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
2014年生物(江苏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江苏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014江苏,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B.每个AD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C.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D.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细胞中化合物的有关知识。tRNA分子是单链RNA,tRNA经过折叠,看上去像三叶草的叶形,在其折叠部分,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氢键,A项正确;ATP分子中具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DP中具有一个高能磷酸键,B项错;血红蛋白分子由四条肽链组成,肽链之间没有肽键而是靠二硫键连接,C项错;DNA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是指连接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键,而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D项错。2.(2014江苏,2)下列关于蛙胚胎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细胞分裂不断增加细胞数量,并在一定时期发生细胞分化B.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但不发生凋亡C.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蛙胚的有机物总量不断增加D.发育过程中蛙胚从环境中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逐渐增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蛙胚胎发育的有关知识。蛙受精卵经过卵裂使细胞数目增加,并在一定时期出现细胞分化,A项正确;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既有细胞的分裂、分化,也有细胞的衰老和凋亡,B项错;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细胞数量增加,从环境中吸收的氧气量不断增加,但由于此时不能从外界吸收营养且有机物不断消耗,蛙胚的有机物总量在减少,C、D两选项错误。3.(2014江苏,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B.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C.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D.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性激素属于脂质,在内质网中合成,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A项错;由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膜蛋白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加工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形成的;内质网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B、C、D三项均正确。4.(2014江苏,4)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A.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B.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水和空气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学发展中的相关实验和重大发现。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材料,证明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项错;范·海尔蒙特实验结论认为植物生长并增重的养料来自水,B项错;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在DNA模型构建中提供了DNA衍射图谱,为DNA模型构建作出了贡献,C项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项错。5.(2014江苏,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有关知识。在一个自然区域内的所有同种生物构成种群,A项中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种群,A项正确。壁虎的移动速率很快,活动范围较大,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而不宜用样方法,B项正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会变化,并逐渐向下一阶段演替,C项错误。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及其他因素,使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种群,D项正确。6.(2014江苏,6)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依据中心法则(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④②③环节B.侵染细胞时,病毒中的蛋白质不会进入宿主细胞C.通过④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D.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与中心法则相关的知识。HIV是RNA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经逆转录合成DNA再转录合成mRNA才能合成蛋白质,故A项正确;HIV侵染人体细胞时,通过胞吞的形式进入细胞中,所以病毒的蛋白质外壳能进入宿主细胞,B项错误;逆转录合成的DNA整合到宿主DNA上,再借助人体细胞的酶系统和能量、原料合成RNA,C项正确;通过抑制逆转录过程可减少艾滋病的增殖速度和数量,D项正确。7.(2014江苏,7)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片段的增加,可导致相应基因数量的增加,基因表达水平(如表达产物的量)可能增加,但对个体生存一般不利,A项错误;染色体某一片段的缺失可以使其同源染色体上对应片段上的隐性基因表达出来,但一般会使个体生存能力下降,B项错误;染色体的易位是指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虽然基因的数量不变,但是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性状的改变,C项错误;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以使远缘杂交的不育后代获得同源染色体,从而恢复可育性,D项正确。8.(2014江苏,8)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通过细菌耐药性考查生物进化理论。细菌耐药性形成的机制:在细菌群体中,存在耐药性的变异类型,而通过抗生素的选择作用,可以使细菌群体中耐药基因的频率增加;这种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的作用是定向的,耐药性变异的产生与抗生素无关,耐药性变异的选择与抗生素有关,A项错误、B项正确;这种选择过程与新生儿本身的免疫功能也无关,C、D两项错误。9.(2014江苏,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答案:A解析:激素的运输是由体液完成的,可以运输到全身各处,并非定向运送,A项错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促进机体产热,B项正确;在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表面上存在葡萄糖受体,因而这两种激素的分泌可以受到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可以受到下丘脑传出神经的调节,C项正确;饮水不足,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D项正确。10.(2014江苏,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D解析: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污染引起的,与物质循环有关,不能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A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太阳能外,还可来自某些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B项错误;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而不是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0%~20%,C项错误;无机环境中的CO2和水被生物群落中的绿色植物等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生物群落中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CO2和水等;CO2和水又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利用,循环往复,以至无穷,D项正确。11.(2014江苏,1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答案:B解析:考查神经调节的知识。只有神经冲动通过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突触小体,神经递质才能释放,A项错误;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之分,当抑制型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时,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B项正确;反射弧中有一至多个突触,在突触上的兴奋传导是单向的,所以反射弧中的兴奋传导也是单向的,C项错误;Na+内流是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的基础,D项错误。12.(2014江苏,12)下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B.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D.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知识。甲是中心体,其倍增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A项错误;乙是染色体,组成成分主要为DNA和蛋白质,丙为纺锤丝,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B项正确;图示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为减Ⅱ中期,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项错误;图中分裂时期是减Ⅱ中期,细胞中的核膜分解,无核孔,D项错误。13.(2014江苏,13)下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出发菌株挑取200个单细胞菌株选出50株选出5株多轮重复筛选A.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C.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诱变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利用诱变因子诱导基因突变,再从中选择出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项正确;大剂量的诱变剂处理,不仅可以导致基因突变,也可以引起染色体变异,B项正确;筛选是人工选择,具有定向作用,C项正确;诱变的不定向性、多向性,使得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突变率不一定提高,D项错误。14.(2014江苏,14)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能量代谢。果实的糖含量较高,向果实运输糖是逆浓度梯度转运的,属于主动运输,消耗ATP;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为胞吞,需ATP;淀粉酶催化淀粉的水解反应不消耗ATP;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消耗ATP。15.(2014江苏,15)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液泡占据了大多数的空间,无色的细胞质区域较小,A项错误;细胞的角隅处由于与外界接触面积大,失水速率较高,首先发生质壁分离,B项正确;吸水纸的作用在于吸引溶液,使细胞充分浸润在外界溶液中,C项错误;本实验中包含实验前后的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74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