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笔记《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第1页共4页第1页第一单元总论2003年后《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为甲类(鼠疫和霍乱)、乙类(25个)和丙类(10个)共37个病。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病原体作用: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及免疫性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力第二单元常见疾病第一节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肝炎----粪-口传播为自限性疾病,不形成慢性和病毒携带状态。1、甲型肝炎病毒(HAV):主要在肝细胞浆中复制,经胆汁从粪便中排出。只有1个抗原抗体系统和1个血清型。IgM12周内存在,IgG长期存在。2、乙型肝炎病毒(HB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有抗原性,但无传染性。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血清中不易检查出e抗原和e抗体---HBV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强的标志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最敏感最直接的HBV感染指标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意义+-+-+大三阳。乙肝病毒不断复制,传染性强+--++小三阳。病毒复制基本停止,传染性小+----急性感染早期、慢性乙肝携带者-+---注射乙肝疫苗、乙肝恢复第二节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汉坦病毒,为RNA病毒。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损害。流行季节:5—7月;11月至次年1月。基本病变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属Ⅲ型变态反应。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播途径:1.呼吸道传播2.消化道传播3.接触传播4.垂直传播5.螨媒传播发热期: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一般称为“三痛”;皮肤充血主要见于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称为“三红”,重者呈酒醉貌。低血压休克期:治疗原则—扩容为主(补充血容量)早期休克原因:失血浆性。第三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经蚊传播,猪为主要传染源,流行于夏秋季(7-9月)。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为特征,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病死率高,可留有后遗症,造成终生残疾。乙脑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球形单股正链RNA病毒。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笔记《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第2页共4页第2页乙脑极期三大症状:高热、抽搐、呼吸衰竭--为致死主要原因。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乙脑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白细胞(50~500)×106/L,蛋白↑,糖、氯化物正常。IgM抗体化脓胜脑膜炎:外观混浊,白细胞1000×106/L,以多核细胞为主,蛋白质↑,糖、氯化物↓。结核性脑膜炎:外观呈毛玻璃样,细胞数(500~1000)×1O6/L,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质↑,糖、氯化物↓。第四节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主要传染源是鼠类和猪。经水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本病起病急、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肿大等,重型可有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肺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鼠类:主要为黑线姬鼠,主要携带黄疸出血群的钩体,稻田型流行。猪:携带波摩那群钩体,可引起雨水型和洪水型流行。临床分型:为5型:单纯型(感染中毒型,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功衰竭型脑膜脑炎型流感伤寒型:为早期钩体败血症阶段----赫氏反应:青霉素治疗后的加重反应。①发热,急起,呈稽留热;②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腓肠肌和腰背肌疼痛突出;③腓肠肌压痛;④结膜充血,咽部充血,软腭出血点;⑤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轻度肿大、疼痛,有压痛;⑥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简称显凝试验或凝溶试验)是临床最常用的试验。第五节伤寒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和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等。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通过粪—口途径,以夏秋季多见。主要毒素为内毒素。伤寒病理特点:全身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最具特征性。最严重并发症是肠穿孔。治疗首选:氟喹诺酮类。血培养:病程第1周内阳性率最高骨髓培养:阳性率比血培养稍高,适用于采用抗菌治疗或血培养阴性者。确诊的依据是检出伤寒杆菌。早期以血培养为主,后期则可考虑作骨髓培养。第六节细菌性痢疾(菌痢)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笔记《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第3页共4页第3页痢疾杆菌属于肠杆菌科的志贺菌属,革兰染色阴性,有菌毛。我国以B群(福氏志贺菌群)为主,产生内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急、慢性菌痢病人及带菌者为传染源。经消化道传播。首选喹诺酮类第七节霍乱霍乱弧菌主要致病物质:外毒素(即霍乱肠毒素)。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典型最先表现为剧烈腹泻,继而呕吐,从而导致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治不及时易致死亡。腹泻特点不伴腹痛,无里急后重,不恶心但伴喷射性呕吐,为胃内容物或米泔水样。不引起小肠上皮细胞器质性损伤。霍乱弧菌消毒最佳措施是煮沸。第八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该病是由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主要释放内毒素。流脑经呼吸道传播,人是本菌唯一的天然宿主。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我国以A群为主,C群致病性最强。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危及生命。本病在小儿(6个月—14岁)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中居首位。首选治疗:青霉素。第九节疟疾疟原虫有四种,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随虫文唾液进入人体是子孢子。疟疾的典型症状为突发间歇性寒战、高热和大量出汗。伴贫血和脾肿大。典型临床发作机制是由于裂殖体及其代谢产物释放入血。间日疟的典型发作包括:间歇期、寒战期、高热期、大汗期。疟疾治疗主要控制发作的药物:氯喹、青蒿素、奎宁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伯氨喹主要用于预防的药物:乙胺嘧啶第十节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早期病理变化主要由尾蚴引起。病理改变最显著的部位是肝和结肠。牛为传染源,钉螺为中间宿主。最常见的异位损害在脑。晚期血吸虫病最常见类型为巨脾型。确诊依据:毛蚴或虫卵。预防关键是灭螺。治疗理想药品是:吡喹酮。第十一节囊尾蚴病囊尾蚴病,俗称囊虫病,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人体各种器官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最严重的器官是脑,常引起癫痫发作。确诊依据:皮下结节活检为囊尾蚴。脑囊尾蚴病首选:阿苯达唑第十二节艾滋病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简称,为单链RNA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体液和母婴传播,窗口期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染源。窗口期通常为2~6周。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本病特点:发病缓慢、传播迅速、病死率高。第三单元性传播疾病淋病(妊娠期淋病):头孢曲松钠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笔记《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第4页共4页第4页梅毒: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首选青霉素1.一期梅毒:硬下疳(初疮)。2.二期梅毒:皮肤梅毒疹。3.三期梅毒:永久性皮肤黏膜损害,基本损害为慢性肉芽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主要感染柱状上皮及移行上皮而不向深层侵犯,经产道感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阿奇霉素巨细胞病毒感染(猫头鹰细胞):妊娠早期一经确诊,应行人工流产。尖锐湿疣(挖空细胞):人乳头瘤病毒尖锐湿疣治疗:妊娠36周前:物理治疗如激光、微波、冷冻、电灼等。巨大尖锐湿疣可直接行手术切除湿疣主体;产后部分尖锐湿疣迅速缩小,甚至可能自然消退。
本文标题:传染病性传播疾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15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