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从《倚天屠龙记》看道家思想结合张无忌分析开来
从《倚天屠龙记》看道家思想——结合张无忌分析开来摘要:在小说《倚天屠龙记》里边,金庸把道家思想和故事情节融合在一起,展示了其小说的迷人魅力。这在主角张无忌的武功和为人处世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以下是本文做出的一些简单分析。关键词:《倚天屠龙记》道家思想张无忌作为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擅长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小说的创作中去,使读者在阅读小说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例如,《射雕英雄传》里边郭靖身上体现的积极进取,为国为民的儒家思想,《天龙八部》里边的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佛教思想,《倚天屠龙记》里边的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道家思想等等。在这里我们主要结合《倚天屠龙记》里的男主角——张无忌来分析一下这部书里边体现的道家思想。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守弱。例如,《道德经》第七十六章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这一章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柔能克刚的道理。在《倚天屠龙记》里边,我们从张无忌身上也可以看到很多道家的思想。首先从张无忌的武功来分析,张无忌身兼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极拳,太极剑等绝世武功,其中以太极拳和太极剑最能体现道家思想。在小说第二十四回——太极初传柔克刚里边,张三丰被朝廷派来的刺客偷袭打伤,张无忌挺身而出与敌人比武,用的正是从张三丰处学来的太极拳和太极剑。小说中写道,张无忌目不转睛地凝神观看,初时还道太师父故意将姿势演得特别缓慢,使俞岱岩可以看得清楚,但看到第七招“手挥琵琶”之时,只见他左掌阳、右掌阴,目光凝视左手手臂,双掌慢慢合拢,竟是凝重如山,却又轻灵似羽。张无忌突然之间省悟:“这是以慢打快、以静制动的上乘武学,想不到世间竟会有如此高明的功夫。”正是这样的太极拳法,将满身肌肉,出拳刚猛狠辣的敌人阿三打得团团转。接下来在和方东白比剑的时候,张无忌用的是张三丰传授的太极剑。书中写道,张三丰一路剑法使完,竟无一人喝彩,各人竟皆诧异:“这等慢吞吞、软绵绵的剑法,如何能用来对敌过招?”转念又想:“料来张真人有意放慢了招数,好让他瞧得明白。”其实正是用这套柔软的剑法和一碰就断的木剑,张无忌战胜了剑法至坚、使用锋利无比倚天剑的方东白。无论是太极拳还是太极剑都来自道家以柔克刚的思想,在实际临敌中是否有效很难说,但小说中,张无忌确是凭此大获全胜。以柔克刚还体现在张无忌的为人处世方面。当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时候,张无忌以绝世武功独战六大门派,迫使成昆剿灭明教的阴谋未能得逞。其实,当时以张无忌的武功,足以打败六大门派,置对手于死地,好替明教出一口恶气,但他并没有这么做。相反,他讲明事情原委,还替敌人疗伤,并且劝说六大门派和明教罢手言和。在六大门派从光明顶返回的途中,六大门派遭受到朝廷的埋伏,全部被关进了万安寺,元气大伤。但是,以张无忌为首的明教并没有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相反,他们东奔西走,设法营救六大门派,最终成功将他们救出。其实,在当时以明教的实力,不论是个体作战还是群体作战,明教的战斗力都远远高于六大门派中的任何一派,但是张无忌并没有使用武力迫使六大门派投降。相反,他采用看似退一步的方法,积极营救他们,最终获得了这些人发自内心的认可。在第二十七回——百尺高塔任回翔中,张无忌对赵敏说道:“我爹爹妈妈是给人逼死的。逼死我父母的,是少林派、华山派、崆峒派那些人。我后来年纪大了,事理明白得多了,却越来越是不懂:到底是谁害死了我的爹爹妈妈?不该说是空智大师、铁琴先生这些人;也不该说是我的外公、舅父;甚至于,也不该是你手下的那阿二、阿三、玄冥二老之类的人物。这中间阴错阳差,有许许多多我想不明白的道理。就算那些人真是凶手,我将他们一一杀了,又有甚么用?我爹爹妈妈总是活不转来了。赵姑娘,我这几天心里只是想,倘若大家不杀人,和和气气、亲亲爱爱的都做朋友,岂不是好?我不想报仇杀人,也盼别人也不要杀人害人。”张无忌不想报仇,他只希望大家能够和平相处。以张无忌的武功,他这么想绝对不是没有能力报仇,也不是想息事宁人。他这么做其实是化解仇怨的最好方法。冤冤相报何时了,报仇只会使彼此的仇恨更深。张无忌柔软如水、宽容似海的胸怀,使他赢得了敌我双方的认可,从而成为武林领袖。不论是独挡六大门派、万安寺的营救,还是放弃报仇,张无忌每次都以宽和仁厚的态度去处理事情。在读者看来,张无忌这么做没有郭靖、萧峰那样的快意恩仇那么痛快,甚至有些懦弱和委曲求全。但是,正是张无忌在光明顶的刻意忍让,为以后六大门派和明教罢手言和奠定了基础,避免了双方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也正是张无忌在万安寺的营救活动和放弃报仇的想法,促成六大门派和明教团结在一起,共同抗击元朝的暴虐统治。张无忌没有对遭暗算的六大门派置之不理,也没有使用武力攻击六大门派迫使其屈服,更没有凭借高强的武功把仇人赶尽杀绝。正是他用看似退一步的方式获取了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这其中体现的正是以柔克刚的道理。老子提倡“上善若水”的品德和胸怀。这在张无忌身上也有很好的体现。张无忌几乎营救过明教和六大门派双方几乎的所有的人,而且这其中有些人还伤害过他。在这些营救行动中,他也多次受苦,比如挨灭绝师太的三掌,被周芷若用剑刺伤,被玄冥二老攻击受伤,在万安寺宝塔下徒手接住众人后力气几乎耗尽以至于站立不稳等等。但是他在营救过程中完全是出于侠义之心,他并不是为了当上教主或者是成为武林领袖,也不是为了炫耀武功来满足虚荣心。正是由于他这种真诚无私的精神是他获得了众人的高度认可。张无忌上善若水的博大胸怀,体现的正是《道德经》第八章里边说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的道理。道家抱残守缺的思想在小说中也有体现。抱残守缺在今天多用于贬义词,但在道家思想中,世俗所认为的“残”、“缺”等现象,非但不觉得是缺憾,反而是优势和闪光点的所在。在小说第二十四回——太极初传柔克刚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说话之间,将一股极浑厚、极柔和的九阳神功,从手掌上向张三丰体内传了过去。张三丰于刹那之间,只觉掌心中传来这股力道雄强无比,虽然远不及自己内力的精纯醇正,但泊泊然、绵绵然,直是无止无歇、无穷无尽,一惊之下,定睛往张无忌脸上瞧去,只见他目光中不露光华,却隐隐然有一层温润晶莹之意,显得内功已到绝顶之境,生平所遇人物,只有本师觉远大师、大侠郭靖等寥寥数人,才有这等修为,至于当世高人,除了自己之外,实想不起再有第二人能臻此境界。这段文字说的是张三丰被偷袭后,张无忌给张三丰传功疗伤的情景。这段关于张三丰的心理描写,从侧面表现了张无忌的绝顶武功。在武侠小说中,如果太阳穴高高鼓起,眼中光华如电,固然也是内力深厚之辈,但并非绝顶高手。真正的高手,目光反而温润平和。张无忌不是满身肌肉,威风八面,他看起来和常人没有太大差别,但其实他深藏绝世武功,在当世罕有敌手。这正好体现了《道德经》第四十五章中“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的道理。《倚天屠龙记》里边蕴含着丰富的道家思想,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张无忌身上体现的道家思想体现了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作者对道家文化的认可和弘扬,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思考。参考文献:①李耳著,欧阳居士译:《道德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年。②金庸:《倚天屠龙记》,三联书店,1994年。③郑柔琼:《倚天屠龙记的道家内涵》,2013年。
本文标题:从《倚天屠龙记》看道家思想结合张无忌分析开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14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