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传统中医理论体系及其现代医学再解释
传统中医理论体系及其现代医学再解释药学2011级王旭辉【关键词】中医理论、中医术语、中医现代化、综述【摘要】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人文理念、治法方药都给其自身打上了浓厚的传统文化烙印,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与医疗手段。为了弘扬传统中医文化、使中医为更多人所接受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保健,本综述拟对中医的思想体系进行总结与归纳,并试图对其理论进行现代科学的再解释,以期为中医的药理作用找到科学基础,使之为更多人所接受。并试图从传统中医丰富的验方之中获得对西药研发的启示。【Subject】TCMtheoryanditsexplanationofmodernmedicine【Keywords】TCMtheory、frequentlyusedtermsofTCM【Abstract】Chinesetraditionmedicine’sbasictheory,humanawarenessanditsmethodoftreatingillnesshasit’sownculturalfeatures,itisabsolutelyourtreasurethatweshouldcherish.InordertopromotetheunderstandingofTCMandfindoutthefoundationofTCM’scurativeeffect.Iwritethisoverview.TheoverviewtriestosummarizeTCM’sbasictheory,explainitbymodernmedicineandclarifyitsfoundationofcurativeeffecttosomeextent.ThefinalaimistomakeTCMmoreacceptablebypeoplearoundtheworldandpromoteitachancetoservehumanhealth.0引言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科学体系,基点在于文化起源的不同,导致了目前的不相容。西方最具有代表性的哲学主导思想是“原子论”,它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它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采用一种分割的手段,这样自然就产生了事物是有结构的概念,最终导致西方医学向微观发展的道路;而东方文化则认为世界是由“气”构成的,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化生都是由于“气”的运动,人与天地在物质组成上没有任何差别,甚至人与天地之间的任何事物在组成上也没有差别(通天下者,一气而已),中医认为人与天地自然必然是统一的,因此中医药观念中的主导思想是“天人和一”,中医也就走上了向宏观发展的道路。正是由于文化起源不同,也可以说是文化背景不同,产生了中西医的巨大差别。西方文化强调个体性,当人体某一部分出现问题时,西医首先选择的方法是针对这个部分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而不是通过寻求这个部位与其它部位相关性的方法来解决,这种方式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已确定;而中医的思路则截然不同,中医是将人作为整体来施药的,因此它并不首先关注局部的症状和相应的对症治疗,而是更注重这个症状产生的原因,注重病变部位与全身其它部位的关系所产生的结果,治疗也是针对这个结果,通过彼此的关系来解决问题。所以西医说“治病”,中医讲“养病”,这一“治”一“养”正体现了中医是通过协调人体不同部位的关系来施药的,也就是说是通过一种系统的、宏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人文理念、治法方药都给其自身打上了浓厚的传统文化烙印,可以说,中医不仅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文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中医药作用机制还不甚明朗,人们对于中医药的疗效还存在或多或少的疑惑。中医药作为我国的国粹,非但未能在国外弘扬,在我国的生存状况也令人担忧。为了发扬中华民族这一传承千年的国粹,也为了中医能继续造福华夏子孙,本综述拟对中医的思想体系进行总结与归纳,并试图把传统医学的专业术语进行现代科学的再解释,以期为中医的药理作用找到科学基础,使之为更多人所接受。并试图从传统中医丰富的验方之中获得对西药研发的启示。目录:一、前言:中医学是优质的生态医学二、中医的基本理论1、天人合一2、阴阳学说3、五行学说4、藏象学说5、经络学说6、精气学说三、结语:中医的未来1、中医学是优质的生态医学现在的“中医不科学”论者,是以西医作为参照物,认定西医是科学,而中医不能融入西医这个体系,所以中医不科学。这一三段论逻辑推理,形式上正确,但大前提不准确,所以结论错误。科学是多元的,西医也只不过是科学医学的一大门类。西医与中医的不相融好比话剧与京剧,它们属于不同的表演体系,互不取代,但都属于表演艺术。论者以中医不能实证又不能否证来证明中医不科学,这是似是而非、掩人耳目的说谓。中医不能实证,否证又从何谈起?关键问题是中医能不能实证和如何实证。西医的实证建立在实验研究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这是在“还原论”指导下所得出的成果。但“还原论”与系统论是不同的理论范畴,“还原论”方法对于系统论范畴的客体有适用不当之虞。所以,现代医学科学方法证明不了的中医,不等于说中医就不科学,它只能证明中医是不同于西医的科学。同样,西医研究适用的统计学方法不能照搬到中医研究中来。统计学也需要革新。何况近来西方科学界已有人指出,当代研究中的不少统计分析结论并不正确反映科学本质,对统计学方法和理论提出了挑战。西医研究尚且如此,何况对中医岂能惟此为从?在中医研究中,为什么不该去寻找适用的统计方法呢?中医是科学的,其生态医学适应理论比起西医来是超前的。西医也在近些年提出生态医学新观念,但远未形成理论,远未达到像中医那样可操作而付之临床应用的程度。不要民族虚无,惟西人马头是瞻。2、中医基本理论1、天人合一人生活在天地之间,自然环境之内,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所以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可以说,天地大宇宙,人体小宇宙。“天人合一”观是中医独有的理论,即把人和宇宙合起来统一探索它们的共性,通过研究自然环境的变化来指导中医临床的诊治。中国传统文化,其核心精神为“致中和”,这种中和精神具体体现在: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作为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的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就其思想体系而言,除医药学本身的思想理论之外,哲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周易为中华文化的典籍,成书最早,在先秦以前的众多经典之中,周易处于群经之首。周易为古代思想文化的渊源,对祖国医药学和医药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医易同源”、“医易相关”便是对这种影响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周易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纷纭复杂现象的认识和实践,体现着朴素的辨证思维观点,其中突出的表现在整体观上,它在观察、分析、综合万物时着眼于整体,把自然界和人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天人”是周易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天人合一”则是它的重要命题。中医的整体观念就是在周易“天人合一”整体观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的。人与自然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不能离开自然,且受自然界的制约,人体对自然界应有相应的调节和适应能力。人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是自然界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人与天地相应,人身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存在着许多相同和类似的地方。人体本身存在着一个由诸生理、病理因子构成的复杂的对外开放的系统,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如果说自然界乃至宇宙是一个巨系统,那么由动、植物药为主组成的复方,与人体有机体之间不可能真正割裂开来。英国人类学家沃森认为:每个人体内的液体是古代海洋的完美再现,我们血液中的钠、钾、镁和原始海洋中是相似的;而俄国的梅契尼可夫从海河车这种动物的体液内首先发现白细胞吞噬现象,后来在人体内也找到白血球的吞噬现象,从而创立了“吞噬虫学说”。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其运动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引起相应的反应。现代医学也认为:机体与环境之间最本质的关系,表现为机体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机体从环境中摄取生命必需的物质,通过复杂的代谢作用合成细胞和组织的各种成分,并产生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而代谢产物则通过排泄途径进入环境,被其它生物用做营养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给更高一级的生物,从而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人体和环境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2、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古代哲学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它来源于先人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总结。阴阳的最初始概念本来表示太阳对地面的照射情况,后来它泛指整个自然界两种对立的消长运动势力。古代中医药学借用阴阳学说来解释说明中医药的医理药理,阴阳学说是中医药学最基本框架之一。古代及现代中医书籍未有离开阴阳者。《伤寒论》中的阴阳学说十分鲜明,整部《伤寒论》以六经划分万病,六经就是疾病所表现出来症状在人体不同部位所显现出来的证候群。古人对疾病认识不可能从微观上认识,只能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并且要经过亿万人体的试验,以及代代人的总结。六经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有着最基本、最朴素的含义。其中万病先分阴阳,阴阳再分表里,张仲景在《汤液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半表半里,半表半里也有阴阳两方面,至此,六经便形成了。其中整部《伤寒论》所包含的理、法、方、药也多处涉及阴阳。所以阴阳是《伤寒论》的主干,是六经的核心,是辨方证的基础。3、五行学说五行概念的定义,从古到今,各家多有论述,但是没有质的差别。五行特点如下:1)水的特点可以归纳为4点(1)寒凉,水是寒冷的,在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中,只要它表现寒凉的特点,就可以列属水的属性,如冬季属水,就因为它具有寒凉的特性。(2)向下,水性下流,凡是具有向下的特点的事物和现象,也可以认为属于水性。(3)滋润,水能滋润,凡是具有滋润作用的事物和现象,也可属于水。(4)闭藏,水是从地里出来的,好象埋藏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皆可归属于水,冬季属水,一方面与寒凉有关,一方面也与闭藏有关。2)火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4点(1)炎上,火燃烧则火焰旺盛向上,炎有旺盛之意,凡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只要它具备过度旺盛的特点,便具有火的属性。如易发怒者一般称为火气太大,有旺盛紧张的现象,类似火的特性。(2)火性温热,凡是具有温热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即便有火的属性。如南方属火夏季属火,皆是因为有温热特性的缘故。(3)红亮,火光红亮,凡是具有红亮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皆可属火。如疮疡红肿发亮发热,一般称它有火。(4)火能把物质化去,凡是具有化物特点的事物和现象,亦均属火。如易饥,多饮,但食又不解饥,饮不解渴,都是具有化物的特点,因而属于火性。3)木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3点(1)曲直,树木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弯曲和伸直,凡自然界一切事物,只要具有曲直的特点,便可隶属木的范围。如人的四肢以能伸能屈,即是属于木的作用。(2)易动,凡是具有易动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皆属于木。如人体在病因的作用下,四肢抽动,一般属于木病。(3)喜伸展,如果树木在外力的作用下,不能自然伸展,则会弯曲或紧张,因此,伸展是木的特性。凡是具有喜伸展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皆属于木。如人体生气而胁肋疼痛、胀满,即是不能伸展,一般称为木郁。4)金的特性可以归纳为2点(1)发声是金属的特性,凡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只要具有发声的特点,便可归属金的范围。如说话声音低小或沙哑,或见咳嗽,便是金病。(2)肃杀,金属物质一般坚硬锋利,对东西有肃清杀灭的作用,凡具有肃杀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皆属于金。如秋季属金,因秋季树凋叶落,一片肃杀景象故也。5)土的特性可以归纳为以下2点(1)载物,自然界中一切物质都是由土来承载,凡是具有载物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皆属于土的范围,如长夏属土,因为长夏万物生长最茂盛,土地上承载的东西最多的缘故,由于载物是土的特性,金木水火都是在土能载物的基础上产生的,故称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2)生化,自然界中各种植物都是从土中生长变化出来的,凡具有生化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皆属于土。如人体的脾胃能将饮食变化成新的物质以供人体需要,即是具有生化的特点,因此脾胃属土。由此可见,五行的含义不是谈金木水火土本身具体的事物,而是抽象出一些
本文标题:传统中医理论体系及其现代医学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18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