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儿童开放画室与情绪表达力的关系
儿童开放画室与情绪表达力的关系儿童开放画室如何探索情绪问题运用艺术表现来解释儿童情绪的障碍问题,开始于二十世纪初期,对于儿童而言,情绪是复杂的不是单纯的,它是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需要面对的自我挑战。由于情绪的表达对儿童而言是个抽象概念,无法用口语说明白讲清楚,因此藉由了解绘画的内容,表露出情绪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沟通渠道。儿童开放画室创造出一种有意义的情绪表现场域,艺术创作提供了一种表现情绪的平台,让儿童认知到先前的经验。其中包括了各式的喜、怒、哀、乐及挫折感的心理反应,它给儿童的情绪开了一扇窗。艺术心理分析能够了解儿童的艺术表现与他们情绪经验之间的连结关系,此外,我们认为儿童的艺术表现本身就具有释放负面情绪的价值。透过艺术创作来达到有效的沟通,减少情绪冲突所带来的人格阴影。这种宣泄作用是开放画室的一个重要功能,它能帮助儿童透过画面的图像来解决紧张的心理情绪问题。例如,一个孩子为了表达对母亲定下的作息方式不满,画出了火山爆发的岩浆将自己埋没,用如此的作品来傅达对母亲管教上的心理感受,一旦孩子把这个情境画出来之后,他的心情就能回复到平衡的状态。儿童能够很自然地透过艺术创作做为心中容噐的疏导,逐渐认识自己与他人的互动关系,提升了自我疗愈的能力。为了要了解儿童绘画中的情绪内容,开放画室对于每一位儿童的创作方式都给予无条件的尊重。他们的自发性艺术表现符号,如线条、形状、大小、颜色等都是属于孩子自身的抽象槪念。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做过度的解释,孩子是上天的恩赐也是大自然原生的创作者,开放画室反对学校艺术教育注重绘画的技巧训练,由于在规范的标准化教导下,产生同一主题,儿童的表现样式趋于大同小异,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让绘画成为一门正规的功课,对于有创作意图的孩子,是很难适应的,再加上老师按照所谓客观的美丑标凖,来评定儿童的绘画成绩,更是伤害了他们创作的自信心,而无法探究孩子的真实心理状态。事实上,儿童的自由涂鸦画是排解内心孤独,抒发情绪的最佳特效药。进入21世纪的世界变动是难以想象的,网络的传播对孩子的心理行为变化也产生莫大的影响,家庭的互动问题愈来愈大,学校的霸凌问题也层出不穷,社会状况也日趋复杂,受到身心伤害的儿童,更是需要用艺术来抚慰心灵的成长。现在的家长对于如何正确地教养孩子是个令他们烦心的大事,我们通过绘画听见孩子们的内在之声,儿童绘画就是反映「大人问题」的一面镜子,如何经由创作的过程,进入到小朋友的世界里,使儿童的心理成长愈加地成熟,这是「儿童开放艺术画室」的最大功能所在。我们可以在开放画室里,自然而然地建立与孩子相互交流的良好关系。在国外,儿童艺术也称为「儿童绘画心理学」,在中国,我给它取了个新名词,称之为「儿童开放画室」。儿童开放画室非常注重孩子在涂鸦阶段(2〜4岁)的艺术启蒙,提供一个完全开放的环境,让他们尽情地创作出自己的世界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从来不评论儿童作品是否画的具有美感或像不像客体形象或构图比例色彩符合现状等等。因为每一次创作,都是自我的心理投射,也是自然的真情表白且只有对他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中包括了象征符号的运作、家人互动的情形、比例大小不同的世界、色彩运用的种种变化等。重点在于不能以成人的世界来看待儿童的涂鸦画,而在于儿童的心理运作过程。中国的儿童成长于权威的环境,在事事讲求对的、好的、标准的艺术教育之下,如何引导孩子的启蒙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的创作是日常生活的体现,是自然生成的,没有东西可以取代它。家长过于介入儿童世界并没有带来加分的效果,唯有尊重孩子的作品,才能进入他的内在世界里。孩子在涂鸦时,既是创造者(内部自我)也是旁观者(外部自我),通过儿童的自由联想为中心,去描述作品的故事,让内在的想法和感受具象化,这是儿童自我延伸的视觉性投射。当儿童完成一幅作品的时候,问他为什么要画这些东西,是不具有建设性的,要其解释它们是有困难的,而反应的方式通常是不知道,或是什么也不说。我们会采用一种什么都不知道的态度来询问儿童相关的回答,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真正地了解一个图形对于孩子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因此,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传达出想理解这幅画的兴趣是很重要的。。我会请他给创作命名一个主题,多个也可以,以第三人称方式进行看图说故事的游戏。用开放式的对话来说明这幅画里发生了什么事?画面中各个对象间是如何沟通的,最后出现什么样的结局,画面中哪个是最要的,画里有你自己吗?对某些较内向退缩的儿童而言,开放画室提供了一些道具如各式玩偶、面具等工具减轻儿童的内在心理防卫负担,藉由它们的替代演出,并发出不同的声音来吸引儿童谈论其作品,以减少不必要的心理阻抗,有些儿童因种种原因抗拒作画,分析师可与之相互加笔而完成作品。孩子在互动沟通的过程里,大都会主动告知这些图画各部分的想法。儿童开放画室提供了一种在自由自在毫无压力下的情境,透过孩子的作品,完成情绪表达的最好沟通方式。孩子们在画画时是一种主观的内部自我呈现,不是视觉的复制再现,当儿童在面临与父母亲或重要亲人的分离、疾病、学习困难、暴力、性侵害、死亡等经验时,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如焦虑、无助、恐惧、孤独、忧鬰、绝望等等创伤性反应。这会造成心理上的情感迟缓、过度警觉、退缩焦虑、重复的梦魇、认知能力退化等压力症候群的现象发生。虽然,儿童遭遇了如此的压力,但是他们仍然会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寻求一种解放的快乐。运用艺术的外显行为与内部的哀伤、失落等感受连结在一起,可以达成疏通情绪的作用,这是儿童开放画室的重要功能之一。因此,儿童的创作加强了内在之声的对话能力,从绘画中引发了种种潜在能力的表现空间,这样的创作体验,结合了自我概念与情绪表达的完整度。艺术能够提供一种独特的个人观点,来对应儿童的身心压力,藉由艺术反映了其心理痛苦,创作可能成为一种视幻觉的幻想,用来补偿现有环境的不足,也表露了难以用口语表达的经验,最终创造了自己希望的梦想实现。儿童开放画室连结孩子的生活经验对儿童来说,艺术创作是特别符合他们的心智发展,即是以视觉图像做为沟通心理的桥梁。透过他们的画笔呈现出自我的表现风格。此外,儿童对于疾病的概念也会反映到他们的绘画上,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意外,许多的儿童对于他们的疾病常会感到有罪恶感,认为一定是做了什么不好的坏事才会生病。因此,常把疾病视为妖魔鬼怪来惩罚他,这是他们想象出来的一个合理化借口。绘画可以疏通儿童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对发生疾病以后的儿童,在开放画室着手创作时,能自发性的画出对疾病的感觉,这对于了解儿童经验到的疾病特别有帮助,协助儿童预演未来的成长空间,也能改变儿童对各种治疗的信念。分析师在开放画室里只是扮演儿童绘画过程中的支持者、协助者、旁观者的身份,以无条件接纳的态度,来增进孩子画画的意图及任何的表现方式,他通常是不介入口语沟通的,除非真有必要才给予其适时的反应。他创造了一块安全空间,提供了开放自由的环境,让儿童能安住心用他的作品来达自己此时此刻的一切感觉。当作品完成后,先倾听儿童对于画面的叙述。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真正地了解一个图形对于孩子的真实意义是什么?所以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传达出想理解这幅画的兴趣是很重要的。通过相互的对谈,协助儿童用说故事的角度,将其想法和感受以画面内容做更加具体化地描述出来。分析师结合口语的故事和非口语的创作,就能掌握了越来越完整的真实轮廓。对大多数儿童来说,他们也愿意和分析师分享其信息,至于多与少则和双方建立的互信稳定度有关。分析师对于上述的内容整合起来,从作品中找寻出最不平常、最突显、最重要的特征来入手(要注意儿童心性发展的年龄阶段),并对孩子的家长分析儿童当下的心理状态和评估孩子的表现行为,这种艺术心理分析的互动是最能提升儿童的情绪表达力了。基本上,十岁以前的儿童,会用具体的一张脸表达出各式的喜、怒、哀、乐等五官表情;约在十岁以后,才会以身体部份如手、脚部位的不同位置来表现情绪的互动关系。以人物大小尺寸来说,重点是他的大小比例,这暗示了自我形象的象征是自大的或自卑的,是安全的或不安全的,是满足的或不满足的,是接受的或逃避的等等,分析师从构图中可以发现儿童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至于颜色方面,对于二至四岁还在涂鸭期的儿童而言,他们是没意识到颜色的选择,拿起手边任何颜色的笔,就开始作起画来了。四到七岁的儿童,开始以主观的方式使用颜色,有些儿童会以客观的环境颜色做连结,但很难理解它们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到了七岁以后,倾向以写实方式使用颜色,这是以心智发展的模式来看待儿童是如何使用颜色的。一般来说,较年幼的儿童,喜欢红、橙、黄色等暖色调颜色,较年长的儿童,喜欢蓝、绿色等冷色调颜色,至于黑色的使用,则是一种未知神秘力量的象征(有好有坏),若要表现出更多的细节如人物画,儿童会用单一的黒色去作画。因此,要用颜色做有关情绪联结的评估,可能会流于分析师主观的直觉印象。儿童开放画室扩大了孩子的世界所有的艺术表现都是孩子的自我延伸。用这种视觉触动的方式和儿童沟通是最自然的交流体验,开放画室提供了适合儿童发展的学习情境,让孩子透过各式各样的作品反映出他们的真实心理反应。一般来说,儿童的作品主要来源于过去的记忆、生活的经验、想象的空间,这三大板块。过去的记忆___儿童根据先前对各种人、事、物和环境互动下的回忆,大都围绕自我为中心,从这里发展出自己和家人的亲密关系,这是儿童在人际交流上的自然探索。生活的经验___儿童在日常行动中,会接触到令他感到新鲜好奇的各式事物,藉由观察他们的鲜明体验,能丰富他的细节注意力,创造出多样化的内容作品。想象的空间___儿童在创作时,若能提供一些半成品的对象去刺激他的想象力,多元化的心智发展由此而展开,这种促进思考的元素,可以带动很多意想不到的创作方式。儿童开放画室非常关注孩子对于创作态度的养成,在艺术启蒙阶段中,任何不经意的批评,都会为他们带来继续创作的心理伤口。不论是学校的老师在教室里,称赞其它同学的作品,将它们摆在显眼的位置供大家欣赏,而自己的作品则以不达标的方式被拒绝展出,或是做为家长的我们对其绘画内容的不好评价,都是逐渐在消灭孩子继续创作的意愿。绘画是儿童天地的扩大,我们不应该以一种标准化的格式去限制他们的表达方式,所有这些刻板化的绘画图形,只会造成没有自己个性的样式作品,没有了自我的想法,这对于日后的创新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带来非常不好的负面影响。中国的儿童,从小时候刚接触绘画时,就被老师或家长教导要等待大人的示范指导后,才能开始作画。不能把环境搞得一团乱,不能浪费颜料,要先有主题才行,要以模仿成人的演示为标准,这样才能得到所谓优良的分数评定结果。开放画室提供了儿童去体验各种可能的创作经验,不需要模仿观察而是直接去操作各式的媒材。艺术创作包括了制作过程和作品的完成两个方面,一般的老师总把关注的焦点落在成品上,这是个误区,要真正理解儿童创作的意义,我们必须要观察孩子的整个创作过程才是重中之重。美国的儿童心理専家克拉马,对于儿童如何运用各种方式来创作东西,感到好奇,她发现孩子的绘画可以结合他们内在思维和外部世界的链接,最后,孩子的世界变大了。于是她对于儿童的绘画提出了一种归纳性的描述,其中有五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模式:1.自发性活动___四处乱涂图形,好奇研究媒材的物理特性,有时不能完全画出较完整的构图,但是能呈现儿童心理动机最真诚的创作经验。2.原创性活动___发现处理画面的独特手法,不依常规作画,有时会有破坏内容的行为发生,这是解读儿童内在自我最自然的方式。3.象征性活动___图像的表达已可代替或补充语言文字的不足,它需要艺术心理分析才可认知此绘画语言的真实故事。4.防卫性活动___刻板的重复画面,临摹对象,寻求标准化的样式,逃避目前的情境,深怕受到伤害,,是儿童对现状欲求不满的本能投射。5.整体性活动___已能成功的藉由成形的作品,创造出属于自我的生活天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沟通能力。上述的这些艺术表现可能会同时出现在儿童的作品里,或只是单独地呈现出来,尤其是富有情绪性的内容,更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在本能的驱使下,儿童能经由绘画表现出自己的想法而受益。在开放画室里,孩子能尽
本文标题:儿童开放画室与情绪表达力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69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