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免疫学检验基础理论知识.
胡琳琳抗原: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抗原(antigen、Ag)。抗原物质具有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免疫原性(抗原作用):指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反应原性(抗原反应):指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的特性。完全抗原与半抗原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的物质,多为分子量大于5000的蛋白质。半抗原: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一般为小分子化合物,例如某些激素、药物等。免疫系统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嗜细胞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等抗体:机体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由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Ig)。抗体的基本结构所有种类Ig的单体分子结构都是相似的,即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四条肽链构成的“Y”字形的分子。IgM: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抗原刺激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体。在感染过程中血清IgM水平升高,说明有近期感染,有助于早期诊断。IgG:血清中含量最高,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抗体。感染后出现时间较晚,持续时间较长,是既往感染的标志。IgA: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分泌型IgA是参与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IgE:血清中含量最少,介导1型超敏反应。IgD:血清型IgD作用尚不清楚。定义: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原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是基于抗原决定簇与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和亲和性。这种特性是有抗原、抗体分子空间构型所决定的。特异性空间结构互补,如同钥匙和锁,一一对应。共同抗原:物质表面往往不止一种抗原决定簇,两种不同抗原物质可具有部分相同或类似结构的抗原决定簇。能与彼此相应的抗体出现交叉反应。比例性指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时,生成肉眼可见结合物的量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只有当二者浓度比例适当是,才出现可见反应。钩状效应(倒钩):抗体过量-前带,抗原过量-后带。可逆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复合物后,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解离为游离抗原与抗体的特性称为抗原抗体结合的可逆性。复合物解离因素:1.抗体对相应抗原的亲和力。2.环境因素。PH值,离子强度。反应物自身因素抗原:理化性状,表面抗原决定簇的种类和数目抗体:来源:来源不同动物的免疫血清,等价带宽窄不同。浓度:与相应抗原浓度合适才易出现可见反应。特异性与亲和力:早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低,特异性好;后期获得的往往亲和力高。诊断试剂尽可能选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抗体。才能提高试验的可靠性。反应环境条件电解质反应必须要有电解质参与。酸碱度一般以pH6~9为易温度一般以15~40℃,最适温度为37℃。范围内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温度越低反应越慢但结合的越牢固。56℃会导致解离甚至变性。双抗体夹心法适用于检测分子中具有至少两个抗原决定簇的多价抗原,而不能用于小分子半抗原。利用连接在固相载体上的抗体和酶标抗体可分别与样品中被检测抗原分子上的两个不同抗原决定簇结合,形成固相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免疫复合物。15+-EEEEEEEEE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间接法此法是测抗体的常用方法。将抗原连接在固相载体上,样本中待检抗体与之结合成固相抗原-待检抗体复合物,再用酶标二抗(针对待检抗体的抗体)与固相复合物中的抗体结合。17-EEEEEEEEE+间接法测抗体竞争法竞争法可用于抗原和半抗原的定量测定,也可对抗体进行测定。酶标记抗原(抗体)与待测品中的抗原(抗体)具有相同的与固相抗体结合的能力;反应体系中,固相抗体(抗原)和酶标抗原(抗体)是固定限量,且前者的结合位点少于酶标记与待测抗原(抗体)分子数量和;反应后,结合于固相载体上的复合物中被测定的酶标抗原(抗体)的量与待测品中的抗原(抗体)的浓度成反比。19+-EEEEEEE2、加待检物抗原与酶标抗原竞争与抗体结合3、加酶作用的底物不显色或显色弱3、加酶作用的底物显色1、已知抗体包被于载体表面1、已知抗体包被于载体表面2、加待测物和酶标抗原,酶标抗原与抗体结合E竞争法测抗原捕获法最常用于IgM抗体检测。先将针对IgM的第二抗体连接于固相载体,用以结合样品中所有的IgM抗体,然后加入特异抗原与待检IgM抗体结合;再加入抗原特异的梅标抗体,最后形成固相二抗-IgM-抗原-梅标抗体复合物。21+-EEEEE1、固相化抗人IgM1、固相化抗人IgM2、加待测物特异性IgM与非特异性IgM和抗人IgM结合3、加特异性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4、加酶标抗体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加底物显色3、加特异性抗原,不能与非特异性IgM结合4、加酶标抗体无抗原结合,加底物不显色捕获法原理2、加待测物非特异性IgM和抗人IgM结合谢谢
本文标题:免疫学检验基础理论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04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