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传播学》讲义参考教材:《传播学》邵培仁著授课教师:宋涵慧总论课程学习内容:1、从传播学的产生、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全面展示传播学的学科概貌。2、从传播者、受众、信息、符号、媒介、传播技巧、传播环境、传播效果、研究方法等方面系统阐述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课程学习总目标:从个案分析、运用实践中逐步掌握用传播学视角认识现实世界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日常的和专业的传播实用技能。本章学习内容:1、传播、传播学。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3、学习与研究传播学的意义。第一节传播的定义及特点一、传播的概念“传”“播”合成“传播”一词,大约最早见于《北史•突厥传》:“易传播天下,咸使知闻”。含义为长久而广泛地宣布、宣扬。传播与英文词“Communication”对应,在《朗曼现代英语词典》中对它的解释是“交换信息、消息、想法或意见”。“Communication”来源于拉丁文Communicare,意思是“共用”、“共享”。Communication与“传播”相比,不仅具有单向的精神内容的传布、扩散和物质实体的传染、散扬,而且具有双向的人际交往、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意义共享、物质交换等意蕴。“共享”说:传播“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这个定义强调了传播者与接受者对符号的共有性和共享性。(施拉姆)“影响”说: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定义强调了传递信息的目的性和影响性。(沃伏.韦伦)“反应”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和各不相同的反应”。定义在强调传播的广泛性和受者反应的必然性的同时,抛弃了传播的社会性和受者的能动性。“互动”说:传播就是“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定义借用社会学术语,强调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通过信息传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性和互动性。(格伯纳)“过程”说:传播是人们通过有意义的符号与通道,表达与理解某种事实、观点、态度与情感,输出与接收某种信息的社会互动过程。强调了信息由传播者经媒介流向受传者这一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传播的几层含义: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传播的含义:这一定义一方面试图弥补以往定义的不足和汉语“传播”义项的缺失,使之趋于科学、合理。另一方面试图强调和突出人类传播、信息传播和双向交流,而遮蔽和排除动物传播、自然传播和物资交流,使之符合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二、传播的特点社会性和阶级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协同性和互动性;永恒性和历史性。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要建立和研究传播学,就必须先明确它的研究对象。我们“不能期望一个研究人员能够合理地进入一个完全没有加以明确、没有界限的学科的领域。”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大致的学科界限,传播学就会失去其应有的地位、特性和研究方向。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在对传播学含义的界定、传播学本质特征的分析和研究范围的划定中得到指认和确定。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传播学:我们研究传播时,我们也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受影响;告知他人和被告知;教别人被别人教;娱乐别人受到娱乐。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是怎样相互建立联系的。(施拉姆,《传播学概论》)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这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传播研究:人类对传播现象和问题的审视、探究和思考。传播理论:传播研究者对某些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系统解释和集中探讨,是由与该现象有关的一组命题组成的体系,是有助于弄清该现象的任何一种思想。具有突出和遮蔽的双重特性。传播学:就是以动态的整体的人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及用开放的发展的观念综合地研究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施拉姆(宣韦伯)曾在1982年出版的《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中译本为《传播学概论》)一书中,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当我在写这几行字的时候,把视线从纸上移开,抬头就可以看见夏威夷那犬牙交错郁郁葱葱的群山。如果向水天相接的海岸线望去,可以看到可能是第一批岛民登岸的地方。他们从石器时代走出来,在一千二百年前乘着用最简陋的工具制作的独木舟到达这里。……那些最初的夏威夷人已经是灵巧的传播者。他们能够看懂天空中和海浪中的信息,利用这种信息来航海.他们已有发展得很好的语言,……他们说服别人跟他们航海到很远的地方去,在别人沮丧气馁的时刻消除别人的疑虑。……。”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宗旨:对象:客观的存在于传播活动中的并构成影响的现象,都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大众传播被视为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宗旨:从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中,从人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联系以及各种传播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传播的本质是传播活动的根本性质,是指传播活动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的、稳定的联系。传播的规律是指传播活动中内在的矛盾诸方面的联系与斗争的客观法则和必然趋势。传播的规律:①传播媒介发展的五大规律:由低到高的螺旋规律;波浪起伏的浪潮规律;由慢到快的加速规律;互动互助的共进规律;取长补短的互补规律。②信息传播的五大规律:协同合作的规律;双向传播的规律;信息共享的规律;守规合境的规律;适时适量的规律。③信息接受的五大规律:循序渐进的规律;由浅入深的规律;认知协调的规律;意向选择的规律;惯化类化的规律。3、传播学的学科特点:发端于30-40年代的美国,至50年代形成自己的体系。传播学是一门位于诸多学科交叉、边缘地带的并具有一定应用性的新兴独立学科。单一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两门学科相互交叉的产物。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作用于同一个研究对象。如生物化学、社会心理学。综合学科:两门以上学科相互交叉的产物。如生物物理化学等。横断学科: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的产物。它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方法论功能,可以作用于其他学科。如系统科学的三论。传播学的学科特点:1整体性2互动性3开放性4综合性5发展性。传播学的本土化研究:播学研究中国化的倡导者余也鲁教授(1978)的回答是:为了“从中国的历史中找寻到许多传的理论与实际,用来充实、光大今天传学的领域”,“让中国文化里头潜藏的一面,可以在大家的努力耕耘下,得到发扬”。我国传播研究者认为应“面向中国社会,立足中国社会,在建立科学理论的同时,解决我们自己现实中的问题,或从传播学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中国传播学只有针对中国国情,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学术中吸取营养,适应中国的社会特征、文化积淀和手中的心理态势、意识取向等条件,才能真正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才能真正融入中国的文化主流,成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二、传播学的研究体系1、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传播学与社会学:“只要掌握了社会学,传播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社会学是以社会组织、社会行为、社会问题等为研究对象,范围较广泛;而传播学着重研究传播过程、传播行为、传播意识和传播关系等现象,对象较集中。社会学诞生于前,而传播学产生在后。传播学在形成中吸取、借用了社会学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如调查方法、统计方法)。社会学也开始用传播学的成果来丰富自己的研究内容。它们终究是具有各自特性的、相互独立的学科。2)传播学与心理学:心理学通过挖掘传播现象发生的内在动力和情感因素充实传播学研究的内容,使偏重于宏观研究和过程研究的传播学能够从微观研究和心理研究方面得到取长补短,显得更具活力。传播也为心理学研究增添了新的研究内容和活动空间,而传播活动中的传播者、守门人、中介者、受传者的心理现象及其分析也使得心理学研究更具有现实感和实用性。3)传播学与人类学:都是关于人的科学;目的都在于描述和解是人类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人类学的主题是研究人类的躯体和文化的各个方面;传播学的主题是研究人类的传播行为和文化世代流传的基本媒介。4)传播学与新闻学:传播学就是广义的新闻学吗?不是!新闻学在传播学的产生过程中起了“助产士”的作用,但两者是有区别的。新闻学是报刊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研究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侧重于理论研究或“学”的研究。5)传播学与历史学:传播学可以借助历史学来研究已过去的传播活动,探寻传播现象发生的先后次序和历史因素,从而使传播学能够“论从史出”,使传播者能够“以史为鉴”。“对于一个没有特殊传播理论的国家来说,一个最有效的、有力的开端是认真研究本国的传播史、尤其是本国传播政策形成的过程,从中发掘本国传播的目的、目标和原则。”〈奥斯本〉2、传播学的知识层次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缘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着重研究人类传播的基本原理,探讨人类传播的基本规律,总结人类传播的基本经验,通过判断和推理的逻辑程序建立与宏观对象相一致的概念和范畴体系。历史传播学和实用传播学:它们运用理论传播学的原理、知识和方法去研究人类传播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指导、评估、推动人际传播中交谈、谈判、演讲以及大众传播中采访、写作、编辑、传送、接受等具体活动,使理论在人类传播的实践领域发挥效用。边缘传播学:设立边缘传播学的意义。理论传播学与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之间的关系?在传播学的研究中,理论传播学是研究的主干和核心;历史传播学是研究的基础;实用传播学是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的落脚点;边缘传播学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和实用传播学的充实和提高分别作出自己的贡献。3、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传播科学论:对该学科的研究对象、范围、体系和意义的宏观认识。传播过程论:对人类传播的特性、模式、分类、功能和原则等基本问题的中观认识。对传播过程的中观分析,既是对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能否自主独立的表征,也是衡量这一学科有无学术性的标尺。传播主体论传播客体论传播载体论传播对象论传播方法论传播环境论第三节学习与研究传播学的意义学习与研究传播学的意义:1、有助于推动传播学的学科建设;2、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的问题;3、有助于提高传播决策的科学化水平;4、有助于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5、有助于人们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学习与研究传播学的意义:传播学唤起了我们对传播效果的重视;唤起了媒体的受众意识;唤起了媒体的全方位服务意识;传播学关于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的观点推动了媒体的开放与受众的参与;传播学关于媒体性质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大众传媒双重属性的认识)。第一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本章教学目的:掌握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发展的基本历史分期和阶段,重点掌握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的意义及特点。了解并学会分析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本章课程导入设计: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是普遍存在的。传播现象1: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播现象传播现象2:巴西的原始人在河岸上画有鱼形图案,以此向同伴传递信息:河中有鱼。(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传播现象3:马拉松长跑的起源传播现象4:握手礼的起源传播现象5:自然界的信息传播现象人类传播与人类自身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认识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本身。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来看,人类传播发展的过程,不外乎是一部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扩展自身的传播能力、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不断使社会信息传播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第一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语言的产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的开端。从语言的产生到今天的信息社会,人类传播本身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传播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手段或工具来进行的。根据媒介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不过,这个历史进程并不是媒介依
本文标题:传播学全部简易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13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