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研究)
《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研究方案江宁区铜井中心小学蔡大河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叶圣陶)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良好习惯不仅是人的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终身学习的源动力。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从自觉、自强到自动、自然的实践过程,更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过程,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目标。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教学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计算的方法,积聚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可见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实验是一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旨在使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提高学习质量,形成最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学会迁移的、终身受用的良好学习方法。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还有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由于不少学生从小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数学学习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方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缺乏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③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④上课精力不集中,听课方法差,抓不住重点的习惯;⑤学习懒散,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仔细检查的习惯;⑥不善于温故知新,缺乏自觉复习的习惯;⑦识记方式单调,机械识记成份多,理解记忆成份少,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从教师层面上看,教师的学法指导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教师学法指导意识淡薄,学法指导能力差;二是强调教法设计,忽视学法设计;三是强调接受性学习,忽视探究性学习;四是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五是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学法的指导训练。以上这些问题既造成了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计算、验算方法的指导,是目前学校校本研究的当务之急。为了合理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探寻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的路径,选择《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的研究很有必要,尤其符合本校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发展要求。二、课题的界定:低年级: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计算:学生的口算、竖式计算、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较高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严格教学要求是保证学生计算高正确率的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培养耐心验算的习惯;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即加强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三、研究的目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从实践上看,本课题研究与教师课堂教学同步结合,真正能解决教学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通过课题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开发教师潜能,从根本上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促使教师目中有“人”,以学法而定教法,使学生在获得“鱼”的同时也获得“渔”,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努力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计算教学模式。从理论上看,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可以为学法指导的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可借鉴的经验,丰富和发展学法指导教学理论。具体的目标为:1.通过对低年级学生在计算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研究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学生计算学法指导的实践操作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计算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计算意识和主动验算的自觉性,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增强学习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汇聚成合力,提高学习效率。3.用调查问卷等方法总结学生现有的计算、验算方法,以现代教育论、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为指导进行分析,总结、整理、提炼教师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和操作的一些基本方法。4.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分析,寻找因教师忽视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指导从而造成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根源,探求计算教学指导的教学理念和实施办法;对教师课堂行为进行合理分解,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计算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的高效教师行为特征,在实践层面上推进突出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教学策略。5.通过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探索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使教法与学法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并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使学生掌握优化选择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反省、思考、总结并在教学中优化选择与运用适合自身的教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将新课标中计算方法的指导落到实处,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四、研究的内容:1.学生学习习惯和计算方法、速度、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成因分析研究:(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3.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的指导研究:(1)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通过这种指导、让学生明确学习态度和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毅力和意志。(2)计算方法体系的指导。通过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进行有效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会预习、听课、作笔记、复习、阅读、做作业、总结归纳等方法。(3)计算能力的指导。通过指导,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⑤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5.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优化指导研究:(1)指导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观察、实验、预习、听课、复习、思考、作业、错题记录等环节的指导。(2)指导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3)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4)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方法。6.数学单元知识的习题专题研究:做好单元习题专题教学研究,注重选取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和范例来组织教学,使学生透过这种范例,领悟掌握科学计算方法,将知识的系统性与学生的主动性和谐地统一起来,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总结,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7.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的研究:探索在新课程下以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速度的指导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结构、特点、操作方法、注意问题、适应范围等。五、研究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具体采用如下方法:1.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角度收集情报资料,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分析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行为特征,找准研究的突破口。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提高计算能力的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学法的形成。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完善指导教学方案和实施策略;3.个案研究法,对某些教师和学生在研究实践中的创新、发现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个案研究。4.总结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根据课题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综合采用“质”和“量”的办法,形成研究报告。六、支撑性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教师应当用“变中有不变”的辨证观点,正确认识新课程改革。为适应新教育形势的需要,虽然与时俱进,我们的有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要变,但是,“变中有不变”,数学教学实用性实效性不能变,全面提高学科质量的宗旨不能变,教师要掌握“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消除新课程什么都好,传统的什么都不好的错误认识。2.建构主义理论:即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3.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是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现代哲学思潮。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4.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七、研究措施和策略:课题实施的几条措施:1.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落实到位。2.适时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良好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方法指导的本质特征。3.对学生的计算习惯进行现状调查。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庭和社区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度与可信度、客观性与真实性。4.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课堂,组织好交流、讨论,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5.进行教师的计算教学方法研究。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并及时研讨,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形成书面材料。6.增强成果意识。要及时反思回顾,认真总结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教训,以案例、教育叙事、论文的形式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妥善地收集整理好各种资料,全面总结研究并形成科学完善的“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研究报告。7.积极争取学校领导、相关任课教师和科研部门有关专家的指导和支持。课题实施的总体策略:1.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因素的指导:教师要抓住最佳契机,适时地引导学生对计算的有效性、重要性进行理性的反思,在反思中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树立对自己认知策略的自我监控与调适,提高元认知能力。(1)认识计算方法的重要性;(2)激发学习动机;(3)进行挫折教育,锻炼学习意志;(4)强化成功体验,进行自信心的培养;(5)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培养良好学风。2.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结合学科特点师生共同制订数学学习习惯的常规制度。在实践中重视对学习的“四个基本环节”进行系统性指导,具体指导学生如何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复习、独立作业。(1)数学学习常规的制订与学习;(2)加强预习指导;(3)加强高效率听课的指导;(4)加强总结归纳复习指导;(5)加强独立作业和错题记录本摘录的指导。3.计算方法的指导:(1)开设学法指导课:由指导教师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不定期的开设学法指导课,印发一些
本文标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74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