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二讲什么是社会主义2提问与思考?邓小平理论中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本人论述的社会主义是完全一致的吗?邓小平为什么曾说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3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追求1、中国历史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孔子-老子-《公羊》三世说-农民起义者-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2、西方社会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古希腊-柏拉图-空想社会主义者4孔子的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5儒家的“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6儒家的“小康社会”“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礼记·礼运》7老子的小国寡民8老子的小国寡民社会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百之器而不用,使人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八十章9《公羊》三世说何休《春秋公羊解诂》:“衰乱世”至“升平世”至“太平世”,“太平世”,即“大同”社会,而“升平世”相当于“小康”社会。10农民起义者的理想社会黄巢:“均平”王小波、李顺:“均贫富”钟相、杨幺:“等贵贱,均贫富”红巾军:“摧富益贫”李自成:“平买平卖”,“割富济贫”11洪秀全的理想社会洪秀全:《原道救世歌》:“天父上帝人人共,何得君王私自传,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亦赤子。”《天情道理书》曰:“兄弟姊妹,皆是同胞,共一魂爷所生,何分尔我!何分异同!有衣同衣,有食同食。”12洪秀全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13康有为《大同书》14康有为《大同书》经济基础:“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公农”、“公工”、“公商”,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政治组织:“破国界合大地”。“公政府”。选举产生,“全世界人皆平等,无爵位之殊,无舆服之异,无仪从之别。”社会结构:消灭阶级,废除家庭,没有任何天然或人为束缚;每个人都享有充分的自由、平等、独立等人权。15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民生主义实现,便是“孔子所希望的大同世界”16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资本:“集产社会主义”将资本收归国有。国有即民有,防止和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后又将“资产公有”发展为“节制资本”。土地:“平均地权”,后发展为“耕者有其田”。17无政府主义的理想社会无政府主义:“无政府则剿灭私产制度,实行共产主义,人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唤起全世界人类本身之博爱心”。--刘师复《无政府浅说》18中国历史上理想社会观的特点理想主义者注重伦理从道德上追求不重视生产力水平“不患寡而患不均”19古代希腊人的社会观《古希腊神话》黄金时代:如天神一般的生活。白银时代:娇惯,无理智,违法乱纪。青铜时代:粗鲁,爱争斗。英雄时代:高尚,正义。黑铁时代:堕落,败坏,充满痛苦。20柏拉图的《理想国》正义的生活是有价值的生活。正义的城邦或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第三,国王应该是哲学家。公共生活,普及教育。21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实业制度”:人人要劳动,人人有劳动权,没有失业现象,实行“按能力计报酬,按工效定能力”的原则。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源泉,2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这是个阳光明媚的美丽的地方。在这里,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财富属于每一个人;这里没有暴力,没有罪恶,人们过着和平安详的生活——这就是太阳城。”谈到“太阳城”,两位青年说:“阳光不仅照亮了大地,而且也照亮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每人每天劳动4个小时,其余时间,都用来研究有趣的学术问题,开座谈会,阅读书籍,讲故事,写信、散步,做有益于身心的体育运动。这里没有不劳动的寄生虫,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公社的财产都属于他们,没有私有财产。他们使用财富,但决不会被财富所奴役。23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楚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邓小平1987年4月26日24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欧洲18世纪中叶出现,来源于古拉丁文,意为“同伴的”、“同伙的”、“同志性的”、“善于社交的”等等。后加上后缀ism意为社会主义,该词表示了一种关于伙伴、同志的思想学说。25社会主义1753年由德国的神学家安塞尔姆·德辛最先使用,他批评那些提倡重视人的世俗生活、重视人的社会性,而轻视神的权威、具有近代启蒙思想的人称为“社会主义者”。26社会主义19世纪初开始,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个人主义的基本原则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就具有了一定的正面意义。这时,“社会主义”表达了与个人主义相对,强调人的社会性、人和人之间有机联系和集体观念的意义。空想社会主义者们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这个词汇。27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源于拉丁文communis,意为公有,更强调其公有制的制度含义。28共产主义到了19世纪30年代,由于对私有制所带来问题的反感和对私有制的批判,于公有制相关的思想又开始被重视,这样拉丁文意义的communi的意义被再次提起,产生了communism——共产主义一词。这一思想强调制度控制下的公共生活,消除人的自私心产生的源头。29共产主义法国工人阶级在推翻“七月王朝”的行动中,一些秘密的工人革命组织较多地使用了“共产主义”这一概念。30社会主义表达了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渴望,同时也显示了他们建立公有制的“公社”的思想倾向,这就使这一概念具有了更强的革命色彩。而且由于这一系列具有强烈革命色彩的革命行动,使这一思想得到迅速地传播。31概念关系相同:都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关制度不同:社会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共产主义——私有制——制度使用阶层社会主义——知识分子阶层共产主义——工人阶层32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概念的早期选择33马克思对概念的选择早期:马克思主要倾向于“共产主义”“我们向群众毫无掩饰地介绍了共产主义者。”—1842年10月15日《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34恩格斯对概念的选择早期:恩格斯同时关注两个概念“社会主义并不是一个关门的政治党派,但它一般是在资产阶级下层和无产者中间征集自己的拥护者,由此可见,在英国,一个阶级的社会地位愈低,愈‘没有教养’,它就愈进步,愈有远大前途。”“但就在社会主义者当中也有理论家,或者象共产主义者所称呼的十足的无神论者,而共产主义者则被称为实践的无神论者。”——1843年5—6月间《伦敦来信》35马、恩对概念的使用1844年《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两人共同表达的对“共产主义”这一概念的的认同。“当时,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上,是上流社会的,而共产主义却恰恰相反。既然我们当时已经十分坚决认定‘工人阶级的解放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就一刻也不怀疑究竟应该在这两个名称中间选定哪一个名称。而且后来我们也根本没有想到要把这个名称抛弃。”——1890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36《宣言》中的未来社会37《共产党宣言》中的未来社会1847年,“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应该采取一切有力措施,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无产阶级的统治将使它们(祖国、民族)更快地消失。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38《宣言》中未来社会特征发达国家无产阶级集体行动;资本主义比较成熟的条件下;39四、两个阶段的划分40《哥达纲领批判》1875:“但是这些弊病,在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也随之消失,在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以后,在随着个人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在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成超出资产阶级的狭隘眼界,社会才会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41《哥达纲领》中对未来社会的划分1、第一阶段,高级阶段2、第一阶段有残余3、分工消失4、人的全面发展5、物质财富“充分涌流”42“社会主义”的重新定义1860年以后,革命形势的变化,使马、恩又开始关注“社会主义”这个概念。“要把我们的观点用目前水平的工人运动所能接受的形式表达出来,那是很困难的事情……这就必须实质上坚决、形式上温和。”1880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43五、卡夫丁峡谷问题及晚年态度44马恩晚年对未来社会的态度1881年,马克思给荷兰革命者的信:“在我看来是提得不正确的。”“对未来的革命的行动纲领作纯学理的、必然是幻想的预测,只会转移对当前斗争的注意力。”45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卡夫丁峡谷”?东方社会的“社会主义”46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1881年,查苏利奇:“对我国农村公社可能有的命运以及世界各国由于历史必然性都应经过资本主义生产各阶段的理论的看法”。47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作的分析,既没有提供肯定俄国农村公社有生命力的论据,也没有提供否定农村公社有生命力的论据,但是,我根据自己找到的原始材料对此进行的专门研究使我深信:这种农村公社是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48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1882年《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那么试问:俄国公社,这一固然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地公共所有制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所有制形式呢?或者相反,它还须先经历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末现今的俄国土地公共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49晚年态度50马恩晚年对未来社会的态度1882年,恩格斯针对亚洲殖民地国家提出:“要经过哪些社会和政治发展阶段才能同样达到共产主义的组织,我认为我们今天只能作一些相当空泛的假设”1893年,回答法国《费加罗报》记者提问:“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您想知道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案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51马恩晚年对未来社会的态度1888年,重述1872年序言:“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52强调基本原理53恩格斯对基本原理的强调1888年,“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这个原理就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54六、列宁的探索55列宁的理论发展“列宁发现了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之后,便重新修正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个过时公式。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垄断前资本主义的条件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单独一个国家中获得胜利。而列宁得出的结论是:在新的条件下,即在帝国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首先在几个国家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国家中获得胜利是可能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切国家或大多数国家中同时获得胜利是不可能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二版说明·第8页56概念的重新界定1916年7月《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直到胜利了的社会主义转变为完全的共产主义为止。”1917年8、9月《国家与革命》:“我们
本文标题:什么是社会主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05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