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恐龙无处不在》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恐龙无处不在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板块块构造”理论、“大陆漂移说”;了解事理说明文的顺序。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教学重点与难点1.把握文章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2.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1.检查预习。遗骸(hái):遗留下来的骨骸。蟾蜍(chánchú):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褶皱(zhězhòu):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追溯(sù):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地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中,仙女穿的仙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2.欣赏恐龙的相关图片。3.截取课文第二段作为新闻素材出示:“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思考:假如你是一位科学家,看到这则新闻你打算在哪方面进行些研究?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划出文中作者针对这件事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明确:(1)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2)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2.学生讨论,并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要求注意本文用词,并请说明相关段落。明确:在南极发现恐龙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事实证明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3.题目为什么不直接用《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明确:更吸引人、引起阅读兴趣三.体验探究1.“化石”是生物学范畴,而“板块”是地质学的范畴,这两者是如何被联系起来的?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思维方法的句子。明确:“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2.作者正是把化石和南极联系起来思考,才会进一步追问恐龙如何生存,如何越过大洋。善于联系是研究发现的必要前提,是思维创新的重要特征。具备此种思维品质,我们会在别人不经意的地方有独到发现。请同学们把第一段再读读,此段决非空泛议论,讨论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能从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验中举一两个例子来阐述这一观点吗?明确:①伦琴发现X射线,对医学很大的影响,还可做探测机器,测出土层厚度,钢板厚度,做夜视仪,瞄准器。②生物学与建筑学、仿生学读关系。有种植物花瓣成螺旋形上升的,每个角度都可接受光线,仿照建房,每个房间都能接受阳光。③居里夫人发现镭元素,推动了军事的发展。④复杂的物理关系能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概括。⑤学美术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才能画出美丽的图案。……3.请根据课件中的图口述板块构造理论。明确:大约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相互连接,只有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大洋。以后这块大陆分裂成几块,慢慢地漂移分割,经过了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4.再读课文6——11自然段对此理论的介绍,请学生对口述的同学作点评。明确:点评略。教师对“板块构造”做适当补充:介绍“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故事:1912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因病躺在床上。当他把目光移到墙上那张已看过千百遍的世界地图上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为什么地图上南美洲巴西亚马逊河口突出的一块大陆,同非洲喀麦隆海岸凹陷进去的部分,形状竟会如此相似?为什么沿北美洲的东海岸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凹形地带,与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形大陆,竟会如此吻合呢?难道这几块大陆原来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离开来的吗?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魏格纳被这个奇妙的想法激动得几天没有睡好觉。他把地图上所有的陆块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它们的海岸线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后来,他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求证,大胆地提出了轰动世界科学的著名学说——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壳是由若干个刚性板块组成的,当板块运动时,自然也载着大陆向前漂移,大陆像“乘客”一样,乘在大洋板块上一同行进。板块可以在一个扩张轴的两极相互拉开,产生移动,也可以相互滑移产生运动,或是互相碰撞运动。当两个大陆板块发生碰撞时,它的前沿处产生翘曲,形成山脉。而在大洋中的板块因密度较大,则插入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5.下面四人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的逻辑思路,看看作者是怎样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的。小组讨论,教师在小组指导。根据各小组学生发言整理作者的思路。课件:提出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寻找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6.讨论说明顺序明确:这篇科普文章重在说明事理,采用逻辑顺序,层层解剖。逻辑顺序是按照人们思维发展的顺序,进行合理的推论而得出科学结论的思维过程。写作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是通常会采用这种符合思维顺序的方法作为行文思路。四、课后拓展截取课文倒数第二段作为新闻素材出示:“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思考:用联系的思维研究这段这则新闻,如果你是科学家打算从哪些方面研究?提示:近百年来,世界上数以千计的探险家和科学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逐渐揭开了南极的神秘面纱,人类先后在南极建立起50多个常年科学考察站,考察内容包括气象学、冰川学、地球科学、海洋学、生物学、人体生理学及医学等几十个科目。覆盖南极大陆的1300万平方公里冰盖面积,占世界总冰量的90%,是地球上主要冷源。它像一座巨大的冷凝器安装在地球的最南端,冷却着从赤道来的热气,调节着全球的热量平衡,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南极冰盖还堪称古气候的档案库,科学家通过钻探冰盖获得的冰岩芯,是冰川学研究和多种学科研究的极好材料。陨石是研究太阳系内外星体历史演变过程的珍贵样品。它所提供的有关太阳系内外星体早期历史演变的信息,以及行星际宇宙射线和太阳风强度的资料,如果和宇宙飞船采集其它星体上样品提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供的信息以及空间探测器测得的资料相比,无疑是既经济又可行多了。南极大陆的陨石藏量丰富,类型齐全,其地球年龄最长,原状保持最好,是地球上获得陨石样品的最佳场所。1970年以来,英国科学家在南极站观察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洞,从此,南极臭氧洞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臭氧洞的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和生物的影响,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们南极研究的又一项重要课题。此外,由于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如同未经污染的一张白纸,是人类寻找环境本底值的最佳场所。由于极地区的太阳辐射和地磁场与其他地区不同,使极地成为研究高空大气物理的极好场所,而且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条件优越,因为南极圈内主要是陆地,而北极圈内主要是海洋。南极洲还是地球上唯一没有居民、与世隔绝的大陆,气候极端恶劣,低温严寒,冰封雪盖,不尽白昼和漫漫极夜交替出现,给人类的活动和生物的生存带来很大困难。南极超静和超净的自然环境,必然对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这里也是研究生物和人类适应性的理想之地。五、作业设计请用《我所知道的恐龙》或《我所知道的南极》为题,写一篇小短文,介绍给大家。六、教学后记本文涉及的“恐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动物。所以,在讲本课之前,我特意从网上搜索了各种恐龙的图片,又制成了PPT。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体验到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给我们的教学所带来的益处。
本文标题: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恐龙无处不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7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