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重要部分,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又一次深重灾难,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本课包含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三个子目的内容。以时间为序,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以及战败后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内容、影响。明确1894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的史实,认识中华民族面对慎重危机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学情分析: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因此,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相对较好。然而学生对这两次侵华战争所带来的后果和巨大危机把握不够深刻,以及对我中华军民反抗侵略的努力缺乏全面认识。当然,高一学生较初中学生的思考和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情感也更加丰富,更深层次的理解列强两次侵华带来的巨大危机和我中华民族反侵略的英勇气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当前敏感的中日关系,更容易激起大家的兴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简述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英勇反抗的事迹。2.认识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理解列强在这两次侵略战争中所作所为或所持态度及其原因。3.应用:对比《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两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探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等提出问题,学生分析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和目的,加深对“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记忆。2.通过问题引导和分析过程的回顾,概括认识历史事件“背景-过程-结果(影响)”的方法。3.通过归纳总结,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中日关系追根溯源,同时对当前敏感的中日关系有一个相对深刻相对全面的认识。2.通过对学习本课列强侵华罪行和中华民族的反侵略英勇斗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重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爆发的原因;两次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难点:两次战争、两大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影响;教学方法:(详见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材料研析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引言:由最近的热点新闻外媒:安倍参加冲绳战役纪念遭民众斥责“滚回家”引出课题。近几年,中日关系是一个热点话题。当然,今年的二战胜利70周年,使得中日关系更加引人关注。最近有一则新闻报道说安倍参加冲绳战役纪念遭民众斥责“滚回家”这里的冲绳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他的另一个名字大家肯定都知道,就是琉球。2.导入新课:在我们的认识当中,琉球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那为什么作为日本首相的安培会出现在这里参加冲绳纪念呢?那么,我们的琉球究竟是什么时候被日本暂夺去主权的呢?本节课的学习会告诉我们答案。首先,让我们来学习一下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教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1.战争背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课前言和材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及背景;多媒体展示:问题一: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是什么?学生根据教材回答:侵略东洋(朝鲜、中国、台湾)。问题二: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实施侵略?学生回答:日本制定了实施侵略的“大陆政策”。“大陆政策”五个步骤:朝鲜、台湾、中国东北和蒙古、中国、世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国力逐渐强盛,这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更加急迫和无情,它一改西方列强以商品和宗教为主的侵略方式,采取直接的赤裸裸的武装侵略,成为近代侵略中国最凶残的国家。“大陆政策”是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侵略方针。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可见,侵华既是要满足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又是它的既定方针,其蓄谋已久,所以日本要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教师设问: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还有什么有利的外部条件?学生回答:列强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英、美、法采取支持的态度,俄采取不干涉态度,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教师介绍: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想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和发展远东势力;法国和德国想趁机夺得新的权益;俄国由于准备还不充分所以采取观望态度。教师设问:战争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清政府此时对日本战争倾向的态度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内容。学生回答:导火线是朝鲜东学党起义。教师补充:清政府的态度可做对联如下:横批: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上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下联: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教师总结战争爆发的背景(略)2.过程(略)多媒体动态图示地图,图片,表格明确战争三大阶段,五大战役;了解战争过程中中国军民的英勇作战,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英雄事迹3.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4.战争的结果和危害《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请同学们从割地、赔款、开埠、设厂四项内容考虑,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一下,为什么《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教师指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条约本身的内容,以及列强既得利益;两个条约的比较。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合作学习:教师总结:《马关条约》反映了资本主义侵略进入了一个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新阶段,侵略程度加深,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教师介绍:列强之间在侵略中国上既可做伙伴,也会产生矛盾。比如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三国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因为日本割辽,影响了这三国的利益。结果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给中国,但向清政府勒索3000万两白银作为交换条件,3000万两白银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暴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此同时,台湾的割让激起了台湾人民的愤怒,他们掀起了反割台斗争。5.回扣导课问题(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自主学习为主)1.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1)甲午战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帝国主义的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根本原因)2)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侵略的斗争日益加深。如口号“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①原因②性质③作用3)中国人民的反抗引来侵略者的镇压——八国联军4)(借口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2)经过(1900-1901)(3)后果1901年9月《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影响(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进程(归纳总结)(四)课堂小结:从甲午中日战争起,列强开始瓜分中国,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被中国人民粉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它们却驯服了清政府,使之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这样形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格局。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也促进了中国的志士仁人进一步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教学后记:课程内容以两次战争为线,讲解难度相对较小,学生掌握理解容易;两个屈辱条约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影响理解难度大,课堂内容不好设计;
本文标题: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67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