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21《搭石》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21、《搭石》教学设计执教人:刘云一、教学课题本组课文围绕“人间真情”这一专题,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二、教材分析《搭石》是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六组第21课,该组主题是“人间真情”,目的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作者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美丽的风景”这一中心句,选用了“摆放搭石、调整搭石、集体过搭石、对面过搭石、老少过搭石”五个场景来表现家乡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文明礼让、尊老爱幼的精神品质。三、设计思路1.整体感知,走近搭石感受美本课的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首先让学生整体阅读,初步感知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2.自主学习,走上搭石寻找美通过学生的自主批画,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搭石美的语句,体会搭石带给人的美好画面。3.多种方法,亲近搭石升华美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等多种方法,在听说读写的有效训练中,体会文章内涵,升华美的情感。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展现的情景,体会搭石中蕴含的美好情感。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的写作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文的基础上,受到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感染和熏陶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读议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难点:从对“搭石”的描写中感悟乡亲们善良、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好品德。突破方法:抓住课文中对“搭石”的描写,感悟乡亲们善良、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好品德。六、教法与学法教法:读讲结合法。学法:读议结合法。七、教学准备学生:1、初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初知词义。3、标出自然段。老师:课文朗读录音八、课时安排二课时九、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理解课文;理清课文段落。2、学会本课生字词。(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有一个问题想向你们求助,你们都愿意帮助我吧?(生:愿意)师:老师在回家的路上有一条很浅的小溪,每次我都要脱鞋挽裤才能过去,现在天气非常寒冷了,我每次都要忍受寒冷的水的冲击,你们现在帮我想想怎么样才不用脱鞋挽裤也能通过呢?(引导学生说使用石头当桥来帮助教师,以此导入文章)2、那今天我们就去领略刘章爷爷家乡最美的地方——平凡而美丽的搭石。3、板书课题:21.《搭石》4、学生齐读课题。5、了解什么是搭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完成以下要求①解决生字(标音、组词)划出文中的生字词语。②划出不懂的句子,并和同桌相互讨论。2、教学生字谴qiǎn惰duò俗sú协xié序xù绰chuò伏fú3、注意的生字间读音jiàn俩读音Liǎ暴下部不是“水”序里面是“予”,不要写成“矛”4、自由读文,了解课文内容作者通介绍了家乡的小溪在汛期后,总有人摆石,为大家的出行提供方便及搭石时一道亮丽风景。(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落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说讲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什么是搭石。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乡亲们摆搭石。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乡亲们走搭石。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2、理解词语汛期:指江河水位定时性上涨时期。绾裤:把裤挽起来的意思。(四)、自由读文,感知搭石给作者的印象1、在作者眼中搭石给他的印象是什么?(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你眼中的风景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内容来说明家乡这道风景的?感知作者在表现结构上的特点。(总分结构)2、学习第1自然段,明白在没有搭石前人们是怎么做的?(如果没有溪里的石头,人们出工必须脱鞋绾裤,反复读出脱鞋绾裤)人们收工就必须——()人们赶集就必须——()人们访友就必须——()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3、一次次的脱鞋绾裤,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从脱鞋绾裤中悟出小溪给乡亲们带来麻烦、不便)。4、如今有了搭石,乡亲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就不用脱鞋绾裤。5、搭石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方便,而且还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四)、小结1、想想它为什么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2、这样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下节课一起去感受。(五)、作业布置抄写生字。(六)、板书设计21、搭石小溪:找来石头摆放石头踏过石头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感知美1、教师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吗?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第二十一课《搭石》,再一次走进刘章的家乡。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搭石有所了解了,谁能说说什么是搭石?(简笔画)3、那么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过渡:搭石看似平常,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它,睁大双眼,用心去发现美,欣赏美。二、朗读课文——体会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人们走搭石的句子,再想想那是一幅怎样美的画面。(生读文,找句子)三、品读体味——欣赏美句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1)这句话描写了什么人来走搭石?(2)当他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此时他的心情怎样?(着急)当搭石摆好了,此时老人又会想些什么呢?此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高兴)搭石已经摆好了,他为什么还要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老人的行为美。)(3)指名读,再请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4)从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奉献美)年老的人调整好搭石,接下来就是走搭石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走搭石吗?能不能像我们上下楼梯、过桥那样悠闲、慢慢地呢?句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刚才是上了点年岁的人来走搭石,现在是谁来走搭石了?(一行人来走搭石)一行人走搭石有人抢路吗?(没有)动作是怎样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2)理解“协调有序”。①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②师生合作读一读。小结得出:。这协调有序的动作美我们可以称为和谐美(板书:和谐美)(3)你们还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画面的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①“绰”是生字,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教师说:绰: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②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③感情读这两个词语。④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变成诗的语段)⑤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中悟美。小结: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句3: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1)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有抢着过吗?那他们是怎么做的?(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过)(2)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呢?生自由发言。师概括为:谦让美(板书:谦让美)(3)读句子。句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理解“伏”。透过这个“伏”字,你体会到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敬老美。(2)理解“理所当然”。①乡亲们把什么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②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还有哪些人来走搭石呢?(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胆小的孩子、拿着行李的外乡人第一次走搭石……)创设情境,说话训练。假如遇上怀抱宝宝的妈妈走搭石,年轻人总要————————。假如遇上拿着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会———————。假如遇到————————,——会—————————。假如遇到————————,——会—————————。③感情朗读这句话,读中体会乡亲们的美好情感。④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小结:其实乡亲们的美好情感还有很多(板书:……)四、总结升华——感受美面对这样的一排排搭石,如果你是作者,你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读出最后一自然段)美好的情感指的是什么?(互帮互助)今天我们走进了刘章爷爷的家乡,和他一起欣赏了搭石构成的美丽风景。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美搭石吗?(不是)那他在赞美谁?(借搭石赞美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板书)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中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五、走向生活——发现美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可以找到美?课堂总结:同学们,课文中所体现出来的奉献美、和谐美、谦让美和敬老美,还有我们所说的美,其实都是爱的体现。让我们以爱对待生活,对待他人,世界将变得更美好!六、板书设计奉献美和谐美借搭石赞美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谦让美敬老美
本文标题: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21《搭石》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65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