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共26张)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2课新课导入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目录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探索重点:新经济政策及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难点: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重难点新时代的曙光根据教材内容和所给材料,总结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和作用知道苏联的成立1920年苏俄发生的示威游行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工人常常处于饥饿之中,农民对余粮征集制不满,工农联盟受到威胁。在唐波夫省、乌克兰、顿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等地,不断出现农民以各种形式对抗苏维埃政权的活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须改变。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方面工业方面商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中小型企业国有化除大型企业仍为国家管理外,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须品和食品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农民踊跃交纳粮食税(1922年)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耶戈列夫斯克地方农民的积极性迅速提高。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新经济政策”作用(历史意义)①突出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②恢复经济,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感悟: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1922年年底,各族人民在自愿和平等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罗斯联邦1922年苏联成立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1925年加入的有乌兹别克土库曼1929年加入的有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1940年加入的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1940年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国苏联国旗苏联国徽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根据教材内容,和所给信息,梳理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措施,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大国崛起》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扶木犁的穷国汪洋大海中的孤岛此时的苏联……斯大林的愿望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到。——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斯大林的选择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大国崛起》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期)1、社会主义工业化①特点:②过程:③成果:重点发展重工业。1928-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增强。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苏联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2、农业集体化①目的:②措施:③完成: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放弃新经济政策,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电力15107432煤664343钢555433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工业化初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互动探究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所占地位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发展落后片面强调产量、产值,忽视质量与品种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你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A、“苏联的办法”指什么?农业集体化C、这些办法在客观上产生了哪些弊端?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B、毛泽东评价“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的依据是什么?一些地方甚至把农民的家禽、家畜完全收归公有对农民剥夺太多,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课堂小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的探索斯大林的探索经济上:政治上:背景时间内容作用新经济政策1922年成立苏联经济上:政治上: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颁布1936年新宪法斯大林模式1.苏联成立的时间是()A.1918年B.1921年C.1922年D.1924年2.1932年,已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俄国D.苏联当堂达标CD3.最早在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在()A.戈尔巴乔夫B.列宁C.斯大林D.赫鲁晓夫当堂达标C4.为什么说“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当堂达标退出答:①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实际相结合,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②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其他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本文标题: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共26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52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