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导言“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超过75%,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是国家建设不可忽视的基本问题,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国力的增强具有重大意义,农村的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今天,让我们翻开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篇章,了解中国古代农业走过的历程,关注农业发展的现状,一起构想中国农业健康美好的未来。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时期国别与出处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秦朝10倍或十几倍6世纪中国《齐民要术》粟:24-200倍麦:44-200倍前27年-476年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4-5倍13世纪英国《亨利农书》3倍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较什么是精耕细作?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哪些因素?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从千耦其耕到个体农耕的耕作方式的演变)精耕细作含义: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组织的小型化因素神农氏尝百草塑像湖北随州神农祠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白虎通》一、农业的起源采集经济种植经济方式狩猎家畜饲养业主要伴随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原始农业结合课文内容说明我国农业的布局和粮食结构特征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1、我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形成南北两个不同的农耕系统;2、在发展的初期显出地域的差别,中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南稻北粟)碳化稻谷(河姆渡遗址出土)2、我国原始农业的格局炭化了的粟和菜籽(半坡遗址出土)新年到来之际,广大农民期盼丰收、吉祥,对联常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吉祥用语,“五谷”和“六畜”分别指的是什么?动动脑:五谷:黍稷麦豆麻稻(粟)六畜:猪马牛羊鸡狗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十二生肖中包括了“六畜”,即家畜饲养业中的猪、牛、马、羊、鸡、狗,说明这一时期人类已经驯化了这些动物;还包括鼠、蛇、猴、虎等当时人们捕猎到的动物;另外,还包括人们想像中的动物“龙”——传说中司雨的神物,它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一、农业的起源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呈现出怎样的特点?⑵起源于多个中心,最早在黄河、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北粟南稻格局;⑶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1)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我国古代农业的生产工具随着时代变化有哪些改进?阅读教材总结:二、农具的进步⑴远古和商周时期生产工具主要有哪些?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下: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石镰(1)远古时期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2)商周时期有少量青铜农具,但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1)耕作方法:“刀耕火种”先砍伐树焚烧树用做肥料,然后就地挖坑种植农作物。(2)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低下云南的刀耕火种。远古时期人们采用怎样的耕作方式?为什么?二、农具的进步⑵春秋战国时期农具有什么重大变化?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战国时期的铁农具铁犁头(1951年于河南辉县出土)铁镰刀(1959年于浙江绍兴出土)铁农具普遍推广,牛耕开始出现牛耕图二、农具的进步⑵春秋战国:(1)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工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3)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大约在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铁器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影响?耦犁二、农具的进步(3)汉代:犁壁的安装什么时间发明了犁壁?西汉中期犁壁的使用有什么作用和影响?犁壁在使用时,可以把土按一定方向翻倒,并能同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起垄等工序。自此以后,牛耕得到广泛推广。曲辕犁使用示意图二、农具的进步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有什么意义?曲辕犁的发明,是继汉代犁耕发展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二、农具的进步曲辕犁与前代犁相比有哪些优点?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能调节深浅宽窄,更加随心所欲;耕作平稳、深浅一致,极易适应水田耕作。灌溉工具的改进春秋战国之际桔槔:井上汲水工具辘轳: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工具二、农具的进步2、灌溉工具的发展翻车(龙骨水车、水蜈蚣)东汉毕岚发明,三国时马钧改进筒车筒车比翻车有什么进步?翻车使用人力,筒车使用水力试从农具进步的角度来说明生产力的进步。1)从材质方面:石,骨,木---青铜,铁2)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3)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自然力4)从种类变化:单一----多样性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提高,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总结从春秋到明清水利设施的兴修情况,想一想水利兴修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探究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上古:大禹治水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漕渠、白渠两汉:治理黄河特色灌溉工程:坎儿井都江堰由哪三部分组成?各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能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美化了环境,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四川地区的经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具有较高的精神文化价值。“鱼嘴”伸入岷江中,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飞沙堰”,这是都江堰的泄洪排沙设施。夏季水大时,内江的水可以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保证内江灌溉渠免受水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在“鱼嘴”的下游,人们凿开玉垒山,打开内江通路。这即是人们所称的“宝瓶口”。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渠道,用来灌溉广阔的川西平原。东汉王景治理黄河王景治河,千载无患为什么中国古代重视黄河的治理?长期以来,黄河一直是中国农耕经济的命脉。黄河是否安澜,成为影响朝廷财政收入、人民生活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坎儿井示意图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名曲欣赏、体味意境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我国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出现生产力的提高①铁犁牛耕的普及,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②私有土地的出现③宗法制的破坏阅读下面两段材料,从中分析自耕农经济有何特点,你如何评价?“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白居易《朱陈村》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文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西汉]晁错《论贵》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分散性)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封闭性)③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落后性)④自耕农是国家赋税要义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压榨天灾战乱都容易导致破产(脆弱性)⑤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保守性)评价:利:①较稳定,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②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弊:①比较脆弱,难以应付天灾、战乱及苛捐杂税;②自给自足:较少商品交流,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的交流,特别到了近代成为社会发展的因素。③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④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有哪些特点?如何理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不断完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我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众多文明古国中,很早就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中国农耕文明经济形态的产生和发展,既得益于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也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工程的兴建有关。从耕作方式上看,自春秋自耕农经济出现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鉴古知今。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必将有助于实现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小结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1.精耕细作和现代科学相结合;2.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特色优势;3.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4.完善水利设施,政府重视。活学活用1.以下有关我国原始农业起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B.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发展而来C.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D.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2.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古代农业出现的时间是()A.原始社会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D.秦汉时期BC3.汉代以后,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A.铁农具的使用B.牛耕的出现C.曲辕犁的发明D.筒车的发明使用4.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采取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这是由于()A.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B.低下的生产力水平C.抵御自然灾害的要求D.奴隶制的生产方式5.春秋以后我国自耕农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是()A.“男耕女织”B.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相结合C.“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D.种植业为主、渔猎为辅CBA活学活用1.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B.曹魏C.唐朝D.北宋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体现了家庭式经济的什么特点()A.落后性B.脆弱性C.封闭性D.分散性CC3.中国古代主要耕作方式是()A.精耕细作B.粗放耕作C.选择耕作D.计划耕作4.明代徐光启的()向国人传授了西方水利施工技术。A.《农政全书》B.《泰西水法》C.《梦溪笔谈》D.《河防一览图卷》AA1、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下列哪些地区形成规模①黄河流域②珠江流域③长江流域④辽河流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2、原始农业产生的标志是A、采集经济的出现B、渔猎经济的出现C、畜牧业的出现D、种植经济的出现3、从原始农业直到商周时期,先民进行农业生产的工具主要是A、青铜农具B、木、石、骨等农具C、铁农具D、石制农具4、牛耕之所以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原因是A、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一直沿用至今B、畜力代替人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畜力代替人力,使人不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D、使土地不必进行休耕5、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是A、犁壁的发明B、曲辕犁的发明C、牛耕的出现D、耦耕的创制7、郑国渠、漕渠等水利工程处于A、成都平原B、关中地区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8、春秋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条件主要包括①铁农具的推广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牛耕的普及④牛耕的使用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9、小农经济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原因是①生产规模小②难以扩大再生产③“男耕女织”式分工加固了自然经济④满足于生活富裕和稳定的状态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情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
本文标题: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8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