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例说我的物理概念规律复习策略
rdQ2Q1r例说我的物理概念规律复习策略大连开发区第一中学栾明云概念规律清楚了,物理就学好了,高考也就会考出高分,如何搞好概念规律的复习呢?下面是本人的一些做法:一、抽象知识具体化:有些知识点例如点电荷的概念很抽象,如果只按着课本的语言来复习效果肯定很差,如果能在一个具体的情景中将这些知识具体化,则易于学生深刻理解和应用,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例1:点电荷的概念:两个半径为r的球,球心相距为d,带电量分别为Q1和Q2,则关于二者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你能做出哪些判断?并说出你的判断根据。学生的答案是:1若满足dr,F=kQ1Q2/r2,2)若不满足dr,学生答出1)的答案是,老师给予及时的肯定,并强调点电荷的概念。对于情形2)的的答案的解释能够很好的理解:实际带电体可以看成有无数个点电荷组成的这一知识点的内涵,为这一知识点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解释之后,老师接着问:对于这个答案是否需要一个前提啊?经过思考,学生顿悟,应该加前提“金属球”。若不是金属球,我们是否一定不能求解呢?这是由学生提出:若是电荷均匀分布的话,则有:3)若是电荷均匀分布:F=kQ1Q2/r2,根据是万有引力与库仑力都是平方反比率。在此又把两个规律相类比而提出了科学天才们才会有的猜想。此时老师问什么会大于、小于呢?强调这个答案的前提条件是:金属球,进一步分析搞清楚了“实际带电体可以看成有无数个点电荷组成”这一知识如何理解和应用。接着老师问:若不是金属球,我们有没有可能会求解出具体的数值呢?学生想到如果是均匀带电的球体,则仍然有F=kQ1Q2/r2,根据是库仑力和万有引力同样满足平方反比率,是这理由强化了规律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一个具体的情景,能够把库仑定律应用的两种情景想想好的印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的是深刻的烙印而不是容易遗忘掉的干巴巴的语句。接下来让学生看下面这个题,以便他们把握“实际带电体看成是无数个点电荷组成”这一知识点在高考中是如何应用的。一金属球,原来不带电.现沿球的直径的延长线放置一均匀带电的细杆MN,如图所示.金属球上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在球内直径上a、b、c三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a、Eb、Ec,三者相比,[]A.Ea最大B.Eb最大C.Ec最大D.Ea=Eb=Ec案例二: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句话揭示了物理学的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其语言精炼深刻而不具体,若二者为同种电荷:FkQ1Q2/r2若二者为同种电荷:FkQ1Q2/r2abcMN这就影响了学生们理解和应用,首先,将它含义有抽象变为具体:什么功是什么能量转化的量度?kEw合机械能其他Ew机电安Ew热机相对路程滑滑总QSFW.势场、弹Ew2008海南卷的第5小题:质子和中于是由更基本的粒子即所谓“夸克”组成的。两个强作用电荷相反(类似于正负电荷)的夸克在距离很近时几乎没有相互作用(称为“渐近自由”);在距离较远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很强的引力(导致所谓“夸克禁闭”)。作为一个简单的模型,设这样的两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关系为:,式中F0为大于零的常量,负号表示引力。用U表示夸克间的势能,令U0=F0(r2—r1),取无穷远为势能零点。下列U-r图示中正确的是()二、易混易错知识条理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多知识在头脑中是处于一种混沌而不清晰的状态,想当然得按着自己平日做题的惯性——这种题就这样做,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却没有真正的去思考,结果题中稍稍有一点变化就导致错误。将易混易错知识条理化是理顺知识,减少错误,培养学生爱动脑,爱思考的一种好的办法。例如:在复习星体运动的时候,针对对学生的易错易混问题,我做了一个专题课:《星体运动的复习要贯穿一条主线,明辨两处是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案例一、星体运动的复习要抓住一条主线,明辨两处是非星体以及星体表面物体的圆周运动是牛顿定律的重要应用,是高考的重点知识。在解答这部分问题时候,很多同学甚至是老师都会习惯于用所谓的“万能公式”(222224TrmrmrmvrGMm和公式gRGM2)作为万能的公式来求解一切的问题,结果,面对情境不一样的问题必然会出错误。我认为星体运动的复习千万别盲目的套用所谓的“万能公式”,而是要:贯穿一条主线,明辨两处是非。一条主线即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对于做圆周运动的星体,式子中a=a向心=v2/r=2r=42r/T2,对于“日地模型”和“地球卫星模型”,公式中的F合就是万有引力,在这种模型中,牛顿第二定律也就可以表示为上述所谓的万能公式的形式了,但是对涉及到双星问题、多星问题以及星球表面物体问题,再套“万能公式”那就错了。例如:06年高考广东卷第17题(16分):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它恒星较远的、由质量相等的三颗星组成的三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它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已观测到稳定的三星系统存在两种基本的构成形式:一种是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轨道上运行;另一种形式是三颗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项点上,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圆形轨道运行。设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⑴试求第一种形式下,星体运动的线速度和周期。⑵假设两种形式星体的运动周期相同,第二种形式下星体之间的距离应为多少?解答:⑴第一种形式下,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22222(2)mmvGGmRRR(1)解得:54GmvR2π4π5RRTRvGm⑵第二种形式下,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2222π2cos30=()2cos30mlGmTl(2)解得:325Rl式子(1)、(2)中充当向心力的是两个力的合力,不再是一个力,万能公式不好用了,但是抓住牛顿第二定律这条主线问题就可以顺利解决。另外,式子(1)和式子(2)中,代入等号左边表示万有引力式子中的r的值,和代入等号右边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中的r的值不再相同了,因为2rGMm中r表示的是:两个天体中心间的距离,非轨道半径,而rmv2中的r表示的是: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非天体间的距离,这是研究星体运动问题必须辨别清楚的是非之一。解答这个高考题时,只有抓住F合=ma这条主线,明辨r的是非问题,才能顺利解答,否则,盲目套用万能公式必将导致错误。要明辨的第二处是非问题见下面例子:已知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R,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为vl,同步卫星的加速度为al,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2,速度为v2,则:(1)v1:v2=?(2)a1:a2=?分析与解析:此问题多数学生都会用“万能公式”rmvrGMm22得出v1:v2=R/(R+H),a1:a2=R2/(R+H)2这一错误的结果,导致这一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搞清楚研究的对象是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而非轨道上的卫星——这是研究星体运动问题容易混淆的是非之二。赤道上的物体的动力学方程应该是:rmvFrGMmN22,充当向心力的并非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合力,其数值比万有引力小得多。所以,解答本题若能抓地球Q轨道I轨道ⅡP住主线(F合=ma),明辨是与非——是地面物体,非空间的卫星,就可以避免套用万能公式的错误了。正确的解答是:二者角速度相同,利用公式a=2r和公式v=r不难得出两个问题的正确答案都为(H+R)/R。再例:如图所示,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I运行一段时间,然后在Q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人地球同步轨道Ⅱ,则在轨道I上运行运行时经过Q点的加速度a1与它在轨道Ⅱ上运行运行时经过Q点的加速度a2的大小关系是:a1_________a2(填或=或).分析与解答:解答本题时,如果学生跳不出万能公式的思想的束缚,必然毫无思路,但是抓住了主线F合=ma,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很容易得出二者加速度相等这个结论.综上所述,在解答星体运动的问题时,千万不能死套所谓的“万能公式”,而要抓住动力学的灵魂——F合=ma这条主线,明辨两处是非,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把知识学懂学活,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没有学过的问题,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案例二:做功:用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的力F,将质量为m的小物体沿半径为R的固定圆弧轨道从A点推到B点,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60°,如图1所示,则在此过程,力F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___.若将推力改为水平恒力F,则此过程力F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_____;若用水平方向的推力F使物体缓慢的从A点推到B点,则此过程力F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_____。三、复杂问题简单化例:从“子弹打木块”看力学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对“子弹打木块”的研究,让学生明确物理的五大规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解决了何时该用什么规律的这一难题。也就是说让学生弄懂了一个题,明白了一串理,用学到的的东西解决“没学过的问题”,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能做到这一点,才会跳出题海,获得高考成功。四、重要知识点口诀化针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我经常是让学生形成熟悉的口诀,就像小九九一样应用的时候能信手拈来。例如比较电势高低的口诀,比较电势能多少的口诀;判断机械能守恒是否条件首先看什么?绳端速度的分解的口诀是什么?求摩擦力首先想什么?等等,这样效果很好。例如: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电子的得失,是系统的电势能发生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中性钠原子失去电子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大B、中性钠原子失去电子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小C、氯化钠分子电离为钠离子和氯离子的过程中,系统的电势能减小。这个题难道了很多学生,我在讲解这个题的时候,只是问:判断电势能是增加还是减少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答:看电场力做功正负?我又问:电离过程电场力做什么功?这样两个提问,学生自己就答出来了。图1五、关键词语定量化我专门总结了高中物理中的一些关键词语的含义,在平日的训练中,让学生在审题中遇到了这个关键词,必须立即说出来,这样题中的关键问题解决了,学生解题就变得轻松了,效果很好。附:一、临界问题方面的关键词1、最长、最短、最远……等词语常意味着: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2、距地面或某个面的距离最大(小),常意味着:此时刻的速度方向与那个面平行或者速度为零。3、分离的瞬间、恰好分离、恰好不分离……等常意味着:两个物体之间的弹力为零,且两个物体此时的速度相等,而加速度不等。4、刚要滑动、即将滑动、恰不滑动……常意味着:(1)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即:f=fm。(2)没有特殊说明一般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5、对弹性绳、弹簧等:在其它绳刚断的瞬间或将物体释放的瞬间常意味着:弹簧(或绳)的长度没来即改变,所以弹力不变。6、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至少、恰好、刚好、才能、为(不)使(要使),范围是多少……,常意味着要出现“临界问题”。7、子弹恰(不)穿出、两个物体不相对滑动……常意味着:二者的末速度相同。8、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合力为零。9、细绳绷紧:二、其他关键词9、两个物体保持相对静止:速度相同,加速度也相同。10、弹簧秤的示数:是物体受的拉力或支持力(不一定是物体的重力)11、失重:重力不变,物体受的拉力或支持力变小,加速度方向向下,超重:重力不变,物体受的拉力或支持力变大,加速度方向向上,完全失重,物体受的拉力或支持力为零。12、匀速圆周运动:合力指向圆心,且大小不变。13、质点:不考虑此物体的大小。14、沿直线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沿该直线。15、缓慢、静止状态、匀速运动、平衡状态……等常意味着:合力为零、动能不变、力矩平衡。(水平力F缓慢的拉,求做功)常见的非常有用的经验结论:1、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µ=tanα;物体沿光滑斜面滑下a=gsinα物体沿粗糙斜面滑下a=gsinα-gcosα2、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在速度相等时,距离有最大或最小;3、物体沿直线运动,速度最大的条件是:a=0或合力为零。4、两个共同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两物体间的弹力为=0,加速度相等。5、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它们具有相同的速度;6、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
本文标题:例说我的物理概念规律复习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99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