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探讨省校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分校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分校专业会计学班级11秋会计本学生姓名周园园学号1134001267115指导教师高荣明2写作提纲一、会计诚信的内涵以及突出会计诚信建设的意义……………………………………3二、会计诚信缺失的表现………………………………………………………………………5(一)原始凭证失真……………………………………………………………………………5(二)会计凭证失真…………………………………………………………………………….5(三)财务账务管理混乱………………………………………………………………………6(四)会计报表虚假……………………………………………………………………………6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6(一)危害市场经济秩序……………………………………………………………………6(二)危害会计信息使用者…………………………………………………………………6(三)危害会计工作者自身…………………………………………………………………6四、产生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7(—)经济利益诱惑,相关各方难辞其咎…………………………………………………7(二)制度安排欠妥,对相关各方难以形成有效约束…………………………………8(三)成本收益失衡,相关各方不惜以身试法…………………………………………9(四)诚信道德不彰,相关各方不能洁身自好…………………………………………9五、突出会计诚信的意义……………………………………………………………………10六、会计诚信建设的对策……………………………………………………………………113(一)推进道德机制建设……………………………………………………………………12(二)推进立法机制建设……………………………………………………………………12(三)推进执法机制建设……………………………………………………………………13(四)推进环境机制建设……………………………………………………………………13参考文献………………………………………………………………………………………15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探讨巢湖电大严德霞【摘要】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大公司会计造假丑闻频频曝光,全球会计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会计造假现象日趋严重,给消费者,投资者,债权人甚至是国家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会计行业面临着诚信危机的严峻挑战。文章从会计诚信的含义入手,分析了会计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危害和产生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突出加强会计诚信建设的意义,旨在寻求会计诚信危机的对策。【关键词】会计会计诚信对策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行业发展的源泉,是当前的热门话题之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将诚信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充分说明了诚信的重要4性。会计业诚信也被社会广泛关注,在市场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重建会计行业的诚信是我们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当前从会计法等国家法律到部门、行业的准则与规章制度等操作规范上看对会计造假的约束条文越来越多,惩罚措施越来越重,但即使要面对法律法规的重罚,会计造假也屡禁不止,所经仅靠法律法规的严惩而不从根本上加以治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造假只会在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泛滥,并可能引发社会道德危机及经济的紊乱,因此,只有追根究源,探究会计失真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维护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一、会计诚信的内涵以及建设的意义(一)会计诚信的内涵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真实的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诚”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就是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热诚勤勉的做好会计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信”就是讲究信用,树立会计信誉,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屈从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提高会计的公信力。所以,从整体来看,会计诚信的内涵包括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操守、精湛的会计技术和会计技能、完善的会计信息和优质的会计服务。(二)会计诚信的意义突出会计诚信的意义,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1、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将无法维系,如果市场主体采取不诚信的手段与大量失真的会计信息,将会造成各项经济指标的失真及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从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加剧信用危机,因此,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诚实守信。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离开了诚信,会计职能也就不可能得到正确发挥,市场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为此,我们必须切实抓好诚信建设,以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和谐的发展。2、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要求。5会计信息是按照一定的会计政策或会计标准编制出来的,在国际贸易中已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运行规则,我们必须遵循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会计信息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促进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透明、公允等的要求将更加严格,对会计人员诚信的要求会更高,可见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我们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取得双赢结果的重要基础条件。3、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会计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经济建设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艺日益普及,会计人员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如果不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服务技能,就会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要诚实守信、坚持原则、廉洁自律,还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与管理能力。当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时,就可能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反之,就不可能提供良好的服务,甚至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4、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实践“八荣八耻”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保证会计诚信建设,就是要在会计行业着重开展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内容的诚信教育,培育“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努力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行业诚信文化。5、会计诚信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但是伴随“银广厦”事件,“蓝田股份”事件的出现,会计造假、会计失真的现象却愈演愈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如果会计诚信问题得不到解决,其“不和谐”因素必然会阻碍和谐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6、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适应“入世”新形势的现实要求。会计信息是按照一定的会计政策或会计标准编制出来的。世界贸易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备的运行规则,加入WTO就意味着我们必须遵循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会计信息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促进国6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透明、公允等的要求将更加严格,对会计人员的诚信要求会更高。可见,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我们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取得双赢结果的重要基础条件。二会计诚信缺失的表现会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经济工作的基础工作,会计从业人员被誉为资本市场的“经济警察”,证券市场的“看门人”,而当这个“警察”和“看门人”不能尽职尽责时,市场的危险系数就会增加。失真的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会计工作中主动或被动地违反法律、法规和制度,搞变更、做假账,生成了与真实情况不相符的虚假会计信息并将其提供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1)原始凭证失真。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虚假原始凭证的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相“合法”,外来的原始凭证中,既有违法印制的逼真假票据,又有公司、企业、商场为推销商品,迎合特殊报销需要而不得不开出的“头大尾小”、名为购置办公用品实为购买家庭用品之类表里不一的发票等。(2)记账凭证失真。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从业人员被动地使用失真的原始凭证,在记账、算账、报账过程中因未发现而导致的无意失真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利益的驱动,单位领导指使会计人员或因会计人员自行造假而导致的人为因素失真也是较为普遍的。由于会计凭证失真而导致账务处理失真导致最后编制的会计报表不能提供完整、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披露不准确、不真实。(3)账务管理混乱。在会计账薄的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相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实严重不符。(4)会计报表虚假。会计报表虚假表现在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故意失真与非故意失真,故意失真是指在单位管理人员的授意下,利用会计规范给予企业的灵活性,有偏向性或诱导性的提供信息,或者违背会计规范制作假账,这是危害大、后果严重、难以防范和察觉的失真行为,非故意失真是会计从业人7员技术熟练程度不够、疏忽大意等非故意因素导致的,比较容易克服和纠正。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单位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1、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正常维系。如果市场经济主体采取不诚信的手段,导致大量的会计资料不真实,不仅直接影响到国家利益,而且会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与实际偏离,影响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从而危害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产生严重的不公平竞争,损害国家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加剧信用危机。2、危害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资料的质量,不是单纯的单位内部事务,也影响会计资料的使用者及时知悉、充分了解、有效利用的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是依据经评审后公布的会计资料,而失真的会计资料,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从而使他们失去对会计信息的采信度。在我国资本市场出现的一系列的会计造假事件(如蓝田股份、郑百文、银广厦等),使得许多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其中的教训是深刻的。3、危害会计工作者自身会计人员的诚信缺失,轻者违背职业道德,吊销从业资格证,重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为银广厦通过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和巨额的利润,尤其是出具了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评审报告,从而导致其执业资格证及证券、期货等相关业务许可证被吊销,签字的两名注册会计师被依法严惩。为安然公司掩盖造假事实的安达信会计事务所东窗事发后,被禁止向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并被美国各洲吊销营业执照,有的会计人员违反国家的有关规定,虚开增值税发票,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最终也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四产生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1、经济利益诱惑,相关各方难辞其咎8“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假设之一,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对此进行了精彩的阐述:我们桌上的牛奶和面包并非来自于农场主和面包商的恩惠,而是他们追求自身利益的结果。毫无疑问,政府、企业管理者、会计从业人员以及注册会计师等也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他们往往会因一己之私而在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中添加种种不真实的信息。在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完善的西方国家,政府往往是作为经济“守夜人”的角色,其主要职责在于制定相关各方参与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很少具体的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而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政企不分的情况普遍性的存在,地方政府的业绩与当地企业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为了争取企业上市、获得外来投资或出于某种需要,地方政府指令、参与或者默许企业会计造假的事件屡见不鲜。如果说政府仅仅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参与者之一,那么企业管理者就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力军”。从实证会计理论的三大假设出发,企业管理者出于增加个
本文标题:会计诚信问题的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58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