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复习一、选择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A.甲B.乙C.丙D.丁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分析下图所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回答4~5题。4.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过程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②③①5.下列做法符合③模式的是()A.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据此完成6~7题。6.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7.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8~9题。8.图中所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D.全球变暖9.图示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最严重的地区是()。A.黄土高原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D.长江三角洲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某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下图为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10.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效益最大化原则11.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过程中,最可能遇到的困难是()。A.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C.较低的人口素质D.资金严重短缺12.下列关于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B.减轻了环境污染C.提高了经济效益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读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生产流程图,回答13~14题。13.该循环系统中a、b、c、d依次为()A.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棉纺织、创意产业B.棉纺织、创意产业、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C.创意产业、棉纺织、服装生产、污水处理厂D.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14.下列关于该生态工业园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生产处于工业发展的成长阶段B.该工业园属于高科技产业园C.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D.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工业产品都能循环利用15.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图中F表示产业活动,G表示产品消费,H表示废物排放,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当地时间2013年8月18日下午,日本鹿儿岛县樱岛的昭和火山口发生爆炸性喷发,喷出的烟尘高达5000m,为观测史上最高的一次。图甲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结合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16~17题。16.图甲中与昭和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A.aB.bC.cD.d17.图乙中Ⅰ、Ⅱ、Ⅲ、Ⅳ,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而减弱的是()A.ⅠB.ⅡC.ⅢD.Ⅳ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几乎100%对回收废弃物资源进行了利用。下图为江苏扬州静脉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读图回答18~19题。18.该产业园区主要目的是解决()A.工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B.资源利用中的环境污染C.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D.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9.该园区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主要考虑的是()A.经济效益B.社会效益C.环境效益D.国家间利益读我国某地区工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完成20~21题。20.下列关于该地区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企业因生产联系而集聚B.该地区的工业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C.硫酸厂是该地区的主导企业D.该工业多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21.图示产业链最突出的优势是()A.延长电厂产业链,提高其产品附加值B.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C.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D.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读某地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回答22~23题。22.下列地区最适合大力推广该生产模式的是()A.青藏高原B.松嫩平原C.海南岛D.太湖平原23.该循环经济模式()A.没有任何废弃物产生B.生产受市场影响显著C.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D.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生产广西贵糖集团以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模式建立了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如下图)。读图,回答24~25题。24.当前,影响该类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推广,走优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之路的主要限制因素是()A.资源B.技术C.水源D.人们的观念和政策25.该产业链()A.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排放B.不利于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C.摆脱了生产的季节周期性和地域性D.实现了生产过程能量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下图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读图,回答26~27题。26.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27.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其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其产业链的产品具有轻、薄、短、小的特点。读图,回答28~29题。甲2011年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量比例乙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示意28.下列关于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的分析,正确的是()A.发电量发达国家远超发展中国家是因为域内太阳能丰富B.太阳能光伏发电增长迅速是因为太阳能发电成本较矿物能低C.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有效减轻碳排放的减排压力D.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根本上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29.根据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特点,目前,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宜布局太阳能光伏设备产业基地的是()A.青海B.江苏C.新疆D.贵州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使得“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读“山东新汉矿业集团生产模式图”,回答30~31题。30.读图可知,此生产模式()A.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经济效益B.新增了工业部门,加剧了环境污染C.实现了废物利用,不产生环境污染D.生产出多种产品,扩大了市场需求31.新汉矿业集团生产模式的建立,关键是拥有()A.丰富的煤炭资源B.充足的劳动力资源C.强大的综合运输能力D.先进的技术创新能力二、综合题(共5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抉择。材料二据统计,散布在北京城郊的各种新旧垃圾填埋场已达4000余座,形成了“垃圾包围城市”的阵势。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阿苏卫卫生填埋场是北京市第一座、也是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材料三经济与环境关系示意图。(1)读材料二,分析阿苏卫卫生填埋场的位置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2)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是否合理________,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三方面将如何变化?(3)缓解市区人口和工业过于集中所引起的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合理该垃圾场位于北京冬季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位置(2)合理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良性发展(3)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4)人口压力巨大资源短缺环境危机深刻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处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A.农业革命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同时从事农业生产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B.医疗技术水平提高C.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各国政治独立,民族经济迅速发展D.全球气候变暖,更适合人类的生存(2)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请列举两例日常生活中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要求的行为。例一:______________;例二:______________。答案(1)A(2)人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水电资源、尽量乘坐公共交通、不食用野生动物制品等(任写两点)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上图中A地区是青藏高原主要的农业县之一,海拔在2066~4299米之间,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有多条支流由北向南注入湟水干流。材料二上图中B地区绝大部分海拔在4000米以上。该地区农用地几乎全部为牧草地,1985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11172平方千米,分为四、五、六三个等级,分别占可利用草地总数的9.26%、52.13%和38.61%;1997年可利用草地面积约为10793平方千米,四级优质牧草地已经消失,五级、六级草地分别占当年可利用草地总面积的48.3%和51.7%。材料三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材料四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东部地区进行加工。盐湖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钾、镁、锂、硼等资源。(1)比较青海省境内长江、黄河水能资源的主要差异,并说明主要原因。(2)说出A地区主要的农业部门,选择其一说明其发展的自然条件。(3)说出B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具体表现。针对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述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4)简述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的优势区位条件。(5)据下图说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并说明其具体表现。青海省循环经济中的两大主导产业体系示意图答案(1)青海省境内黄河比长江水能资源丰富。原因:青海省境内黄河流经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过渡地带,落差大(长江流经青海省境内,部分在青藏高原上,落差小)。(2)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种植业:河谷地区海拔较低,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地形较平坦;灌溉水源丰富;土层较深厚。畜牧业:海拔较高、热量与水分较差的山地适合牧草的生长。林业:海拔较高的南坡热量较充足,降水比较丰富。(3)草场退化(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具体表现:草场总面积减少,优质牧草减少。措施:科技——促进畜牧业科技发展,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优良品种培育;放牧方式——科学轮牧(围栏封育、季节性休牧、舍饲和半舍饲、积极推行牧区繁育、农区育肥);数量——适度放牧;减灾防灾——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4)接近原料地(矿产资源丰富),接近燃料产地(近水电站);交通便利(位于交通枢纽);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需要)。(5)清洁生产。环境效益: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经济效益;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产品多元化,增加了产品的附加
本文标题:人地关系复习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3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