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人物动作描写课堂实录
人物动作描写课堂实录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浏览次数:0次评论:[已关闭]打印本文【引言】美丽的语文世界,春色如许,曼妙多姿。然而作文教学却成为这个美丽世界中最难读懂的一道风景。谁都知道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中学阶段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们的教师不断尝试、探索、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作为一名教研员,采集到这些好的方法,就像在花园中采摘到了美丽芬芳的鲜花一样无比欣喜。今天拿出其中的几朵来,希望它们的美丽和芬芳会让大家欣赏。【指导者:七台河市教育研究院李冬梅】●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时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争有创意地表达;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知识与技能1.感悟并学会用准确、细腻、传神的语言描摹人物的动作或动态。2.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锤炼语言的能力及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归纳写作方法并创造性地写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并善于在细微的动作中捕捉写作灵感。2.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过程师:(进入教室,脱下外套,叠好放在桌上)刚才老师在讲课前做了哪些动作?按一定顺序说,尽量全面具体。(只有几名学生举手,指一名学生回答。)生:我看到老师把衣服脱下来,双手利落地把衣服里子朝外,并轻轻地放在桌子上。师:好,不错。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人物的动作描写。(板书:人物动作描写)同学们想一想,什么叫做人物的动作描写?生:人物的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动作或动态进行描写。师:大家想一下,刚才老师提出第一个问题时,很多同学都没办法回答,这是为什么呢?生:他们没有认真观察。师:说得很正确。因此进行动作描写必须要注意认真观察。(板书。)师:以前我们就接触过许多动作描写,其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经典片段。下面请同学们抬头看大屏幕,老师想考考你们的记忆力。(大屏幕显示。)师:(生读)在下面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动词,并指出选自哪篇课文。我()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起一个大竹匾,()下秕谷,()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师:这是哪篇课文里的选段?(生答《少年闰土》。)师:哪位同学来试着填一下?生:扫、举、撒、当、拉。师:你们赞同他的意见吗?生:我认为是“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因为“举”是人用手进行的动作,而“支”比较恰当。师:分析得很精彩。生:我认为不应该是“当”,因为“当”不是动词,应是“等”。师:还有不同意见吗?生:我认为应用“看”,这样才能知道小鸟什么时候来。师:这个小练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呢?生:用词要准确。师:概括得非常好!(板书。)刚才小片段中捕鸟过程所用的动词特别多,是不是人物的动作描写一定要运用很多的动词呢?接下来同学们再看大屏幕。生:(读)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动词,能否互换,并说明理由。我到了自家的房门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生同桌交流。)生:我觉得不能互换,因为母亲已经很老了,不会飞。师:(微笑)你的意思是侄儿会飞吗?生: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飞”字写出了孩子的活泼、灵巧。而母亲年事已高,用“迎”字更符合她的年龄特点。师:说得太棒了。同学们再考虑“迎”字表明人物的什么心理?生:“迎”表明母亲对长年飘泊在外的儿子的思念,所以早早就在门外迎接了,而小孩比较好奇,因此看到亲人回来,他就“飞”过来了。师:刚才的训练,大家又得到什么启示呢?生:动作描写中所运用的动词,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特点。(师板书:抓住特点。)师:这里的特点包括人物的性格及心理特点,与此同时,刚才的训练还告诉我们,动作描写并不一定是把动作写得细致、全面就是好,而是要抓住关键性动词,展示人物的特点,凸显人物的思想感情。以上几点就是我们在进行人物动作描写时要做到的。接下来,老师想考考你们的创造力。(大屏幕显示。)
本文标题:人物动作描写课堂实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91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