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单元检测题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及参考答案
图2ABCDABCD图3图5中考物理总复习单元检测题(三)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要使眼睛看清一个物体,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B.有经物体射出的光线进入眼睛C.物体和眼睛必须在一条直线上D.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看到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来解释的是()A.海市蜃楼B.日食、月食的形成C.影子的形成D.小孔成像3.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o,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减小5o,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A.50oB.130oC.105oD.110o4.下列事实,哪一个是应用光的反射定律来分析的()A.凸透镜成像B.平面镜成像C.小孔成像D.影子的形成5.如图1所示中,正确地表示了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的情况的一幅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照相机拍摄,因为这个像是虚像B.我们看到水中的石块和蓝天白云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C.将筷子斜放入水中,看上去水中的筷子会向上弯折D.皮鞋擦得又黑又亮,这个“亮”是表示皮鞋的表面发生了漫反射7.承承家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图2中的()8.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可在光屏上显示出来、虚像不能B.虚像是人的幻觉,实像不是C.物体跟它的虚像一定分居在光学器件的两侧D.实像是缩小的,虚像是放大的9.某校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法制教育时放映的幻灯片,发现屏幕上的像小了点,应怎样调节()A.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B.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C.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D.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10.“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关系不正确的是()A.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平面镜成像B.立竿见影——光的反射C.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光的直线传播D.电影院放映的电影——凸透镜成像11.如图3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利用光的折射的是()12.平行光线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2cm的地方。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透镜15cm和6cm处,两次成像()A.都是放大的像B.都是正立的像C.都是实像D.都是虚像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3.我们能从各个方向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发生__________的缘故,其中每一条光线都遵从光的________定律。14.天气晴朗时,在树荫下的地面上常看到一些明亮的圆形小光斑,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而形成的。平面镜不仅可以成像,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太阳光与地面成30o角,为使太阳光平行地面传播,平面镜与地面应成_____角;若太阳光与平面镜成30o角,此时反射光平行地面射出,则平面镜与地面成______角。16.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是光的_________现象。17.清晨,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_________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________像。18.当你漫步在池塘边,常会看到池塘中的鱼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的。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___形成的虚像;看到的“白云”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虚像。1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______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_______cm时,透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20.如图4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判断:_____是入射光线,玻璃在__________。(选填“AB面的左方”、“AB面的右方”、“CD面的上方”或“CD面的下方”)。三、作图、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2分)21.完成图5中的光路图。图4AB图1CD图9图8图1122.如图6所示,树上停着一只乌鸦,地上有几只小虫,那么乌鸦从树上的P点飞下来吃地上的哪一只小虫再飞到对面的篱笆墙上的Q点,它的飞行路程最短?请你根据学过的光学知识为它设计一条飞行路线,在图6中作出示意图,你所依据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图7中的漫画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四、实验题(2分+5分+10分+4分+6分,共27分)24.如图8所示,F、F'为凸透镜的焦点,P、P'是距凸透镜两倍焦距处,烛焰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是倒立的、________的实像;当把烛焰移至P、F之间,调整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将会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5.如图9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实验采用_________作平面镜,实验中还采用了______的测量工具,所用两支蜡烛是_______的(填“相同”或“不同”),镜后蜡烛可与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两支蜡烛到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2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1)想用光屏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应该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_________的地方;(2)如果把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的地方移到凸透镜25cm的地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想用凸透镜观察到一个正立的像,蜡烛应该放在离凸透镜__________的地方。(4)某同学用另一凸透镜做该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量得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到12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的可能值是()A.8cmB.4cmC.6cmD.15cm27.在放学的路上,张悦对李丹同学说:“我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物体距透镜30cm时,在距物体4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李丹根据张悦的叙述,得出以下结论:A.此像一定是正立的;B.此像一定是缩小的;C.此像一定是实像;D.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cm。你认为李丹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结论前的字母)。28.给你一副眼镜,请你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说出二种用实验的方法判断它是老花镜或是近视镜。五、综合应用题(3分+10分+8分,共21分)29.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是的近视眼。他们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10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______中的那一副。30.市政府办公楼前,五星红旗在旗杆上飘扬,同学们为了测出旗杆的高度,设计了三种方案,如图11所示,请你任选其中的一种方案:(1)说明其运用的物理知识。(2)利用同学们的实测数据算出旗杆高度。31.小宇最喜爱的玩具是叔叔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是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现在小宇想要探究“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完成如下的工作:①请你写出这次探究所需要的器材和探究的主要步骤。②请你设计出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记录表格。③在这次探究过程中,你所运用的一种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图6图7图10《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参考答案一、1.B2.A3.D4.B5.C6.C7.C8.A9.B10.B11.D12.A二、13.漫反射、反射14.直线传播、改变光的传播路径15.750(或1050),300(或1500)16.折射、反射17.放大、虚18.折射反射19.201020.EOAB面的左方三、21.22.依据的物理知识: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直线传播(作图画出下图所示的示意图中一个即可)23.说明了老人所看到的水底实际上是水底发生折射所成的虚像。由于虚像比实际水底向上发生了侧移,老人看到水的深度比水的实际深度要小,因此老人看到水并不太深,从而发生了弱水事故。24.缩小,变大25.玻璃板长度相同物体和它在镜中所成像的大小相等相等26.①大于40cm②变大变大③小于20cm④A27.C28.(1)用眼镜观察课本上的字,如有放大作用就是老花镜(2)把眼镜正对着阳光,眼镜下方放一张白纸,调整距离,如白纸上出现亮而小的光点说明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老花镜。五、29.乙30.解法一:(1)运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2)同地、同一时刻,影长与物体的高度成正比,所以ABCD=EBFD,AB=18m0.6m×1m=30m;解法二:(1)运用的是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2)△ABO与△CDO相似,对应边成比例,所以ABCD=BOOD,AB=BOOD·CD=60m×1.7m3.4m=30m解法三:(1)运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2)△ABC与△EFC相似,对应边之比等于高之比,所以ABEF=BDGH,AB=BDGH·EF=90m0.6m×0.2m=30m31.(1)器材:三只凸透镜、太阳光、刻度尺。(2)步骤:a.用玻璃凸透镜会聚太阳光,整它到地面的距离使地面上出现最小的光斑,用刻度尺量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即焦距;b.用水晶透镜进行上述实验;c.用塑料透镜进行上述实验;d.比较三种透镜的焦距,得出结论。(3)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透镜材料玻璃水晶塑料透镜焦距(cm)(4)控制变量法
本文标题: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单元检测题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及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51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