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高一地理组@趁风而去教学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三个基本则。4、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不同地区产生的差异5、理解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之路。教学重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原则。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原则。环境环境人类社会物质和能量废弃物人类影响环境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生产活动消费活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1.崇拜自然—采猎文明—被动适应环境阶段时期生产力水平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崇拜自然采猎文明水平低下,发展缓慢改造环境能力微弱恐惧和依赖天命论、图腾崇拜的产生2.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地关系思想萌芽阶段时期生产力水平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改造自然农业文明生产力发展灌溉和农耕依附减弱,对抗增强环境趋于恶化环境科学萌芽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深化阶段时期生产力水平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征服自然工业文明发展速度惊人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公害人类试图成为环境主宰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案例:“痛痛病”和“水俣病”都是在日本发生的工业公害病。这是由于含有镉或汞的工业废水污染了土壤和水源。“水俣病”是汞中毒,患者由于体内大量积蓄甲基汞而发生脑中枢神经和末稍神经损害,轻者手足麻痹,重者死亡。“痛痛病”是镉中毒,患者手足疼痛,全身各处都很易发生骨折。得这种病的人都一直喊着“痛啊!痛啊!”,直到死去,所以被叫做“痛痛病”。由于普通干电池里都含有这两种有毒元素,所以说电池从生产到废弃,时刻都潜伏着污染。电池的回收势在必行!痛痛病表现那些环境问题?—水污染和土地污染二、环境问题的表现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水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光污染赤潮污染渤海1亿海蜇身亡中新网北京8月8日消息渤海湾南部海面约1亿个海蜇尸体近日浮出水面,专家分析,死亡原因是渤海湾局部海域赤潮引起。据悉,7月20日,中国海监B—3808飞机曾在黄骅市歧口东南18海里处发现赤潮,赤潮面积达180平方公里。监测人员据此分析后认为:此次海蜇死亡现象为赤潮引起或与歧江赤潮有关。案例:1973年以后在莫斯科工业区附近,已经出生了90名四肢不全的畸形儿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四个超过见课本P90页灾难性的崩溃人口压力;资源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4.谋求人地协调—现代—人地关系思想完善阶段时期生产力水平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谋求人地协调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欠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达到较高的水平“和谐论”——“可持续发展”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活动1、人们为什么要不断扩大耕地面积?2、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3、这些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你认为这些影响在短期内能消除吗?4、耕地面积虽然扩大了,但是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解决了吃饭问题,反而越来越穷。请你讲讲其中的道理。为解决粮食问题,应该在哪个环节采取何种措施?思考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材料一、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过度消耗资源三、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内涵社会系统(含人口、科技)经济系统人的管理调控生态系统(含资源)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发展要有限度,要协调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代际公平: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解决环境破坏与贫穷加剧之间的恶性循环。代内公平:全球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的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行为准则:维护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必须坚持……1.发达国家将很多有污染的企业转移到我们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要坚决说不,因为这种行为对我们不……2.一次性的餐盒、饮料瓶要进行回收,因为要实现资源的……利用。3.酸雨是全球性的问题,要依靠全人类齐心协力……解决。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3.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看图说事下面这些图片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昆仑山下,全长11.7千米的清水河特大桥,是建筑在高原冻土地段上的世界最长的铁路桥,是专为藏羚羊和其他野生动物的通过而建的。阅读材料材料一:贫困村的村干部为了带领大家奔小康,想出了一个致富的好办法:决定把村麦田的土卖给城市建筑公司作工程用土,取土形成大坑,又用收费方式给城市堆放垃圾。这样他们两头进钱,是种麦收入的几十倍。村民果然手中有了钱,大家都很高兴,衷心感谢他们的致富带头人。材料二:由于附近金矿生产废弃物尾矿砂的堆积,孙家村的大沟里,十几年来尾矿砂就吃掉了耕地近百亩,使人均耕地下降到0.03公顷。村里和矿上共同商量,共同开发复垦,由矿上出钱,村里出劳力、机械,运来“客土”覆盖到尾矿砂填平的沟壑上,形成耕地。10年来,通过这种方式恢复耕地15.335公顷,不仅解决了尾矿砂污染问题,而且村里的耕地由25多公顷增加到40公顷。问题:通过两段材料分析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解答思路: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两段材料的对比来区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异同。两段材料中的农民都富起来了,但其富的途径有很大的差别。材料一中农民富得很快,但这只是一种片面的富(经济增长),在“富”的同时,环境破坏了,耕地没有了,这种“富”是临时的富,而不是长久的富。材料二中的富可能要慢一些,但这是一种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增长。分析】第二个材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因为材料1用农田堆放垃圾会破坏土地肥力,影响农业生产,又污染环境,危害村民健康。这种行为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没有考虑长远发展。材料2既解决了尾矿污染问题,又增加了耕地面积,耕地是可再生资源,利用得当,可为村民提供农产品,解决温饱同时创造经济效益,达到良性循环。所以说保护环境就是挽救人类,我们要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自身行为,使人地关系走向和谐。
本文标题: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3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