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免疫分子讲者叶志勤451688847@qq.com定义是参与介导免疫细胞的抗原识别和清除以及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和信息传递的重要物质基础,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抗体、补体、细胞因子、MHC分子、抗原受体、黏附因子等。免疫球蛋白讲者叶志勤451688847@qq.comNobelprizeforantibodyresearch定义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分泌型:存在于体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膜型: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BCR)。抗体抗体(antibodies,Ab)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发挥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体是否等于免疫球蛋白?Ig的结构8重链H链的分子量约为50~75KD,由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根据H链恒定区氨基酸序列及抗原性不同,H链可分为γ、α、μ、δ和ε五类,相应的Ig分别被命名为IgG、IgA、IgM、IgD和IgE。轻链L链的分子量约为25KD,由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根据L链恒定区氨基酸序列及抗原性不同可分为κ型和λ型。正常人κ:λ≈2:1可变区(V区)重链和轻链近N端约110个氨基酸序列的变化很大,其组成和排列有较大差异,并决定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恒定区(C区)恒定区C端,在同一种属中其氨基酸的组成或排列比较恒定。不同类Ig其CH的长度不一,CH1,CH2,CH3,CH4IgC区生物学效应:激活补体,穿越胎盘和黏膜屏障,结合细胞表面Fc受体从而介导调理作用和I型超敏反应.铰链区位于CH1和CH2之间,含30个氨基酸残基,富含脯氨酸,对蛋白酶敏感,不易形成螺旋,伸展自如,利于IgCDR与抗原决定基结合,为补体激活提供条件。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木瓜蛋白酶水解IgG水解部位在重链链间二硫键的近氨基端。水解为2个抗原结合片段(Fab)和1个可结晶片段(Fc)。生物学活性—中和作用结合抗原是抗体V区的基本功能。抗体与细菌抗原或病毒结合后,可中和细菌毒素、阻断病原微生物入侵和保护细胞免受损伤。中和毒素中和病毒激活补体系统调理作用抗体和补体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如:IgG、IgM的Fc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γR、FcμR结合,促巨噬细胞活化,增强其吞噬能力。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指当Ig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细胞、Mφ细胞、单核细胞的FcR结合,促使细胞毒颗粒的释放导致靶细胞的溶解。介导肥大细胞活化作用介导Ⅰ型超敏反应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IgG血清中的主要抗体成分(75-80%);半寿期长(20-23天);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多数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体均属IgG类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发挥自然被动免疫功能;具有活化补体经典途径的能力(IgG3IgG1IgG2);具有调理作用、ADCC作用和结合SPA等;参与Ⅱ型、Ⅲ型超敏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的抗体也属IgGIgM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称为巨球蛋白;个体发育中最先出现的Ig,胚胎晚期即能产生,脐带血IgM增高提示胎内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抗原初次刺激机体时,是体内最先产生的Ig;血清IgM升高说明有近期感染;有强大激活补体能力和调理作用,在机体早期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天然血型抗体是IgM;膜表面IgM是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主要成分,未成熟B细胞只表达mIgM,。IgA分为单体的血清型和二聚体的分泌型IgA;分泌型IgA主要由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产生,存在于唾液、泪液、乳汁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的分泌液中和黏膜表面,是机体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重要因素。初乳中的sIgA可对婴幼儿发挥自然被动免疫作用调理吞噬、中和毒素IgD血清中含量低(1%),其生物学作用尚不清楚mIgD可作为B细胞分化成熟标记,成熟B细胞同时表达mIgM和mIgDIgE是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主要由呼吸道、胃肠道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属嗜细胞抗体,可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表面FcεR结合,介导I型超敏反应。人工制备的抗体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antibody,PcAb)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McAb)基因工程抗体(geneengineeringantibody,GeAb)可用抗体治疗的疾病移植排斥肿瘤自身免疫病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32补体系统讲者叶志勤451688847@qq.com历史1894,Bordet发现绵羊抗霍乱血清能够溶解霍乱弧菌,加热56°C30min阻止其活性;加入新鲜非免疫血清可恢复其活性。Ehrlich在同时独立发现了类似现象,将其命名为补体(Complement)历史霍乱弧菌+抗霍乱弧菌抗体细菌凝聚成团,但细菌不死霍乱弧菌+抗霍乱弧菌抗体+正常新鲜血清细菌裂解(溶菌反应)解释:正常血清中有一种物质,补充了抗体作用的不足,称之为补体补体有协助,补充,加强抗体的免疫作用概念补体: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与免疫相关,不耐热并具有酶活性,能协助抗体发挥溶细胞效应的球蛋白。参与抗微生物防御反应、免疫调节及免疫病理的损伤反应等。补体系统组成1、固有成份:经典途径:C1q、C1r、C1s、C4、C2、C3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途径: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旁路途径:B因子、D因子末端成份:C5、C6、C7、C8、C9补体系统组成2、补体调节蛋白:指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参与调节补体活化和效应的一类蛋白分子。3、补体受体:是表达于细胞表面能与某些补体成分或补体片段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分子。补体系统特点连锁反应性不稳定性来源广泛性非选择针对性补体系统的激活经典途径特异性免疫,感染后期MBL途径非特异性免疫,感染早期替代途径非特异性免疫,感染早期补体生物学作用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例如:抗体仅能使细胞膜发生改变,而不发生破坏,只有加入补体,细菌才被破坏,溶解(如沙门氏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机体抗G-菌的能力常与血清中C3含量有关。C3破坏了,则被大大增高。临床上见到原发性或继发性C3缺乏的个体,易患肺炎,脑膜炎与败血症补体生物学作用2、调理作用补体片段C3b、C4b、iC3b作为调理素,与细菌及其他颗粒物质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如C3b与吞噬细胞表面的CR1结合,介导对微生物的吞噬。补体生物学作用3、参与炎症反应补体片段C3a、C4a、C5a也称过敏毒素,可介导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介质,引发过敏反应及炎症反应。补体生物学作用4、清除免疫复合物补体可抑制IC形成,促进IC的解离及清除。补体生物学作用5、免疫调节作用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它们的功能。补体缺陷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主要相关的缺陷补体成分次要相关的缺陷补体成分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C1INH严重顽固性皮肤损害C1q反复发作性细菌感染C3,I因子C1r,C1q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炎(包括肾炎)C1q,C1r,C4,C2C3,C5反复发作性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C5,C6,C7,C8系统性红斑狼疮CR1MHC分子讲者叶志勤451688847@qq.com概念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是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基因群。概念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histocompatibilityantigen,MHA):在众多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中,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也叫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majorhistocompatibilitysystem,MHS)。概念组织相容性(histocompatibility)指器官或组织移植时供者与受者相互接受的程度;如相容则不互相排斥,不相容就会出现排斥反应等免疫应答效应。诱导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也称为移植抗原。历史1939年,George发现小鼠的与抗肿瘤及移植排斥反应相关的抗原(H-2)。1948年,C.Snell证明了H-2基因复合体,并陆续发现了其他动物的MHC。1958年,法国Dausset发现人的与移植排斥反应相关的抗原——HLA(人类白细胞抗原)。1960~1970年间,Benacerraf发现MHC基因控制机体的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HLA分子的生物学功能1、参与加工和递呈蛋白质抗原2、参与胸腺选择3、调控自然杀伤4、MHC约束性HLA与器官移植HLA抗原本身就是激发机体对移植物产生强烈和快速排斥反应的主要相容性抗原系统。供受体间HLA的相似性越强,器官移植的成活率越高。通常最佳的移植物配对关系顺序为同卵双生同胞兄妹近亲远亲无亲缘者。细胞因子讲者叶志勤451688847@qq.com概念一类主要由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活化后产生和分泌的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不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特点1、理化特点——低分子量多肽或糖蛋白,多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为二聚体。2、产生特点——产生细胞广泛,细胞活化后产生,为自限性分泌。分泌具有多源性。以自分泌、旁分泌形式为主,有时也可内分泌方式作用于远端靶细胞。3、作用特点——需要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功能,具高效性(pmol/L)、多效性、网络性、双重性,无特异性和MHC限制性。生物学活性1、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发育2、介导和调节适应性免疫3、介导和调节固有免疫4、介导和调节炎症反应5、介导病理性免疫损伤
本文标题:免疫分子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03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