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好。阿弥陀佛!现在继续为各位开讲《佛说阿弥陀经》。我们上午已经开始先从总体上概括这部经的经题—《佛说阿弥陀经》,下午进一步具体地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部经题的每一个字。上午讲到一个『佛』字,佛从一万一千一百个角度来解释『佛』的名号。由于我们地球人心量的狭隘,没有办法来观照这么多佛号,所以佛良苦用心,又讲出一千种佛的名号,同样有一部经叫《佛说千佛名经》,也就是讲在我们贤劫有一千尊佛要出世。但是这一千种佛号,我们地球人仍然没有那么大的心量去观照。所以佛一不做二不休,最后压缩到十种佛号,那就是《妙法莲华经》所讲,『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所以我们要无比地感恩感慨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大慈悲良苦用心。这十种佛号高度概括一万种佛号、一千种佛号的功德智慧,高度概括十法界上至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风云雨雾、香甜苦辣、是非长短,概括我们能够耳闻目睹身受乃至不闻不受、感觉不到、意识不到的那些无形无相的万法,其本来面目都在这十种佛号内。所以这十种佛号,每一种佛号我们听了以后,你都能当下成佛。所以我们要沉下心来,耐下心来,我们还可以把这十种佛号,每一种佛号都能够相互地圆融成一种佛号。我们先来从第一种佛号来看起,叫『如来』。曾经有些同修问,「师父,是如来佛大?还是阿弥陀佛大」?『如来』佛号是一个一切诸佛的通号,『阿弥陀佛』号是个别佛的别号,阿弥陀佛也叫阿弥陀如来,释迦牟尼佛叫释迦牟尼如来,这是方便说。究竟说没有哪一法不是『如来』—天如来、人如来、狗如来、猫如来、泥巴如来、风如来、雨如来,万法无非从「如」而「来」。注意!这就是讲石破天惊的大法!你讲的这样的法,怎么叫石破天惊?佛在《法华经》讲,天上的人听了以后他要生烦恼,阿罗汉听了以后他要生疑惑,藏教菩萨、通教菩萨、别教菩萨听了以后,他也要生疑惑。在别教一般地概念为初地以上的菩萨,他才能信解『一心三藏』圆教大法。住位菩萨、行位菩萨、回向位菩萨没有门,他不能接受。如果我们在座能够接受这样的大法,你就可以对号入座,我是谁。这是佛给我们的标准答案。所以佛在《妙法莲华经》讲,能够受持《妙法莲华经》法华三昧者,是阿惟越致菩萨,是如来使,是大菩萨从佛土再来。所以讲「如来如来」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讲这个法的次第,就是要把它讲清楚为什么都是从如而来。我们没有必要讲狗是怎么个如来,猫是怎么个如来,这个香蕉苹果怎么个如来,这样讲那是别教分别法无量法门,圆顿大法不是这样。无量的次第,无量的等级,无量的万法,我们可以成就于一生,成就于一时,成就于一念,就看你的悟性高低。师父有一本光碟叫《如是我闻》。《如是我闻》就是专门讲『如来』,所以我们今天在这里讲的『如来』,等于把『如是我闻』提前来讲,相对而言要简单一点。我们首先采取打官腔,讲口头禅的方式来概述『如来』二字。『如来』就是最高度概括、体现圆顿大法『一心三藏』的功德智慧。所谓「一心」就是我们的一个念,这一个念当下就是十法界万法。所谓「一念」就是「不二法门」。怎么「不二法门」?这个拳头跟这个手掌,当下是不是一个东西?你说它是一个东西,它有两个相,拳头相和手相;你说它两个东西,这两个相是不是一个东西?说不二法门,是对二说不二,这就一念,万法一念讲全了,就是『一心三藏』,三个藏我们等会还要分别讲。首先我们片面地来体会下这个一念。在没有开口,没有动耳,没有动眼睛,没有动脑筋之前,我们想想有没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通过嘴巴能讲话,通过眼睛能看,通过耳朵能听,是不是啊?大家能意识到这个东西吗?那么这个东西在我们心里有没有形相?没有。一旦有了形相,它就变成脑子在思维,眼睛在看。每个人是不是都有这一个念啊?这就是我们一个心。既然这一个念它没有任何的形相,也没有任何的味道,什么也没有。能不能分你的念、我的念、他的念?能不能分?不能分。既然不能分,是不是整个尽虚空遍法界就是这一个念呐?那当我这一个念变出了眼睛能看,变出了耳朵能听,现出了人相、鬼相、牛相、马相的时候,这一切的相,当下有没有离开这个念?是不是当下还是这个念呐?比如说拳头是一个念,变成了这是什么(打手势)?这是锤子,是不是?锤子当下是不是拳头啊?当下是不是这个念啊?那反过来讲,我的拳头没有变现锤子的时候,拳头当下是不是锤子啊?所以这是打官腔来讲,「一念就是三藏,三藏就是一念,一念就是无量法,无量法当下就是一念」。拳头变成锤子、变成剪子、变成扫把、变成木排、变成一块布、变成一个兔子的耳朵,我这个手指头可以是无量的指头,无量的万法,当下是不是一个拳头啊?是不是一个念啊!既然都是一个念,锤子也是你、剪子也是你、扫把也是你,那当下锤子是不是就是剪子啊?剪子是不是就是扫把呀?也就是当下人是不是就是鬼?鬼是不是就是苹果?苹果是不是就是茶杯?茶杯是不是就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是不是就是猪八戒?诸佛出世就是要讲这个法。所以我们这个打官腔,已经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佛法。这是总体上讲一念,那么我们再分开来讲讲三个如来藏。这三个如来藏,我们刚才这么解释,已经好理解了。一切有形有相的万法,佛菩萨、天人鬼畜、泥巴瓦块、风云雨雾、香甜苦辣、是非好坏长短、能看到、能听到、能想到、能分别出来的一切的东西,只要你能感觉到,耳闻目睹身受,都叫有,都叫相,这叫「不空如来藏」。那么我们还要明白,在无始当初,当初是方便说,无始是真实说。当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尊佛,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动物,没有一个植物,没有一块泥巴,没有一片风,没有一滴雨的时候,连这个虚空都没有,那个无始之初就是我们一个灵体,就是一个人、就是一个念存在。你不要问这个念这个人什么时候来的,从哪里来的,你不能问,这叫「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不是后来才有这个样子;它自来就是这个样子,不是通过别人通过它而有这个样子。无始无终,连现在都没有,它就是这个灵体;什么形,什么相都没有,可是它是真实存在;虽然什么形什么相也没有,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就是十法界万法;在后来所显现出的万法在没有现出之前,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就是。打一个不确切的比方,是不确切的比方。我们现在在这里,是不是?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家里有多少多少家当,是不是?沙发、席梦思、电脑、电视、电摩、小轿车,还有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我们一想是不是都有?但你现在能不能拿出来给我看一看?虽然拿不出来,你讲那些东西是不是在你心里?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打这个比喻。我们当初这个念就是真实存在,什么都没有,它就什么都有,这叫「真空」,而不是虚空,虚空什么也没有,也不是断灭空,断灭空连虚空都没有。这是世间法没有办法认可的法。世间人一定要认为眼见为实,耳听都为虚。注意,师父这是在打官腔讲口头禅,没有智慧的人,他没有办法接受,他认为你在胡说八道。可是佛法真谛就是这样。所以这个无形无相真实存在的那个东西,我们把他方便说为「0」,方便说为「原始佛」,方便说为「空如来藏」。三个如来藏讲了两个如来藏了,是不是?所以第三个如来藏至关重要。前两个如来藏,藏教通教别教都分别从各自不同的境界能够有所觉察。这第三个如来藏是圆顿大法最高境界,叫「空不空如来藏」。这个「空不空如来藏」在佛法里叫圆顿大法,叫究竟了义,叫「即空即有,叫非空非有,非空是对空说非空,非有是对有说非有」。实际上讲「空不空如来藏」,它已经把「一心三藏」次第圆融在一起。三个如来藏看上去是讲三,其实它就是一。所以圆顿大法讲非一非三,即一即三,你不能讲它是三,也不能讲它是一;你也不能讲它不是三,你也不能讲它不是一。注意啊,我这是在打官腔,你们听打官腔一般地来讲比较别扭一点。师父下面还要打比方。为什么许多人听『如来藏』大法听不懂,认为是在听天书啊?关键在于讲法的人限于讲口头禅,讲的都没有错,可是人家不懂。第二个角度,我们采取方便对照,与佛法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名相概念来对应。佛菩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讲口头禅,来打官腔。我们不要忽略打官腔、讲口头禅的作用,有了它可以帮助我们提起正念,提起观照,以此为前提,我们可以再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来打比喻。如果与「性」和「相」来对照,这个不空如来藏讲的就是相,空如来藏讲的就是性,空不空如来藏就是讲的「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即性即相,即相即性」;如果与「理」和「事」来对照起来观照,那不空如来藏就是讲事,空如来藏就是讲理,空不空如来藏就是讲「理事圆融,理事不二,理事一如,即理即事,即事即理,有其理必有其事,有其事必有其理」;如果用「空」和「有」来对照,不空如来藏就是「有」,空如来藏就是「空」,空不空如来藏即是「有空不二,即空即有,即有即空」;如果用因缘法来解释,不空如来藏就是随缘,空如来藏就是不变,空不空如来藏就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如果用『阿弥陀佛』来对应,不空如来藏就是「弥陀」,空如来藏就是「阿」,空不空如来藏就是「阿弥陀」,「即阿即弥陀,即弥陀即阿」。如果用我们这个拿手好戏来对照,不空如来藏就是这个手掌,就是这个锤子、剪子、扫把、木排、兔子的耳朵......可以这样变,可以那样变,空如来藏就是一个拳头;如果我们以做梦来对照,在佛法里不是讲诸佛梦中佛事吗?我们以为自己都在这里清醒,其实都在梦中,都是在睡觉,十法界的众生都在梦中。不空如来藏就是我们梦中的境界,梦中梦到父母儿女、七大姑八大姨、诸佛菩萨、天人鬼畜,无所不有,那都是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就是我们在做梦的那个人。空不空如来藏,那就是梦中佛事,梦境就是梦人,梦人就是梦境。这是我们从第二个角度,来与我们所熟悉的一些名相概念来把它对应。第三个角度,就是用我们的智慧来思维,来观照。怎样就是个『一心三藏』?我们刚才是从打官腔这个角度来说明『一心三藏』,现在用智慧观照一下。当十法界万法由我们无形无相的那个灵体变现而有以后,这个万法它当下有没有离开那个一念?没有。既然没有,那么我们反过来讲,在一切的万法没有现前的时候,那个无形无相的那一个念,它有没有离开有形有相的万法?不仅没有,当下即是。所以在佛法里,如果把这句话讲清楚,听明白了,在佛法里叫作「示转法轮」。「示转法轮」是对大根机之人而言。几句话他明白了,成就了。因为这是我们的自性,不需要讲为什么,他自己就能悟到这个东西。因为我们本来就是这个东西。下面我们再讲第二种转法轮,叫「劝转法轮」。劝转法轮就是把同样的道理反反复复地讲,并且通过打比方来传这个法。怎么打比方呢?比如说,师父现在讲一二三四五,我们耳朵听到有声音的震动,眼睛看了有字形字相,头脑想了还有字形字义,是不是?师父用嘴巴讲用脑袋想,这就是不空如来藏,这就是有。那么我们想一想,师父在没有开口,没有动脑子想之前,一二三四五在不在师父心里?在心里。虽然在,它有没有任何形相。有没有哪怕一点点点点相?有没有?绝对没有。只要有一点点点点就已经变成了不空如来藏。所以它虽然没有任何的形相,它是真实存在。没有它,你想不起来,讲不出来,这就是空如来藏。同样的道理,当我讲出了一二三四五,有形有相的一二三四五,当下是不是就是那个无形无相的一二三四五?那是不是这个不em空如来藏?当下是不是叫不空空?不空空是不是就是空不空?再回过头来想,我没有动脑筋想,没有动嘴巴讲之前,那个无形无相的一二三四五是不是就是我后来讲的有形有相的一二三四五?这当下是不是叫空不空?空后面就是不空,是不是空不空?这是不是三个如来藏?再打一个比方,我们早晨已经讲了这个法,这个拳头变成了手掌,眼睛看不到拳头,看不到的那个拳头是不是空啊?可是空,它空不空啊?我们心里知道,手掌当下是不是拳头啊?所以手掌当下是不是就是不空空?手掌是不空,能看到拳头就是空,手掌当下拳头,即掌即拳,即有即空;当我们手掌收回变成拳头的时候,我们眼看拳,心能不能看到手掌?所以这个拳头当下是不是就是手掌?这个空当下是不是就是不空?是不是叫空不空?这个比喻简而言之,即:舒拳(无形无相的空如来藏)为掌(有形有相的不空如来藏),掌未生而拳未灭,眼见掌而心见拳,则为见性,即在相见性;收掌为拳,掌未灭而拳亦未生,眼见拳而心见掌,则为明心,即在性见相;此即「明心见性」,即「无生法忍」。所以我们刚才从师父讲有形有相的一二三
本文标题:佛说阿弥陀经第2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91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