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观舞记》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观舞记初中语文七年级(人教版)下册一、教学说明1、教材分析《观舞记》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主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尽可能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激发了读者的想像空间。使读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时,仿佛身临其境地欣赏了舞蹈艺术所特有的形体美,以获得语言和舞蹈的双重审美的享受。2、教学策略(1)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决定以审美为突破口,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设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绪,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在教学中以课本为本,以紧扣品读字句为前提,领着学生在诵读中品味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情感,领悟美的意境,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喜爱舞蹈艺术的情感。按照审美过程的规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设计成四个大板块,即“感受美、欣赏美、品味美、创造美”。(2)利用印度舞蹈视频和图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激情四溢的印度舞蹈视频和图片,可以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生活情境与情感基调,带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在结尾处利用中国舞蹈的视频资料《雀之灵》,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中体悟中外文化的不同,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培养鉴赏能力。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积累文中的字词,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三)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三、教学重点学习作家冰心的写作手法,品味赏析优美生动的语言。四、教学难点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如何欣赏卡拉玛姐妹舞蹈美。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以印度舞蹈《欢快的脚铃》视频导入。(提示:注意观察舞蹈演员的动作、服装等方面,看完后用自己的话来形容这段舞蹈,师生在交流中了解印度舞蹈。教师要有充足的印度舞蹈的知识储备。这一环节能为本文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2)师:印度舞蹈太美了,可是在激越的舞蹈面前,我们常常感到言语的匮乏,但是作家却用他们高超的语言艺术描绘出他们曾目睹的美丽。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随冰心一起来用心感受印度舞蹈的魅力和风采。(3)引入课题:——《观舞记》(二)自读课文,感受美(1)找一找、读一读文中的生字、优美的词语,理解生词。(2)从文中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3)文章题为“观舞”,哪一部分是写观舞的?这一部分的前后分别写什么?(11-18)表达感受----观赏舞蹈----赞美感谢(三)听读课文,欣赏美(1)作者盛赞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是“飞动的美”,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美啊?听录音朗读11—18段,请同学们寻找舞蹈中美的画面,并用横线画下来。(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喜欢的细节、美的画面,边读边想象舞蹈的情景,使自己能沉浸其中。(3)请说出作者盛赞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是“飞动的美”美在哪里?用“……美,你看……”的句式叙述出来。例:卡拉玛形体美,你看她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卡拉玛动作美,你看……卡拉玛衣饰美,你看……卡拉玛神态美,你看……(4)如何理解“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卡拉玛在表演舞蹈时是全身心的投入,除身体在飞动外,心灵也进入了舞蹈的境界,达到忘我的境地。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四)研读课文,品味美(美的画面,让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美的语言更让人如品香茗,口齿留香。那么,作者是如何用文字将这些美丽的瞬间化为永恒的经典的呢?)(1)请同学们美读你最欣赏的词语、句子、段落,再次感受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用波浪线句画出你认为好的,并用“……好,好在……”句式进行点评、赏析(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点评)(教师串语要棒)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示例:①我认为最贴切的词语②我认为最精美的句式③我认为最传神的描写④我认为最奇妙的修辞如:用词方面:“真是光艳地一闪”中“闪”用的好,好在它以人视觉上感受写出卡拉玛美艳的形体。句式方面:“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中吹起、敲起、唱起用的好,好在它们节奏渐快,语势增强。描写方面:“蛇舞一段”写的好,好在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修辞方面:“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写的好,好在排比句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2)作者运用了哪些语言技巧?①运用了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比喻:“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如同一个婴儿”“她是一只雏凤”……排比:“假如……假如……假如……假如……”“忽而……忽而……忽而……忽而……忽而……”“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引用:“珠缨炫转星宿摇,花蔓斗擞龙蛇动”②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展示舞姿的美。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③运用了许多修饰性的词语,增加文章韵味。(无限的)哀愁(无边的)喜乐(低回婉转的)娇羞(叱咤风云的)盛怒(细腻妥帖的)梳妆(铮铮的)弦响(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优美的)诗歌故事……(3)再次朗读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五)拓展延伸,创造美(1)在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和朗读中,我们再次领略了语言艺术的魅力。我们不仅要会感受美、欣赏美,品味美,更要像冰心奶奶一样创造美。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欣赏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雀之灵》,请同学们尝试着用贴切的词语、精美的句子、奇妙的修辞、传神的描写去描述自己所感受到的艺术之美。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下面的任一种方式来描述。①可以用一个词、一句话来表达。②可以模仿第16段,写一段排比的话。③结合课文12—18段的描述,综合运用精致的形容词、动词,生动的修辞,丰富的想象写一小段文字。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2)把我们美的结晶向大家展示。(指名两、三个同学展示写作的成果,教师适时指导,巩固学习内容)(六)结语冰心真不愧的语言大师,她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把印度舞蹈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舞美、情美、言美有机结合,汇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我们每个人也应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让我们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用聪敏的双耳去倾听,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用灵巧的双手去描绘,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述,因为艺术——就在你我身边!(七)课外作业(1)查找积累古今诗文中精彩的描写歌舞的佳句。如: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诗句。(2)继续完成课内练笔内容,整理在随笔上。六、教学反思上完《观舞记》,我感觉有一点值得欣慰:运用多媒体的视频效果显著,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进入情境。冰心的语言极美极富表现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看舞与读书结合了起来。先在不读书的情况下展示舞蹈的实况录相,学生眼睛一亮,情绪被调动起来。再从语言的角度布置了活动任务:将自己的观后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接着再读文章,与作者的感受与描绘进行比较,顺势引入语言的学习;然后要学生将舞蹈《雀之灵》用自己的语言描摹出来。媒体与文字、形式与内容的合理整合,使手段的运用与目标的完成和谐统一。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感觉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不少遗憾:课堂节奏“一路匆匆”,缺少精读细品。上课给的时间就是固定的45分钟,似乎想要完成的内容太多,于是,按教学设计,一步完了,紧跟着另一步,教学环节虽然环环相扣,但显得头轻脚重,虽然在“品味美”环节中花了较多的时间,但学生好象课文还没有读明白,就开始了读之外的“创造美”活动。虽然积累了美的语言,但对这些语言缺少深层的品味。对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这样处理,无疑有些肤浅。
本文标题: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观舞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70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