一种叫自养。绿色植物都属于一类。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⑤另一种叫异养。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它们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3、选择恰当的词填入下列各题的括号中(只填序号)。(1)文中a处应填入的词是()A、构成B、组成C、合成D、组合(2)文中b处应填入的词是()A、必须B、需要C、必需D必要5、文中应填入的句子是()A、原来,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B、一切活的生物都离不开食物。C、很多生物都离不开食物。D、绝大多数活的生物都需要食物。6、概括①②自然段的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文的说明对象是()A食物就是一种物质B生物和食物的关系C食物和食物的来源D食物的重要性8、下列词语按词义范围从大到小排列,它们的顺序应该是()(1)碳水化合物②食物③糖④物质A④①②③B、②④①③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教学反思:第13课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2.学习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3.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2.学习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学法指导初读文章,读准字音、停顿,能够理解文章大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再读文章抓住说明顺序,理清结构。积极思考,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第一课时活板一、预习导学1.给加点的字注音。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持就火炀()之更()互燔()土讫()贮()拂()2.查资料了解本文的作者。3.解释加点的词语。(1)又为活板()(2)唐人尚未盛为()之(3)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4)火烧令坚()(5)若()止()印三二本(6)更互()用之(7)用讫()(8)其印为()予群从所得4.认真阅读课文,你能画出简要的工作流程图吗?刻字→→→拆板5.关于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大胆提出来。二、课堂助学:1.整体感知。(1)朗读,注意断句和特殊字的读音。(2)疏通全文。(提醒学生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将注释中的重要词语划出。)2.合作探究。(1)本文课题是“活板”,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活版,而是从雕版印刷写起的?(2)根据第2段说明内容画出简要工作流程图。刻字→→→拆板(3)说说第2段在具体的介绍活板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按这样的顺序说明有什么好处?(4)活板最大的特点在于“活”字,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3.本文语言准确、朴实、简洁,请加以体会。例:“胶泥刻字,薄如前唇……火烧令坚”寥寥数语,就非常清晰地说明了活字的材料、形状和加工方法。4.质疑解疑。三、课堂巩固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板印(2)盛为之____(3)已后______(4)火烧令坚(5)持就火炀之(6)则字平如砥(7)更互用之(8)瞬息可就(9)奇字(10)素无备(11)燔(12)讫(13)拂2.翻译下列句子。(1)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2)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3)
本文标题:八年级语文3-4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83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