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不要太过于相信别人,自己动手才可信!!!~11、免疫现代概念:机体识别并排除抗原性异物。2、3、固有免疫特点:(1)先天性、(2)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3)非特异性(4)个体差异不大4、适应性免疫(adaptiveimmunity):又称获得性免疫(acquiredimmunity),乃个体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故亦称为特异性免疫(specificimmunity)。特点:(1)后天获得,一般不能遗传(2)具有特异性(针对性)(3)多样性,个体差异大(4)记忆性5、我国11世纪开始接种人痘(最早)。18世纪末,Jenner发明牛痘苗预防天花(最早)6、免疫技术在食品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微量甚至是痕量有害物的检测:如农药和兽药残留、痕量毒素、食品过敏原等各种营养素及功能因子检测:牛初乳中的IgG、抗菌肽、维生素和植物化学物增强免疫功能食品的评价食源性病原的检测和食源性感染疾病的诊断治疗7.中枢免疫器官分类(一级淋巴器官):胸腺(thymus):T细胞分化、成熟场所骨髓(Bonemarrow):人及哺乳类动物B细胞分化、成熟场所、造血多能干细胞所在地腔上囊:鸟类B细胞分化、成熟场所8、外周免疫器官(二级淋巴器官)分类:淋巴结:产生免疫应答、过滤、清除异物脾脏:产生免疫应答、血液滤过作用、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皮肤、黏膜免疫系统9、脾脏(spleen):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10、粘膜免疫系统(mucosallymphoidsystem,MIS)亦称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主要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的派氏集合淋巴结(Peyer'spatche)、阑尾等。11、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①使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和器官中分布更为合理;②淋巴组织不断从循环池中补充新的淋巴细胞,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③有利于淋巴细胞与抗原和抗原递呈细胞接触;④有利于动员效应淋巴细胞迁移至炎症部位;⑤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记忆细胞也参与再循环,其接触相应抗原后进入淋巴组织,并迅速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再次免疫应答不要太过于相信别人,自己动手才可信!!!~212、T细胞的分化发育:胸腺选择是T细胞发育分化的关键过程,使T细胞获得识别自己(自身MHC分子)与非己(非己抗原)的能力。阳性选择:获得自身MHC限制性,产生了能识别自身MHC分子-外来抗原肽复合物的T细胞,也产生了能与自身MHC-自身多肽起反应的T细胞。阴性选择:与胸腺基质细胞MHC分子上结合的自身多肽无高亲和力的细胞才继续存活,获得自身耐受13.什么是自然杀伤细胞,其胞浆中的物质是?自然杀伤(NK)细胞:不依赖于抗原刺激,能自发溶解多种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胞浆:含有很多颗粒,颗粒内含有可溶解细胞的穿孔素和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力的颗粒酶。14.抗原递呈细胞(APC):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能捕获、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递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称为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s,APC)。15.⑴抗原的概念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⑵两方面及特性①.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克隆),使之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应答)②.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免疫反应)16,什么是半抗原,完全抗原?及如何转化?①.完全抗原(complexantigen):既具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如:大多数蛋白质、细菌、病毒.②.半抗原(hapten):仅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多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如:大多数多糖、类脂、某些药物、食品中的非蛋白质性功能因子.半抗原+载体(蛋白质)===完全抗原17,决定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条件?(一)异物性1)抗原物质的化学结构与受刺激的机体正常成分有所不同2)胚胎期免疫系统从未接触过的物质3)改变了的自身组织成分或结构(二)理化状态分子大小:分子量:>10x103Da有免疫原性,<5x103Da无免疫原性.化学组成与结构:蛋白质>多糖>核酸、类脂芳香族氨基酸>直链氨基酸物理性状:颗粒性(细胞性)>可溶性(分子状态)(三)分子结构与易接近性①.分子结构:抗原分子中某些特殊化学基团的立体构象,是决定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TCR、BCR)结合的关键,是启动免疫应答的分子基础。②.易接近性:指抗原表面这些特殊化学基团与淋巴细胞表面相应的抗原受体相互接触的难易程度。常与这些化学基团在抗原分子中分布的部位有关。(四)与宿主相关的因素:机体的遗传因素、生理条件、年龄等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抗原的完整性)、数量(剂量)18,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及类型。不要太过于相信别人,自己动手才可信!!!~3定义: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功能基团类型:①构象决定簇(功能性抗原决定簇、B细胞决定簇)(1)序列上不连续的多肽或多糖,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一般为B细胞决定簇)(2)位于抗原分子表面,易被相应B细胞所识别,可启动免疫应答。(3)可直接与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无需加工处理,也无需与MHC分子结合。②顺序决定簇(隐蔽性抗原决定簇、T细胞决定簇)(1)一段序列上相连续的氨基酸片段所形成的决定簇。(2)位于抗原分子内部,不易被相应淋巴细胞所识别,不易启动免疫应答。因各种理化因素使其暴露出来,则可启动免疫应答的发生。(3)其需经过抗原递呈细胞(APC)加工处理,并与MHC分子结合后,才能被T细胞抗原受体所识别。19.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由于存在共同抗原造成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簇的不同抗原发生反应,此称为交叉反应20、抗体(antibody,Ab)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地结合,具有免疫功能。21.免疫球蛋白分类:IgG、IgA、IgM、IgD、IgE22,超变区与决定簇的关系?超变区(HVR)/决定簇互补区(CDR)/独特型决定簇(Id)Ⅰ、超变区是在V区内氨基酸组成及序列变化最为剧烈的特定部位。Ⅱ、超变区受链内二硫键作用而折叠成特定的空间构型,供抗原决定簇互补结合,故将超变区又称为互补决定区。Ⅲ、超变区结构是该Ig分子所独特具有的遗传标记结构,故又称为独特型决定簇23,抗体的生物学活性:☆中和作用:中和毒素,阻止病毒感染靶细胞、抑制细菌黏附☆激活补体:IgM,IgG1-3;IgG4,IgA,IgE☆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发挥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功能)、ADCC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xicity)☆介导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黏膜—选择性传递24.ADCC作用:IgG的V区与肿瘤或病毒感染靶细胞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细胞、Mɸ表面相应的IgGFc受体结合,增强NK和Mɸ对靶细胞的杀伤,发挥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25、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IgM是个体发育中最早产生的抗体,IgM是抗原刺激后出现最早的抗体IgE介导食物过敏的主要抗体IgE主要的免疫场所26、单克隆抗体第二代抗体由骨髓瘤细胞和免疫B细胞杂交成的单一克隆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27、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是指某一物种某号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细胞间相互作用,调控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HLA复合体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又名28,HLA分子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特点;HLA-Ⅰ、II类分子分子比较㈠相对特异性(relativespecificity)1)专一性:特定的MHC分子凭借所需要的锚着残基选择性结合抗原肽,使二者的结合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一性。2)包容性:一类MHC分子可识别并结合含有共同基序的一群抗原不要太过于相信别人,自己动手才可信!!!~4肽。有限的HLA分子结合递呈多样性的抗原肽㈡HLA-Ⅰ、II类分子的比较HLA-Ⅰ类分子主要分布于机体所有有核细胞表面(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以淋巴细胞表面Ⅰ类分子的密度最大,其次为肾、肝及心脏,密度最低的为肌肉和神经组织。HLA-Ⅱ类分子仅表达于专职抗原递呈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郎格汉斯细胞)以及活化的T细胞和胸腺上皮细胞等表面29,HLA-Ⅰ类分子递呈HLA-Ⅱ类分子递呈30,什么是HLC的限制性?参与T细胞限制性识别:TCR在识别抗原肽的同时,还须识别与抗原肽结合的同基因型MHC分子,此即MHC限制性(MHCrestriction)31,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一组与免疫有关、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32.⑴补体激活三途径①、经典激活途径②、MBL途径(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途径)③、旁路激活途径(替代途径)⑵最终复合题有哪些分子组成?33,旁路途径和MBL途径的活化不需抗原抗体复合物参与,故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时补体发挥作用顺序依次是旁路途径、MBL途径,最后是经典途径。然而当经典途径和MBL途径活化时,通过C3放大途径也可活化旁路途径,可见三者以C3活化为中心是密切相连的。34,㈠细胞因子(cytokine,CK)的概念:由细胞(免疫细胞、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量蛋白质或多肽的统称㈡包括以下几类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ILs)干扰素(interferon,IFN)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CSF)不要太过于相信别人,自己动手才可信!!!~5趋化因子(chemokines)生长因子(growthfactor,GF)35,细胞因子作用特性:(1)高效性:10-12mol/L;(2)主要为自分泌、旁分泌效应;(3)非特异性、多效性及重叠性;(3)拮抗性;(4)协同性;(5)网络效应;(6)细胞因子与激素、神经肽和神经递质共同组成细胞间信号分子系统。第七章一、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是一个有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并在遗传基因调控下进行的复杂反应过程。分三阶段:1.识别启动阶段:包括抗原的摄取、处理、递呈和特异性识别2.增殖分化阶段:指免疫细胞(T、B细胞)识别抗原后传递活化信号,自身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3.效应阶段:引发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效应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效应。二、抗原识别:初始T细胞膜的TCR与抗原递呈细胞(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特异性结合,这是T细胞活化的第一步。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synapses)T细胞与APC相互作用过程中,由TCR和肽-MHC复合物及聚集的黏附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圆柱状结构中心:TCR--肽-MHC复合物内层:B7--CD28;CD58--CD2外围:IFA-1—ICAM-1;CD45等三、T细胞活化涉及的分子接受抗原刺激后,T细胞的完全活化有赖于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一)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第一信号:TCR特异性识别结合于MHC分子凹槽中的抗原肽。(二)T细胞激活的第二信号第二激活信号(即共刺激信号):APC和T细胞表面多种黏附分子对(如B7/CD28、LFA-1/ICAM-1或ICAM-2、CD2/LFA-3等)结合。CD28/B7是重要的黏附分子(共刺激分子),参与T细胞的激活。(三)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充分活化除上述双信号外,T细胞的充分活化还有赖于
本文标题:免疫学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0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