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元素与物质分类说课稿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说课稿(鲁科版)(第一课时)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本节课出自鲁教版高中化学1第二章第1节。本节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及物质的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了解掌握各类物质间的反应关系;第二课时学习胶体的概念及其性质。就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部分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一)学生情况和知识脉络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将初中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另一方面也可为后面大量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使学生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建立起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了解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其中学生主动参与其关系的探究过程,不仅完成了知识上的再发现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能获得一种体验,获得成功感,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化学的热情。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考,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分类的方法与观点,对物质进行研究,掌握物质的分类,以及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的关系。难点: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对策:通过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思考,查阅有关资料,再在课堂上解析、比较加深学生理解;同时在掌握了分类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掌握各物质间的反应关系。最后再通过教师精讲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从而加深巩固本节课我们所学习的知识。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我就来说一下我对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法。二、说教法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及学生认知的心理规律,我主要采用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对于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和物质的分类知识已有了相当的了解,并且学生对学习有较高的自觉性,这部分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互相交流、讨论、合作为主。针对学生情况教师再予以指导,点明重点,剖析难点。根据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学习了物质分类后将其应用到研究物质的性质中,此处采用了问题探讨法、实验探究法、分析预测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更好地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教学中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三、说学法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采用:1、自主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学案先进行自主回顾、预习,再在课堂上以集体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学、协作能力同时又可以体验通过自主探寻而获得知识的成就感。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再由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自主归纳出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和如何对物质进行分类,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2、实验探究法:在学习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这一内容时,学生在观察→分类→讨论→推测→实验→验证的过程中,培养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力图以问题为导向,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归纳,以多媒体辅助,通过实验视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中学会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实验能力、学习能力,从而真正改变学习方式。这里我分为三个环节:1、第一环节进行【新课导入】【出示目标】【自主学习】这里我会创设情境,以生动形象的图片、例子、问题等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继而给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入到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中。2、第二环节就是【问题探究】【讨论预测】【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知识点的讲解过程这里我会就每个知识点给出相应的学习过程及适用方法知识点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我会给出下面习题:(1)下列物质NaCl、MgO、CaCO3、Cu、O2,找出这些物质的组成元素;由已找出的元素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请举例说明。(2)现有如下物质C、CO、CO2、CaCO3、NaCO3,这些物质含有哪些相同元素?该元素分别与哪些元素组成了这些物质?学生通过思考,进行全班集体讨论,从而实现自主探究,得出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目的。在得出了元素与物质关系的基础上,用多媒体投影复习、巩固单质、化合物概念,解释游离态与化合态的含义,并引导学生对这几个概念加以比较、区分。由预习检测对知识点予以巩固。小结完成对知识点一---元素与物质关系的学习。知识点二:物质的分类一、物质的分类依据1、我会通过实例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物质分类及其依据。继而用生动形象的图画来帮助同学记忆相关知识。2、在对化合物进行分类过程中,在学生对酸碱与氧化物反应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由预习检测对知识点予以巩固。4、完成了对物质的分类,应使学生明白物质分类的意义:认识一类物质、制备物质、鉴别物质、提纯物质。二、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活动*探究: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利用多媒体引入实验视频的方式与学生一起探究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可发生哪些反应。要求:1、在观看视频前,学生先预测各类物质间的关系以及它们能发生哪些反应。2、看完视频进行班级交流,将实验结果与先前预测进行比较,总结出各类物质间的关系及其性质。(将主要物质性质的实验方案优化)。例如在探究酸与碱、盐、金属、碱性氧化物的实验中,设计如下预测:通过一系列实验视频的观看,得出实验结果,归纳如下:碱盐金属碱性氧化物指示剂酸类别:单质类别:酸类别:碱类别:氧化物类别:盐反应物实验现象结论有气泡冒出酸能和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碱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酸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黑色的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色。酸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溶液变浑浊酸能和部分盐溶液反应,生成难溶物。用同样的探究方法完成对其他物质的研究,根据所有以上实验结果归纳:金属、非金属、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关系用简图表示:酸酸性氧化物非金属盐碱碱性氧化物金属NaOH(酚酞)氧化铜AgNO3铁盐酸3、第三个环节就是【总结归纳】就本课目标的达成以及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再次突出知识点、重点及难点。接着就是一些课堂上的习题演练,借以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最后就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等布置相应作业五、板书设计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游离态----------单质化合态----------化合物二、物质的分类混合物单质纯净物化合物六、教学反思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元素与物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这部分知识较为基础,因而在教学时间上这部分安排了相对少的时间,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课上给予适当引导,这样安排节省了较多时间,同时也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物质的分类是本节课的重点,这里应用建构主义理论,在同学已有分类模式的基础上加以提高、深入。通过“活动.探究”让学生体验运用物质分类的实际意义,在“观察分类预测实验验证”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与协同合作,并且通过分组实验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是学生获得了极大地成就感。本节课对新课程模式进行了尝试,以学生学为主,老师教为辅,因而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至关重要。{存在形式}构成形态物质{{
本文标题:元素与物质分类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7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