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优化初三化学课堂教学过程
优化初三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思源中学陈斌摘要:在当前背景下,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如何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化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探讨的问题、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力争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以提高初三化学课堂质量。关键词:优化过程提高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而言,由于初三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发展阶段,教学目标以智力因素目标为主,教学内容是化学知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是有限的,所以教学过程的优化是获得高效率、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经过本人的多年教学经验下面就谈谈以下几点做法:一、选择优化教学策略,注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素质、培养应试能力”的关系1、双向分析,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新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把握教学的起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新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的分析,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对各知识点的教学层次要求,根据新教学内容所处的章节、位置和学生所能接受的能力来加以把握。对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1)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2)学生化学知识的认知一般采取何种认知逻辑和思维方式;(3)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情感等。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同学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在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新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演示实验,结合化学史的阅读、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方法等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燃烧的条件》的教学中,在分析已知学生的认知状况和新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在教学时抓住学生对问题的好奇、感兴趣,从实际生活出发,先提出所有的物质是否都能燃烧,学生根据经验会有所判断,但还不是很明确,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这样学生对于学习就觉得有一个实际情境,也觉得化学和自己的生活很贴近,学起来就会觉得轻松多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思考中慢慢接受新的知识的。3、融会贯通,注重方法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进一步归纳整合,理顺知识脉络,形成学生自己的整体知识体系,从而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教学时,教师逐一予以适当的提示或帮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概括整合,使学生通过概括总结,不仅获得知识本身的意义,而且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去理解和把握,自觉地把握各个知识间的整体联系。每学完一章就要求学生进行知识归纳与整合,理清章节脉络,也为今后学习其它章节提供了一个有效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达到有效学习初三化学的目的。4、指导训练,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尝试解决相关问题,不但为教师提供获取教与学的教学情况的有力保障,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练习训练,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关于训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联系的内容上要紧紧围绕所学化学知识的实质性内容或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容易错误的部分来选编;(2)练习的数量上,要控制适度,并非越多越好;(3);练习的形式上,题型应尽可能做到丰富多彩;(4)练习的层次要求上,也应多种多样,如有知识再现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及综合性练习。另外还要做好训练的指导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巩固所学的知识。二、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巴班斯基曾经说过,教学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由于活动方式和性质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而,想建立经常使用的,数目有限的几种教学方法是不现实的。同时,他还特别指出:“实践证明,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在许多情况下都是必要的。”而且,“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可以顾全到教材各部分的特点,使受教育者更好地发挥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力和才干,并为自己找出最合理地掌握知识的途径,因此,对于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要因班级的情况不同而变化,因课堂时间不同而变化。课堂教学程序一般包含“导入、展开、结束”三个阶段。怎样导入?怎样展开?怎样结束?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三因素的分析和组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因材施教。三、师生情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中,“重智轻情”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学效果差的种种弊端,但出于提高升学率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情感教学的效果及重要性未被引起重视。在新的教学形式下,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发展心智的活动,学生的参与性的高低是衡量一堂课上的好不好的重要标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以知识的传递性为主要表现形式,同时,还应该是师生思想、情感交流的信息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师生间知识的交流,还要注重师生间情感交流的互动效应,用这种情感的互动来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这种认知活动的参与性。四、注重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教师角度来说,良好的教学行为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与赞赏。因为‘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的姿态与学生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赞赏’就是要赞美赏识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赞美赏识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赞美赏识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赞美赏识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在师生互动中,应让学生想好了再说答案;说错了,可以跟随老师再重复一遍正确答案;答不完整,可以自己进行补充;不明白的地方能够发问“为什么“;没有不同的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民主地、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注重师生课后反思,提高教学课堂的质量教师在课后应反思自己课堂教学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容量是否太大,反思今天教学成功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学生反思课堂上哪些知识没有学会或者哪些地方还不是很理解,应及时问同学或老师,把问题解决;也可以反思课堂上学习的新方法、新思想应如何应用到新的题目中等。学生经过不断的反思,学生的学习则会不断的进步。参考文献::《文学教育(中)》2013年第01期巴班斯基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
本文标题:优化初三化学课堂教学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188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