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传神写照的人物画是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要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以画法分为工笔人物或写意人物画和画风奔放、水墨淋漓的泼墨人物画,还有纯用线条的或稍加墨染者名白描人物等。中国人物画先秦及秦汉时期的人物画人类从事绘画创作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原始人就会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人类自身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虽然粗犷、稚拙,但还是能够抓住人物、动植物等的基本形态,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人面鱼纹彩陶盆舞蹈人物彩陶盆进入阶级社会,统治者将绘画作为推行教化、维护统治的工具和手段。中国历史上第一代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的统治者,在青铜器物“鼎”上铸刻百物的图像,象征奴隶主贵族有驾驭百物、升天入地的宗教和巫术的权力,从而也就有了统治人民的政治权力。最早的独幅中国绘画作品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中国进入统一的封建社会,国势强盛,人物画有了较大的发展。秦朝统治时间虽然较短,但在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汉代是礼教化绘画最盛行时期,统治者强调艺术的政治性和教化功能,以求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目的。马王堆汉墓帛画利仓夫人画像(纸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由统一到分裂的混乱时期,经济不景气,社会极不安定,但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此时得以进一步交流与融合,儒家名教失去它原有的维系人心的力量,文人开始有了较多的思想自由,开始崇尚老庄的玄学之风,外来的佛教也获得广泛传播和狂热信仰。这个时期除了民间画工外,文人士大夫也积极参与绘画艺术的创作,人物画更加注重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出现了专门论述艺术的理论,如顾恺之的《论画》、王微的《叙画》等,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及谢赫“六法”中提到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人物画方面除了仍沿着两汉时期强调绘画的“明劝诫、著升沉”作用、重视绘画的社会功能的传统题材外,取材于文学作品和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画题材开始增多,向艺术化迈进了一大步。竹林七贤(局部)因佛教思想与当时中国社会思潮吻合,使佛教的传播得到空前的发展,于是也形成了魏晋南北朝佛教题材绘画盛行的时代。世界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就是在这个时期创建的。顾恺之是东晋一位划时代的杰出的人物画家,同时是中国绘画理论的创建者。他主张画人物要有传神之妙,特别注重点睛的作用。他的作品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在精神、性格特征、风度格调。洛神赋图(局部)女史箴图(局部)隋、唐、五代时期的人物画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60年),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由于隋唐两代的相继全国大一统,政治开明,国力强大,版图扩大,经济繁荣,国内各民族关系融洽,中外文化交流也相当活跃,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人物画愈发注意反映现实生活和刻画人物的精神气质,在宗教壁画的基础上,从事现实生活题材的创作,绘画题材愈趋多样化。唐代前期,政权强大,统治者很注意利用绘画来为巩固政权服务,歌颂王朝的威德、表彰功臣勋将及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已成为画家们创作的题材。代表画家: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之一盛唐的吴道子,在宗教人物画创作方面,成就十分突出,所画人物衣带,气势圆转,飘飘欲举,人称“吴带当风”,他喜用焦墨勾线,略施淡彩于墨痕中,人称“吴装”。送子天王图局部张萱、周昉,稍后于吴道子,周昉师承张萱,都擅长描绘贵族妇女生活,所画妇女,体态健硕丰满,风度雍容而优美,是唐代贵族妇女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捣练图局部张萱簪花仕女图局部周昉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南唐十六罗汉像贯休西蜀宋、辽、金时期的人物画五代十国的纷争割据局面,因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的建立而结束,中国绘画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随着经济的繁荣,宋代美术显得十分活跃,较多地反映出市民阶层的生活、思想情感与审美习尚。人物画到北宋末、南宋初在继承前代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风俗画和历史画成为主流,在题材和创作思想上突破宗教的羁绊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的生活范畴,扩展了视野,扩大了题材范围,注重反映和表现下层人民和城市平民的社会生活。优秀的风俗画和历史画,标志着我国封建时代在绘画上所表现出历史性的转折和进步。历史画,借历史题材表现人民对统治阶级的反抗,抒发人民爱国主义的情怀和愿望。《文姬归汉图》陈居中风俗画,表现农家耕治、市肆风俗的社会现实生活,反映丰富的人物阶层。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了北宋都城内汴梁河沿岸及东南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南宋的画家梁楷,发明减笔人物画,开拓新风气,强调线的变化和线与水墨的交融,成为写意人物画的代表性画家。《李白行吟图》梁楷元、明、清及近现代的人物画元代(公元1279——公元1368年)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但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致使大部分汉族文人士大夫在政治上难以施展抱负,只能寄情于诗文书画,在绘画里寄情抒志。元代人物画中,赵孟頫为一代大家,他善画人物、鞍马,主张形神兼备,并提倡笔墨的书法趣味,善用铁线描和游丝描,笔法劲健,格调古朴。《红衣罗汉图》赵孟頫明代人物画尽管发展缓慢,但也出现了一些杰出的画家,如唐寅。唐寅以仕女人物画著称,人物造型由宋代的具象写实逐渐趋于带有一定唯美主义色彩的写意,采用极为工细的手法,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孟蜀宫伎图》唐寅明代后期的人物画,陈洪绶异军突起,他所画的人物形象夸张甚至变形,气势伟岸,格调高古,线条刚柔相济,富有装饰性。《对镜仕女图》陈洪绶明清之际,西方的文化和艺术伴随着西洋传教士的到来而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这些西洋传教士带来了西洋画的凹凸明暗和透视法,最初他们以西方油画的绘制方式进行创作,后来因为要适合皇帝的欣赏趣味,改而采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结合中国画的传统技法,画出一些融合中国西画风的作品。《万树园赐宴图》郎世宁清末,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在屈辱中不断觉醒,具有一种反抗的精神,画坛受到时代的影响,冲破了复古派的束缚,出现了新的局面。《送炭图》任伯年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变化急促,与现实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人物画又逐渐兴盛起来,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外来经验,在题材内容和形式表现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北京风俗图》局部陈师曾30年代,徐悲鸿等画家将西洋画技法融入中国画,使人物画创作出现转机,在画法上融入西洋画素描手法,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又适当吸收光影法描写人物面部,大大发展了中国画人物画技法。《九方皋》徐悲鸿《流民图》蒋兆和的作品。这是一幅反对战争,同情民间劳动人民疾苦的精心佳构,采用“中西融合”手法,表达了画家对当时社会下层平民生活的最深刻体验。中国人物画:中国人物画在形式上分为工笔人物、半工意人物和写意人物。工笔人物画:刻划工细,以线条为主要结构,线条均勻,宜作重彩。适合描绘古代生活题材,画面艳丽堂皇。牛郎织女图(工笔画)王鹰中国古典人物画画法步骤:(一)起稿:有了题材,画小草图,选出理想构图。然后预备一张画纸,用炭笔起稿,以小草图作样本,把大体描下來。经过揣摩,变化边修正构图直至满意。要深入刻画人物表情、姿态、衣纹、背景等都要交代清楚,不能含糊。(二)过稿:工笔画适宜用熟宣纸,把画稿放在透光上。把宣纸放在画稿上,透过灯光把画稿线条轻印于纸上。(三)勾线:工笔画讲究线条组织美,线条必须表现物象的质感、物体明暗和结构。开始勾线要重头部开始。先要勾头发,按头发生长规律分组一根根地描绘。勾头发颜色要浓,接近面部边缘处用笔要轻,勾好后才染黑色,由浅至深。接是眼晴,用浓墨先画上眼线,跟着眼珠、眼瞳。下眼线用淡墨勾,眼线由眼角落至眼尾收笔。画嘴唇先用稍浓黑色画唇中线,后用淡墨画上下唇线。鼻、耳、面的轮廓线用赭墨勾。衣纹的线条按质地而定。深色厚衣服勾深线;浅色薄衣服勾淡线。鼻唇耳眼画法头部着色步骤(四)打底色:白描稿打好後需書光線效果。先由頭部開始,頭髮、眼珠、鼻孔等由淺到深逐層烘染至烏黑。深色衣服用淡點烘染,白衣用白粉烘染明處,淺衣服不用打底色。(五)色:只畫按名部位顏色平塗上去,由淺至深,最後用烘染分出立體明暗效果。※烘染—使用兩支筆,一支蘸濃色,一支蘸乾淨水。濃筆變化效果。紅樓夢(工筆畫)王鷹服裝與人之關係:服裝表示人種、國屬、個人地位、性質之有力工具。服裝隨朝代變更,上至帝王,下至子民百姓,服裝各有制式,以分貴賤,何等身份,著何種衣服,以示區別,不能亂穿。明張路漁夫圖138×69.2cm絹本設色清王石谷康熙南巡圖中的康熙在揮毫東京護國寺藏絹本設色中國人物畫的表現手法:人物畫以人物為主體的一種繪畫表現,以內容及形式兩種來分。內容方面:肖像畫、歷史人物畫、宗教畫、仕女畫、故事畫、風俗畫、風土人情畫、神怪畫、諷刺畫、生活寫實畫、宣傳畫、廣告畫、插圖等。形式方面:壁畫、屏幛、卷、冊頁、扇面等。人物畫在所有繪畫部門中是最難表現的一種。人雖各有五官、四肢、軀幹,然而形態卻因人而異,各有不同,正如顧愷之說:[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鳥……]。小写意人物写生作品大写意人物写生作品
本文标题:传神写照的人物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1985 .html