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
1第二章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元素的两种存在形态,了解元素可组成多种不同的物质。2、了解常用的分类方法并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课前预习导学案】1、元素是物质的,物质都是由组成的。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形成。不同元素可以形成。3、元素在物质中有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一种是。思考: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4、称为酸性氧化物,例如(列举至少3个),大部分属于酸性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例如(列举至少3个),大部分属于碱性氧化物。5.对物质的分类标准你知道有哪些?6.会识别以下类别的物质:(1)纯净物、混合物;(2)单质、化合物;(3)酸、碱、盐;(4)氧化物、氢化物;(5)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6)电解质、非电解质【课内探究导学案】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二、物质分类的标准(网络图见后)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同种物质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思考〗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精讲】重要物质类别的概念和组成辨析:1.酸分类标准分类实例一元酸;二元酸等含氧酸;非含氧酸氧化性氧化性酸;非氧化性酸硝酸;盐酸在水中是否能完全电离强酸;弱酸硝酸、硫酸、盐酸;醋酸、碳酸、次氯酸【思考】酸分子中含有几个氢原子就是几元酸吗?2.碱分类标准分类实例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性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镁2电离能力强碱;弱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盐分类实例含氧酸盐;无氧酸盐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可溶性盐;难溶性盐【思考】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吗?4.氧化物: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根据其中氧元素的价态,可将氧化物分为普通氧化物(氧为-2价)、过氧化物(氧为-1价)等。普通氧化物又可进一步分为分类实例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三氧化二铝不成盐氧化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其他二氧化氮(说明:CO和NO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辨析】1.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2.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巩固检测】1.辨别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2)化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单质中只有一种元素(3)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属于氧化物,氧化物中的氧元素都是-2价(4)根据组成元素,可将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2.下列物质中:A钠、B氯气、C氢氧化钠、D次氯酸、E次氯酸钙、F氧化钠、G二氧化碳,属于单质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请填序号)3【知识网络】【课后提升】1.“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质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A.有机物B.金属或合金C.氧化物D.盐2.“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目前,在我国城市环境中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A.SO2、NO2、CO、烟尘B.CO2、Cl2、N2、酸C.HCl、SO2、N2、粉尘D.CO2、NO、NH3、雾3.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硫酸、纯碱、石膏B.氢溴酸、烧碱、绿矾C.碳酸、乙醇、醋酸钠D.磷酸、熟石灰、苛性钾4.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烂B.冰变成水C.氢气燃烧D.实验室制取CO25.用“①单质②化合物③氧化物④有机物⑤非金属⑥混合物”的序号填写:氧气属于;水属于;氯酸钾属于;硫酸属于;二氧化碳属于;酒精属于食醋属按组成物质是否相同纯净物按组成元素是否相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除CO、CO2、H2CO3、碳酸盐外)无机物酸无氧酸(HCl、H2S…)含氧酸(H2SO4、HNO3…)氧化物酸性氧化物(CO2、SO2…)碱性氧化物(Na2O、BaO…)两性氧化物(Al2O3…)不成盐氧化物(CO、NO)碱可溶性碱(NaOH、KOH、Ba(OH)2)等微溶性碱(Ca(OH)2)难溶性碱(Cu(OH)2、Fe(OH)3…)盐正盐(NaCl、CaCO3、CuSO4)酸式盐(NaHSO4NaHCO3)碱式盐[Cu2(OH)2CO3]物质混合物单质金属非金属含稀有气体体体4于。第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2.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重点难点】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各类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学习方法】讲解、阅读自学、讨论。【课前预习导学案】根据教材34页活动探究中的主要试剂,以盐酸为例找出酸可能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用具体的反应方程式来表示,无法写出的反应写出现象)(1)(2)(3)(4)(5)思考:你写出的反应方程式产物分别属于哪一类物质?能得出什么结论?【课内探究导学案】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依据2.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的性质(1)【活动探究】分小组讨论①以Na、Fe为例,讨论金属分别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总结规律:①以Cl2、O2为例,讨论非金属分别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总结规律:②以CaO、Na2O为例,讨论碱性氧化物分别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总结规律:③以CO2为例,讨论酸性氧化物分别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总结规律:④以NaOH为例,讨论碱分别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总结规律:⑤以Na2CO3、CuSO4为例,讨论分别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总结规律:【应用】思考并举例说明上述规律在学习中的具体应用?(2)以硫元素为例,思考不同的价态所对应的物质分别属于哪种物质类别?【迁移应用】请用图2—1—5所示的形式表示你学习过的不同价态的氯元素与有关类别代表物间的关系。【课后提升】1.由以下五种元素给定价态的原子:H+1、S+6、O-2、K+1、Na+1,最多可以组成()种化合物A.9B.10C.11D.122.能满足下列变化要求的物质X是()A.MgB.Fe(OH)2C.CaOD.K2O3.以Fe、CuO、CuCl2溶液、盐酸、KOH溶液为反应为,两两间可发生的反应有()A.6个B.5个C.4个D.3个4.表中有三组物质,每组均有甲、乙、丙三种物质(酸、碱、盐均为溶液)5第Ⅰ组第Ⅱ组第Ⅲ组甲BaCl2FeCu(NO3)2乙Fe2O3K2SO4H2SO4丙MgNaOHMgCl2完成下列问题:(1)第Ⅲ组中有一种物质能与第组中的所有物质反应,这种物质是。(2)不跟第Ⅰ组所有物质发生上述反应的第组物质中的,它能与第Ⅲ组中所有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第3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聚沉等性质。2.能够列举生活中胶体的实例,了解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重点难点】胶体的性质。【课前预习导学案】一、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1、分散系的概念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叫。1、分散系的分类根据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将分散系分成:①(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为nm)②(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介于nm之间)③(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为nm)二、胶体的性质及应用1、丁达尔现象⑴、定义:当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可观察到光亮的,这种现象称为或。⑵、原因:丁达尔现象是胶体中分散之微粒对可见光而形成的。⑶、用途:丁达尔现象可用于与的鉴别聚沉。2、聚沉(1)定义:当向胶体中加入等物质时,可溶性盐产生的或所带电荷与胶体微粒所带电荷中和,从而使胶体微粒成较大的微粒,在作用下形成析出,这种胶体形成析出的现象称为⑵、聚沉方法:加热、搅拌、加入少量电解质等⑶、聚沉的应用:用石膏、盐卤点豆腐;明矾净水;黄河三角洲的形成等提示:①胶体并不带电,而是胶体的微粒带电荷,整个胶体仍成电中性②不是所有胶体的微粒均带电荷,如淀粉、蛋白质胶体的微粒就不带电荷3、电泳【课内探究导学案】三、几个概念的比较6四、如何制备胶体呢?以氢氧化铁胶体制备为例1、制备过程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稍微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为止,既得Fe(OH)3胶体。2、提纯方法——渗析将待提纯的氢氧化铁胶体加入到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每隔一定时间更换烧杯中的蒸馏水,至蒸馏水中不能检验出Cl-为止。【课后提升】1、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不是化合物D、不可能混合物2、下列各组物质,从物质性质的角度看,后者不从属于前者的一组是()A、氧化物、酸性氧化物B、酸、含氧酸C、盐、酸式盐D、碱、碱性氧化物3、下列属于同一类物质的是()A、纯碱、胆矾、硫酸钠B、烧碱、纯碱、熟石灰C、干冰、冰、金刚石D、氯化钙、氧化钙、硝酸钠4、关于物质分类的方法正确的是()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氢氧化钠⑤液态氧⑥氯酸钾A、碱——①④B、纯净物——③④⑤C、盐——①⑥D、混合物——②⑤5、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调味用的食醋B、啤酒C、用蒸馏水制的降温用的冰块D、炒菜用的铁锅6、下列对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加入电解质,可使某些胶体聚沉B、通以直流电胶体微粒可作定向移动C、一束光线通过时,可产生丁达尔现象D、微粒直径小于10-9m7、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B、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C、一束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8、胶体区别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性是()分散质溶液胶体浊液直径大小微粒的成分外观特征稳定性能否透过滤纸能否透过半透膜实例7A、能透过半透膜B、能透过滤纸C、光束通过时能产生光亮的“通路”D、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
本文标题: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71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