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章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息系统最根本的特征。人类传播活动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不是各种媒介依次取代,是依次叠加)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第三章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符号的基本功能:1、表述和理解功能;2、传达功能;3、思考功能第四章传播过程构成要素(完整):1、传播者;2、受传者;3、讯息;4、媒介;5、反馈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5W模式(英国麦奎尔作图)单向直线模式这个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这个模式没有解释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香农—韦弗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传播的直线模式有两种: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数学模式)循环和互动模式: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传播过程有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研究最早起源于日本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示是第一个基于唯物史观的系统模式第五章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作为个体系统之活动的人内传播也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内省是人对自己的一种反思活动,一种是日常的、长期的自我反思活动,它以完善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为目的,具有明显的长期目标性和连贯性。另一种是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称为“内省式思考”人际传播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人际传播是非制度化的传播,大众传播是制度化的传播人际传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库利“镜中我”、米德“主我与客我”、塔尔德“社会模仿”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人际传播的核心媒体是语言第六章群体传播内部机制:群体意识、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流言是集合行为中的主要信息形态谣言不同于流言。流言大多与一定的事实背景相联系;而谣言是有意凭空捏造的消息或者信息第七章大众传播定义: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行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有文化属性5、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拉斯韦尔的成就:出版了《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对宣传技巧进行了研究;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了传播的5要素,及5W理论;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三功能说”):1、环境监视功能;2、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赖特(四功能说):1、环境监视;2、解释与规定;3、社会化功能;4、提供娱乐施拉姆成就:出版了《大众传播学》、《传播过程与效果》;是美国传播学的主要奠基人和集大成者,“传播学之父”、“传播学的鼻祖”;是最早向中国介绍传播学的外国学者之一三功能说1、政治功能;2、经济功能;3、一般社会功能拉扎斯菲尔德成就:社会学家,出版了《人民的选择》;“两极传播”理论的提出者;提出了“政治既有倾向”的作用、受众对不同媒介或内容的“选择性接触”机制、人际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的影响等;他的“两级传播”理论对否定“子弹论”起了直接作用,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功能观: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3、麻醉作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入家庭的大众电子媒介是广播子弹论(或魔弹论、皮下注射论):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的,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初级阶段。指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集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它们的行动。这个时代的受众是被动的。电视与原子能、宇宙空间技术的发明并称为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大事件信息环境定义: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拟态环境:即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信息环境的环境化:大众传播提示的虽然是“拟态环境”,与客观环境有很大差异,便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带有了“拟态环境”的特点,以至于人们很难在两者之间做出明确的区分。第八章媒介技术(传播技术)定义: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媒介人的延伸: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冷热媒介: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不需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局限性:麦克卢汉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我们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完全受到自己所发明的媒介技术或工具主宰的对象;麦克卢汉理论的全部依据都几种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并由此发出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片面的。缺乏逻辑性,含义隐晦,措辞不是让人震惊就是令人困惑。电视人:伴随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媒介依存症(网虫):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把关人理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卢因提出、怀特引入)第九章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媒介理论;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前四种席伯特和施拉姆等人在《报刊的四种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1、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2、社会责任理论;3、民主参与理论(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参与理论属于一种体质外的规范理论)第十章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享有的基本权利:1、传播权;2、知晓权、3媒介接近权传播媒介发展过程及其未来趋势可以分为“精英媒体”(邸报唐代)、“大众媒体”、“专业媒体”三个阶段。“使用与满足”:把受众成员看做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第十一章大众传播效果四种类型:短期的预期效果、短期的非预期效果、长期的预期效果、长期的非预期效果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P172):1、环境认识效果;2、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传播流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1、政治既有倾向假说2、选择性接触假说3、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卡兹《个人影响》(是人民的选择的后续研究)、罗杰斯《创新与普及》、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是传播流研究的三部曲一面提示:仅向说服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两面提示:在提示机房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事,也以某种方式提示队里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意见领袖: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意见领袖特征:1、与被影响者处于平等关系;2、意见领袖均匀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3、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4、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5、意见领袖的三项指标:生活阅历、社交性和社会经济地位十四章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源流:1、欧洲源流;2、美国源流欧洲源流:塔尔德(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模仿理论,一切社会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齐美尔(德国社会学家)—网络理论美国源流:杜威、库利(镜中我)、帕克、米德(“主我”、“客我”理论)、李普曼(拟态环境)四大奠基人:拉斯韦尔(宣传与传播研究)、卢因(把关人研究)、霍夫兰(说服效果实验)、拉扎斯菲尔德(经验性传播学研究)施拉姆(传播学科创立)香农(“噪音”引入传播学,信息论、威纳(控制论,反馈引入)20年代的培恩基金会关于电影对少年儿童影响的研究。这项研究开创了以经验调查方式考察大众传播效果的先河。1940年的“伊里调查”。是经验性研究的一个典范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议程设置”研究,是经验学派效果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本文标题:传播学教程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13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