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传播学概论》教案主讲:罗金成第一讲绪论一些基本问题(一)什么是传播学?(二)传播学研究些什么?(三)为什么要学传播学?(四)学了传播学有什么用?一、传播的基本过程拉斯韦尔程式——“五W模式”二、传播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五大板块:(一)传播者(个人、群体、组织、社会)(二)讯息(内容)(三)媒介(工具媒介、组织媒介)(四)受众(不同的受众)(五)效果(传播效果)五大板块从两个层面展开研究一是从社会科学的层面,揭示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规律性问题,如美国的大多数传播研究都属此类;二是从人文科学的层回,思考社会信息反其传播的价值性问题.如欧洲的传播研究对传播意义的追寻。三、传播学研究的历史传播学研究发端于上世纪30、40年代的美国,至50年代形成自己的体系,我国的研究始于80年代。四大先驱和施拉姆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两大学派——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四、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一)口语传播时代口语传播的局限口语是靠人体的发声功能传递信息的,由于人体能量的限制,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口语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较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于人脑的记忆力。(二)文字传播时代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力;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音声语言的时空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三)印刷传播时代印刷的意义可对信息进行批量复制与生产。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社会进步;反过来,公众文化知识的提高又导致了对书籍等印刷媒介的更大需求,于是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四)电子传播时代电子媒介的里程碑意义电子传播不仅彻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信息传播瞬息万里,而且挣脱了印刷传播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书、报、刊)运输(通过人及交通工具将印刷品送到读者手中)的束缚,为信息传播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省钱、省力的空中通道。五、传播学研究的方法(一)内容分析法材料易获取、费用较低(二)社会调查法民意调查、民意测验(三)实验分析法(控制实验法)多用于传播对象对传播内容的反应,不一定可靠。(刺激因素的设计与现实不一致)六、传播学的意义与价值对于身处传播关系中的我们来说,把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成果用在实践中并在不断学习中体悟,有利于认识自我,恰当地运用信息,建立与他人与社会的良好联系,从而从深层次认识我们和世界。一方面要学习传播学的系统知识和理论;另一方面,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来,分析一些传播现象或事件。第二讲传播者的研究一、传播者及其构成(一)何谓传播者即传播的发出者,它是拥有一定的传播手段,并能够为实现一定的目的将自己拥有的信息传达给受众的人或组织。收集信息处理加工信息传播权(二)传播者的构成1、个体传播者2、群体传播者3、大众传播者传播者是传播起点的个人、组织、社会的混合体。二、个体传播的类别(一)人内传播1、人内传播的定义也称自我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思维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2、人内传播的制约因素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能力制约着内在传播,其它还有想象力、记忆力。3、人内传播的形式——内省式思考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4、人内传播的作用认识自我,协调行动(二)人际传播1、人际传播的定义又称面对面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信息传播的活动。2、人际传播的目的①获得信息;②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③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④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3、人际传播的条件必须具备说与听或认识与理解的能力还需要拥有相同相通或相似的经验范围4、人际传播的功能“镜中我”“意见领袖”5、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人际传播是“多媒体”传播姿态传播外观形象传播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三、群体传播(一)群体的概念1、岩原勉:¡°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2、特点成员有共同的目标;成员对群体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群体内有结构,有共同的价值观;群体规范具有维持群体、评价和导向成员思想和行为以及限制成员思想和行为的功能。(二)何谓群体传播是在群体内部进行¡°一对多¡±或¡°多对一¡±、¡°少数对多数¡±或¡°多数多少数¡±的信息传播活动。群体传播受到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制约。(三)群体传播的内部机制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所谓群体压力,即群体中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在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多数人的意见会对个人产生信息压力,个人为了不被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态度,这样就出现趋同心理。四、大众传播(一)大众传播的定义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二)大众传播的特点从大众传播的定义看,大众传播具有以下特点:1、有专门传播媒介组织2、先进的媒介技术和手段3、受众多无组织性,反馈不易获得4、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①环境监视功能;②社会协调功能;③社会遗产传承功能。2、赖特的¡°四功能说¡±①环境监视;②解释与规定;③社会化功能;④提供娱乐。3、施拉姆的社会功能观①政治功能②经济功能③一般社会功能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①社会地位赋予功能;②社会规范强制功能;③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五、传播者的制度环境(一)极权主义传播制度即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的传播制度,其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①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传播活动拥有绝对的统治权②传播者的行为必须绝对服务于封建同志阶级的利益(二)资本主义传播制度1、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①传播者具有传播的自由②反映和代表多种不同的意见③传播者之间自由竞争2、社会责任理论①一定的民主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责任,自由总是有限制的;②没有不负责任的民主,也没有不受限制的自由,传播者享有传播自由的权利,同时也应该担负起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承担起对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和公民身心健康的法律、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3、民主参与理论①任何民众均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②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③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④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三)社会主义传播制度社会主义传播理论的基本原则①传播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②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③正确舆论导向与监督的原则④真实性原则六、传播者与把关(一)把关人与把关卢因:所谓¡°把关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传播者就是¡°把关人¡±。一方面,传播者掌握着何时可以发布和传播信息的选择权;另一方面,把关人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法融入所选择的信息中传递给受众。(二)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传播者进行把关都有一定的标准,这标准因传播者所处的社会、传播组织以及个人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政治因素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信息自身因素受众因素组织或个人自身因素七、传播者形象的意义传播者即信息传播者即信息、信源,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传播者形象与所传递的信息是联系在一起的,受众往往根据他心目中的传播者形象来判断信息的内容。对传播者来说,树立良好的形象是争取受众的信任并提高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八、传播者形象的塑造(一)传播者形象塑造的基本条件1、坚持传播真善美,坚决痛击假恶丑2、坚持¡°利众利己¡±,绝不¡°损众利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播者,特别是以媒介组织形式存在的传播者若要生存下去,必须有利润。但是利润是传播者为社会、为公众提供了优质传播产品和优质服务后,社会与公众给予传播者的回报。(二)传播者形象塑造的基本方式传播者形象塑造是个系统工程,它是由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共同构成的一整套战略。理念识别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第三讲信息的研究一、信息(一)何谓信息指对预先不知道的事件或事物的报道或者指在观察中得到的数据、新闻和知识。信息并非指事物本身,而是指用来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一书中曾说:信息意为消息、情报、知识、资料、数据等。(二)特点信息是符号与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在传播中,任何信息都携带着意义,而任何信息也都必须通过符号才能得到表达和传递。二、符号(一)符号的定义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它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符号涉及的范围是相当宽泛的,凡是人类所承认的一切有意义的事物均可构成符号。简言之,如果甲能代表乙或指称乙,甲就有条件成为乙的符号。(二)符号的构成能指与所指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作为能指的语音和作为所指的概念的结合。如我们说出“tree”这个词,它是表达的一个概念,即一种木本植物,语音是同概念相联系而不是同现实世界中的真实的“tree”相联系。能指与所指的组合关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三)符号的类型1、语言符号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图画2、非语言符号动作姿态外貌语音语调气味(四)符号的基本功能1、表达和理解功能2、中介功能传播活动实质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编码即是传播者将自己要传达的信息转化为符号,解码即是受传者对符号进行解读。没有符号做中介,沟通无从谈起。三、符号与意义(一)何谓意义即人赋予事物的含义。凡是符号必须与一定的意义相联系,否则成不了符号。或者说符号必须是有意义的。(二)符号意义的特征符号传达的意义并不总是很清晰的,有时候甚至很模糊。1、不确定性2、文化共识性3、多义性四、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杨振宁证实夫人翁帆怀孕3个月【中国日报网】2009年10月28日杨振宁先生向新闻媒体证实,翁帆小姐已经怀上了。当时面对镜头,杨先生高兴之情洋溢于表,头颅骄傲高昂。而翁小姐也在旁边娇羞证实,孩子的确是杨先生的。这件事情的出现,引起的震动不亚于我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具备了划时代的意义。现在时间过去了近3个月,经多方打听,翁帆小姐确已有3个月的身孕,并正在家中静养保胎。【真相】2009年10月30日,《广州日报》记者陈正新、通讯员仇年摄影报道:近日,一篇《杨振宁向媒体证实翁帆怀孕3个月》的文章煞有介事地出现在互联网上并引发转载。翁帆在潮州老家的姐姐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告诉记者,翁帆没有怀孕。她介绍说,今年国庆期间,杨振宁和翁帆夫妇还应邀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国庆庆典活动,“翁帆有没有怀孕,家里人最清楚”。她同时称,家里人都留意到了网络上的流言,认为在网络上的造谣者“十分可笑”。更可笑的是,有记者联系中国日报网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稿子是早上挂的,不过已经删除了,因为该稿来源不详,并不是自己的采访稿。(一)理解信息社会1、实质是¡°媒介表征¡±的社会在媒介上出现的任何内容都是符号的一种建构,而不是事物本身。李普曼:我们处的环境是一种¡°拟态环境¡±,即媒介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工建构起来的信息环境。由于我们都通过媒介来认识并了解周围的世界,因而这种拟态环境不仅向我们提供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我们对事实的判断。2、传媒娱乐化娱乐性内容总体上升,娱乐化思维向非娱乐领域渗透。为争取更多的观众不惜制作暴力、反常、色情等强调感官刺激的、低俗的同质化内容。(二)学会媒介化生存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就是“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时代,当媒介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单纯看书识字的能力显然已经不够,获取、理解和利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了
本文标题:传播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60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