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第七章农业土地资源管理
第七章农业土地资源管理第一节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农业自然资源的涵义农业自然资源,一般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农业生产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它是人们劳动的客观基础。概念强调的意义农业自然资源不是抽象物,而是现实具体的自然物质或能量。农业自然资源的范畴是不断变化和扩展的。农业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类(选择)自然资源耗竭性资源非耗竭性资源再生性资源:土地、森林、作物、牧场饲料、水产渔业、遗传性资源非再生性资源:黄金宝石等非消耗性金属、石化燃料、消耗性及大部分金属矿物恒定性资源:太阳能、潮汐能、原子能亚恒定性资源:风能、降水易误用及污染资源:大气、水能、江河湖海中的水资源、广义的自然风光三、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简答)地域性整体性层次性变动性和稳定性数量有限性和潜力无限性多用性如何理解农业自然资源的数量有限性和潜力无限性?(简答)1.数量有限而潜力无限是就人类和资源的关系而言。人类能够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的种类、范围和程度是有限的,自然资源本身的运动过程制约着人们利用的数量。2.从动态的观点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却是无限的。自然资源是不断循环运动不断更新的,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生产力将不断提高。四、农业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选择)自然资源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基础。人是主体,资源和环境是客体。人类和自然资源的关系在历史上的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自然资源还是社会生产劳动的对象。五、农业自然资源利用与农业经济的增长(选择)农业自然资源的数量制约着农业经济活动的规模自然资源状况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自然资源状况影响农业生产的构成自然资源制约着农业布局的合理程度六、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选择)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应遵循的原则:以满足农业经济发展需要为目的以适宜性为原则以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为主要手段发展资源市场,实行有偿开发有偿使用第二节土地资源的经济特征一、土地的涵义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土地,在经济学上指地球上的陆地、水面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一切自然环境条件。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概念,而是一个包括土壤、地质、水文、气候、生物等因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1.土地是人们生息、发展和生产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2.土地虽然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同需要的条件,但在不同的生产部门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3.在工业和其他非农业部门中,土地不直接加入劳动生产过程。4.土地在农业生产中,既是劳动对象,又是劳动手段。在农业部门,土地是生产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为什么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简答)二、土地资源的自然和经济特征(一)土地的自然特点(简答)首先,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积是有限的;其次,土地的位置是固定的,不能移动;再次,土地的物质差别很大,适应性各异;最后,土地能永续利用,功能不可替代。(二)土地的经济特点(简答)第一,土地供给的稀缺性;第二,土地利用的区位性;第三,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第四,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第五,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第三节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的原则一、我国土地资源概况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目前我国人口仍在膨胀,耕地面积却在急剧减少。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一)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二)土地质量不断下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三)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态环境恶化三、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选择)第一,节约用地第二,因地制宜第三,保护资源第四,有偿利用第四节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选择)一、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类农业用地首先是由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其特点决定的;其次是由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的目的所决定的;第三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所决定的;第四是实现农业生产结构和地区布局合理化的需要;第五是开发老、少、边、穷地区的需要。(一)有效利用现有耕地(二)扩大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三)合理利用草原,开发草山、草坡,发展畜牧业(四)合理利用水面(五)改造沙漠二、实行土地的集约化经营(选择)(一)土地集约化经营及其意义在农业生产发展史上,对土地的利用有两种方式,即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集约经营是一种把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集中投入于较少的土地,依靠采用先进技术,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经营方式。集约经营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自有农业就有的,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业生产朝集约化方向发展,是由土地面积有限性和土壤肥力可以不断提高的特点决定的。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及人口增加对农产品的需要量不断增加,但作为农业基本生产资料的土地却面积有限,因此想通过扩大农业用地来增加农产品终受限制,遂使集约经营成为必要;另一方面,土地又有其特殊优点,在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土地的肥力可以不断增进,土地生产率能够不断提高,这就为通过集约经营的方式增加总产量提供了可能性。农业集约经营的目的,包括互相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选择)一是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产更多的各类农产品;二是提高经济效益,使农民增加收入。(二)我国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现阶段,首先应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增加单位面积土地上活劳动的投入,实行劳动集约;其次要积极利用现有的资金和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实行资金集约。(三)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的途径(选择)逐步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农业;广泛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改造我国的传统农业技术;积极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改进农业生产结构和作物结构;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发展多种经营,开展产品的深加工,实现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改善经营管理,讲求经济效果,促进生产发展。要不断提高集约经营的经济效益:(选择)第一,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珍惜人力、物力、财力,注意投资效果,选择最佳投资方向,确定最佳投资方案,绝不能盲目投资;第二,要根据不同自然条件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合理调整土地的利用方式。第三,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质量。第五节土地市场一、我国现阶段存在土地市场的客观必然性土地属自然物,不是人类劳动创造的产品,但却是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土地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占有和使用土地需要支付费用。土地不仅是一种资源,还是一种可增值的资产。土地具有商品的属性,是可以用来交换的特殊商品。土地市场的制度变迁50年代中期~70年代初: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土地买卖、出租或转让;70年代末80年代初,土地有偿转让或实行土地有偿承包。80年代中期到如今,农村土地被征用为非农用地,土地出让、转让、抵押房地产交易等隐形的土地买卖日益活跃。二、土地市场的作用(简答)第一,发育土地市场,有利于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第二,发育土地市场,有利于土地流动和集中,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第三,发育土地市场,有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善农村市场体系。第四,发育土地市场,有利于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保障集体和农民的利益。注意几个重要观点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使土地市场具有与资本主义土地市场的本质区别:土地所有权的转移是单向的。不存在土地所有权的让渡,只限于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国家或集体不放弃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有期限的,不可一次购买,永久使用。三、我国农村土地市场体系(简答)1.地产征购市场发育地产征购市场,增强征用方和被征用方的经济意识,确定合理的交易价格,对于正确处理国家和农民的关系,维护农民的权益,对于防止先征后用,征而不用,造成土地闲置和浪费,都有重要的作用。2.地产租赁开发市场土地转包土地租赁3.房地产交易市场房地产的买卖和出租是土地流动的一种形式,包括房屋的所有权、使用权及其所占用地皮的共同转让。4.土地使用权抵押市场以土地的出让和转让为基础,应制订土地法规,向农民发放土地使用证,使土地承包有法律保障。5.土地使用权互换市场土地使用权互换也是土地流动的一种方式。土地市场的划分(选择)一级市场是指国家级的土地市场,由政府代表国家的国土管理部门实行垄断经营,负责土地的划拨和征地,国家土地使用权转让,土地税收和土地市场调节与监督。二级市场是指土地开发市场,目前主要是由国土管理部门和城市建设部门所属的土地开发公司,以及一些外资公司对土地进行综合开发经营。三级市场是指用地单位使用权的横向有偿转让市场。土地价格土地价格不是价值的表现,而是资本化的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土地价格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土地征购价格和土地使用批租价格。土地征购价格公式表示如下:P=R/i+I-GP为地产征购价格R为土地的年租量i为年利息率I为投入土地的资金及其利润G为因征地而安置农民到非农企业工作的费用土地增值的形式(选择)一是由于土地经营者增加对土地的投资而引起土地增值;二是由于土地周围设施的改善引起土地增值;三是由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引起土地增值;四是由于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土地供不应求而引起土地增值。
本文标题:第七章农业土地资源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4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