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学设计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古代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了解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知道中国古代音乐、舞蹈的发展概况,知道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文言史料解读,对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成就和影响形成自己的理解,学会自主思考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课本内容和教师的讲解,培养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最终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通过学习本专题认识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学会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二、教材分析: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中,专题一、二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科学技、艺术、文学成就;专题六、七主要讲述了西方从古代至近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演变的历程。专题一、二与专题三、四所反映的相关内容大体处于同一时段,但东西方之间又存在着各自的特点。本专题教材讲述的是古代中国科技科技成果的发明创造,科学思想的概况;中国古代的书法绘画艺术、音乐舞蹈戏曲艺术;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及其时代特色(背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艺术史、文学史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尤其通过《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学习,很容易引起学生反思: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中国反而落后西方了呢?这就为专题六、七的学习,对加深中西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各自发展道路和特点的认识做了很好的铺垫。二、教学重、难点:1、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理解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背景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背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联系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学案导学法。四、教学过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科学技术也相当璀璨辉煌,走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就像走进一个博物馆,今天我们就在这博物馆里畅游欣赏,并通过这些展览思考其所在时期的社会生活,思考在怎样的环境下才能产生这么多的文化艺术科技瑰宝。本专题第一部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首先我们进入的是科技馆。【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蔡伦的画像及其简介教师讲述:蔡伦的生平及造纸术的发明小故事。设计意图:幻灯片展示蔡伦的生平,讲述历史小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重难点突破】一、四大发明的完成过程、外传概况及其影响。1.造纸术。(1)纸之前的书写材料;殷商时期,人们把文字契刻在龟甲、牛骨、陶器上,或铸刻在青铜器和玉石器上。春秋时期盛行竹木简牍(举例学富五车、留取丹心照汗青),并开始使用丝帛。简牍笨重,丝帛昂贵,不能适应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2)发明:为满足社会对书写材料的需求,中国西汉早期已经发明植物纤维纸。(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纸张实物是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3)改进: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便宜易得的原料:树皮、麻头等造出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候纸”。(4)外传:两汉之交,造纸术传入朝鲜半岛,随后传至日本、越南、柬埔寨等地。751年,唐朝(高仙芝)与阿拉伯(黑衣大食、波斯王朝)军队交战(怛罗斯之战),唐军被俘士兵中有造纸工匠,造纸术遂传至阿拉伯,随后又传入欧洲和北非。13世纪以后,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使用的羊皮纸和牛皮纸。(5)影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深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2.指南针(1)发明:《韩非子》中就提到过“司南”。此后出现指南鱼、指南龟等。北宋时期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最迟在10世纪的北宋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可补充: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关于地磁偏角的最早记录。最早解答“指南针为何指南”问题的是16世纪后期的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2)外传:大约在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3)意义:指南针对于军事和远洋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为明代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二字。(2)使用:A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B五代至宋代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等。C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五经总要》记录了当时三种火药配方。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D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都是世界最先进的。(3)外传:12、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14世纪初,由阿拉伯传入欧洲。(4)意义:把人类战争逐步推进了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促进了采矿业、金属制造业的发展。4.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金刚经原藏于甘肃敦煌千佛洞,1899年发现,1907年被英国人盗去,现存于伦敦不列颠博物馆)(2)活字印刷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泥活字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次大革新。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并发明了能够转动的排字盘(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铜活字得到较多的应用。使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是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3)外传:中国的雕版印刷术由波斯(今伊朗一代)传到欧洲,四大发明中唯一非经阿拉伯人传播的一项。14世纪末欧洲出现了用木版雕印的纸牌、圣象和课本。1450年前后,德国受中国活字印刷的影响而发明了金属活字。(4)影响:提高了印制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印刷技术传到欧洲,有利于文化知识和欧洲资产阶级思想的广泛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对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5.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内容:1.儒家孔子:“多闻阙疑,慎言其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自然规律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只能顺应自然规律。3.老子强调的“无为”:不要有违反自然的行为。特点;1.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2.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1.经济: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既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2.政治制度: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科技发明提供了重要条件和稳定的社会环境。3.文化教育发展:自孔子时代起,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文化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4.对外政策:在秦朝以后明清之前大部分时间内,中国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对外进行广泛的交流,吸收不同的文化,有利于我国科技文化的正常发展。5.民族交流: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交流,也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6.继承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7.其他:中国人民的勤奋,长期与自然做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大都与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传播。本专题第二部分:中国古代的艺术【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能愈多而德愈薄矣。”——《淮南子·本经》思考:根据材料指出《淮南子》对“仓颉作书”所持的态度。它和先秦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是类似的,为什么?教师提示:《淮南子》是西汉时的刘安组织编撰的,刘安信仰道家思想,而道家主张自然无为,尽管作者认为仓颉作书威力巨大,但从“能愈多而德愈薄矣”的评论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仓颉作书”并非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为什么呢?“作书”虽说是人类大智大巧之举,但它毕竟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来从事文字的创制研讨、教育传播等工作。它必然会冲击维持人们基本生计的基础产业农业,从而危害国家根基。出现“天雨粟、鬼夜哭”现象,那是上天在警示人们:削弱了农业、触动了生计基础,饥荒将会不期而至啊!同时,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欺伪狡诈、争夺杀戮由此而生,天下从此永无太平日子,连鬼也不得安宁,所以连鬼也哭了。因此,《淮南子》中的“仓颉作书”更主要的是表达了一种古人对文字发明的敬畏之情。设计意图:幻灯片展示课本上的史料,解读史料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为接下来讲解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做铺垫。【重难点突破】一、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之——“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至今仍为人所使用,起到了增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团结凝聚中华民族的重大作用。1.起源: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绘画符号,这些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2.汉字的成熟;图画文字后来逐渐抽象化,与绘画拉开了距离。商代甲骨文是刻于龟甲兽骨上用于占卜记事的文字,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汉字形成完整的体系。3.汉字的演变: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的总趋势是由图画到符号,由繁到简。?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否补充中国书法艺术的含义和发展:1.含义: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2.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1)小篆:①发展:小篆创始于秦代;流行到西汉末年,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一直被书法家亲睐。②特点:字体圆长,笔画粗细匀称,藏头护尾、不露锋芒,富于图案美。③代表作有秦朝李斯的《泰山石刻》、《琅琊台刻石》等。(2)隶书:①发展: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②特点:字体宽扁,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横画蚕头燕尾状。③代表作东汉《张迁碑》、《曹权碑》等。补充背景;秦隶的产生与官狱文书较多,篆书书写不便有关。汉代隶书蕴涵着一种雄强博大的气势,充溢着雄健的力量,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3)草书:①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②特点:笔画简约、线条流畅,勾连不断、纵情任性;审美价值较高,但实用性不大;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发挥到淋漓尽致,最能体现和抒发感情。③代表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4)楷书:①发展:出现于东汉后期,成熟于魏晋,鼎盛于唐朝。②特点:笔画详备,字体方正,结构严谨;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也称真书、正书,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③代表人物: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初唐欧阳询、盛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宋代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蔡京四大家;元代有赵孟頫、明代有文征明、董其昌、清代有何绍基等(5)行书:①发展:起源于汉、盛行于晋;②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③代表作: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唐朝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三行书:宋苏轼《黄州寒食帖》元有赵孟頫、明有文征明等总结:五大书体发展简况书体特点发展代表作篆书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创始于秦朝秦朝李斯的《泰山石刻》、《琅琊台刻石》隶书平衡对称,整体安定创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东汉《张迁碑》、《曹权碑》草书笔画简约、线条流畅,勾连不断、纵情任性;审美价值较高,但实用性不大;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发挥到淋漓尽致,最能体现和抒发感情始于东汉、魏晋定鼎、唐朝盛行,通行至今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楷书笔画详备
本文标题: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89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